李天保,于1902年出生在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杉树乡大寨天池的一户农民家庭。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在这个家庭里,李宗支育有四男二女,其他三个哥哥皆有文化,而李天保虽目不识丁,却天生有着一副侠义心肠,痴迷于习武打猎、玩狮舞龙、打锣薅草,还爱唱盘歌,遇到不平之事总要挺身而出。父亲见他如此,便请来游侠郭剑、杨锋教习武艺。寒来暑往三年间,李天保刻苦练习,将拳、掌、刀、枪、剑、绳、叉、棍以及飞檐走壁等功夫一一学会。师傅临别之际,郑重叮嘱他:有了这身本事,定要报效国家,伸张正义,切不可欺压百姓。李天保将这话铭记于心,这也成为他日后行事的准则。
1928 - 1929年,印江杉树乡六井溪一带雨水泛滥成灾,庄稼严重欠收,百姓们望着荒芜的田地,心中满是绝望。紧接着,1930 - 1932年又遭遇大旱,粮食几乎绝收,土匪、盗贼如野草般四处兴起,横行乡里。而政府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反而变本加厉,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且不断加重,还以高额的禁烟罚金为底数,肆意摊派苛税,使得民不聊生。民团、官差更是如同恶狼,时常来村里牵猪赶牛、抢夺粮食,百姓们敢怒而不敢言,心中充满了寒心与愤懑。
就在此时,李天保听闻德江大石板、龙桥硐有神将在为民除害,恰巧他在德江的侄儿已是神将一员。怀着保家卫国、拯救乡亲的强烈愿望,李天保毅然前往德江,学习神坛武功。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学,他学成回乡。为了让乡亲们相信神力与武功的力量,他在众人面前展示所学。只见他用脚巧妙地将叉从地上挑起,飞身上前抓住叉,在空中盘旋舞动,全身散发着斗大的圆光,人却稳如磐石。接着,他将叉倒杵在地上,叉尖朝天,双手紧握叉柄,身子倒立伸展到空中,还反肚皮横担在叉尖上,自如地转动几圈后,又突然飞下,仰躺在地,把叉尖稳稳栽到肚皮上,甚至还能叫别人爬到叉把顶上立倒人。练绳时,不管对方跑得多快,都能被他精准套住,而当别人试图捆住他时,绳子却自行垮开。他头戴黄布帽,端着一盆水在飞檐上下穿梭,盆中的水竟丝毫未洒。一条坚实的板凳,他轻轻一坐便断裂开来。他还能在堂屋里施展神奇的走壁飞行之术,绕着屋子连飞三圈。练剑时,只见光圈闪烁,风声呼呼作响;练刀枪棍斧时,他光着上身,任凭别人使劲砍,也只能在他身上留下个白印印,用土枪打他,也毫无损伤。据传,在练法力时,他喝下化过的一碗水,身子便能腾空跳起,让人拿刀砍,却怎么也砍不进。他将化碗水给大家喝,众人也都有了这般神奇的抵御能力。乡亲们看后,又惊又喜,对他充满了信任与期待。他向乡亲们激昂说道:“我学神将,就是为了保家卫国,让天下太平。要打倒那欺压我们的区乡政府,免除这沉重的苛捐杂税,惩治那些贪婪的贪官污吏。我们要设立神坛,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如此一来,那些恶棍、土匪、贪官污吏就不敢再来欺负我们,苛捐杂税不用再交,天下太平了,大家就能过上好日子!”这番话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乡亲们心中的希望,消息传开后,众人无不欢喜雀跃。
1932年9月15日,在众人的期盼中,天池坪神坛正式成立。神坛设在武官李德天家堂屋里,院坝里高高树起一面大红旗,上面醒目地写着“天下太平”四个大字。李天保被尊为佛主,成为神坛的一把手,主舵全盘。怀印元帅李禄昌为二把手,负责撑坛谋策;统后元帅李禄厚为三把手,掌管带兵打仗与造兵器之事。还有黑虎星李禄渊、白虎星张中方担任护坛执法,搜山虎张羽鹏是佛主卫士,搜山虎李禄新为佛主信士,武魁李世英、文魁李世云等众多得力助手,更有七仙姐妹李大姐、李二姐、李满妹、张满妹、冉四妹、吴四妹、甘幺妹一同参与。自此,所有神将每日虔诚诵经、拜告、练功,功力日益精进,炉火纯青。他们高举“打倒区乡政府,免除苛捐杂税,惩办贪官,为民除害,只杀坏人,不杀好人,保家卫国,天下太平”的口号,这正义的呼声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引着人们纷纷响应。短短几天内,就有五百多人踊跃加入神将队伍。在练功时,李天保总是以身作则,每项功夫都亲自示范,耐心教导众人。
由于神将的主张明确且深得民心,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之人,都被吸引而来。富人们希望借此免税,穷人们则渴望能有口饭吃,人越聚越多。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何家庄、杨家寨、冉家坡、麻竹园、刀坝、兰克园、沙子坡、红花园、田家坪、照东岩、宁家坪等十多个神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设立,皆由李天保等人一手操办。参加神坛的人数最多时达到了四千八百多人,众人一致推选李天保为神坛大佛主,对他的指挥言听计从。
1932年秋,国民党李孝英残部一个连盘踞在烂栏木湾营盘,他们白天在营内聚众赌钱,吞云吐雾吸大烟,到了晚上便下山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当地群众对他们恨之入骨。实在忍无可忍的群众前来恳请神将出手相助,李天保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他精心部署,带领神将们与这股残匪展开激烈战斗。在战斗中,神将们勇猛无畏,如同猛虎下山,最终成功将土匪击退,保住了一方安宁,百姓们对神将们感恩戴德。
不久后,沿河县白石溪张泽生区长也来求助,希望神将协助剿匪。李天保再次调集神将,与张泽生联合攻打土匪。他亲自挑选二十名身手矫健的神将,从营盘后面的悬崖悄悄爬上,其余神将从前面发起猛攻。经过一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二十人成功爬上悬崖,逼近营盘。就在这时,匪首恰好出营,被李孝英一枪打下营盘,营里顿时乱作一团。李天保抓住时机,带领众人冲入营盘,奋勇砍杀。土匪们除了被当场打死的,其余大多在慌乱中落下悬崖摔死。当地人得知土匪被剿灭,无不拍手称快。然而,张泽生区长见神将如此英勇善战,心生忌惮,竟和部下说:“神将要成气候了,必须早除!”回去后马上调兵遣将,对神将展开攻击,所到之处,牵猪赶牛、抢粮抢物,捉到神将就残忍杀害。旧宅坝、照东岩、宁家坪神坛的人匆忙赶来告急求援,李天保迅速调动六井溪和沙子坡的所有神将,云集白石溪。天刚亮,战斗便打响,经过一番激战,神将们成功活捉了张泽生。他们将张泽生的财产分给了穷苦百姓,剩下的骡马猪牛和食物则作为神将的给养。对于捉到的其他人,除了张泽生,神将们一概不杀,全部放回。经此一战,神将声威大振,成为百姓心中的守护者。
然而,神将在战斗中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们两次打印江均以失败告终。头次打印江,由于神将队伍刚刚组建,缺乏组织纪律,导致战斗失利。但李天保并未气馁,于1933年腊月23日,再次调集六井溪、沙子坡、刀坝等坛以及德江部分神坛的力量,二打印江。此次战斗,他进行了周密部署,上六井、沙子坡、刀坝等坛由宁国学指挥攻打北门,中六井神坛由他亲自指挥打西门,下六井神坛由李禄昌指挥打南门,德江五个宰坛由黎佛主指挥作为补充力量。战斗打响后,打西门和南门的队伍从堰塘、中坝进甲山后,与北门的队伍同时发起进攻,打南门的队伍还从文昌阁绕到南门,配合攻打。西路在堰塘接上火线后,政府军和民团纷纷败逃,神将们势如破竹,一路追至甲山,攻占了中寨口。此时,几千神将跪在坝上虔诚拜告,等候北路神将到来一同进攻。然而,就在即将发起总攻之时,探子来报县长已逃出东门,而政府军的枪声却愈发激烈。由于神将们长时间跪地,体力有所消耗,且此时看到攻打南门的怀印大元帅李禄昌被打倒,众人心中顿时慌乱,纷纷往回跑。政府军趁机反攻,神将们无奈败退,前头的撤到了转堡。李天保和黎佛主仍坚守在后方,指挥着后面的部队撤退。等神将全部上山后,他们才来到文昌阁,妥善埋好李禄昌的尸体,与大部队汇合后黯然往回走,两打印江彻底失败。
接连的失败并未让李天保放弃,为了神将的生存与发展,他开始寻求新的出路。1934年5月6日晚上,他派遣黑虎星李禄渊、搜山虎张羽鹏、神武将军冉少波等十二人前往兰克寨迎接贺军长。贺军长与李天保约定5月8日在沙子坡会面,二人在沙子坡万寿宫相谈甚欢,经过一番深入交流,谈妥了神将接受红军改编的事宜。事后,红军第七师第九师进驻天池坪,夏曦和贺军长来到天池坪召开会议,并在刁杆山堡向群众发表演讲。贺军长热情洋溢地说道:“这里是李佛主和冉司令官的家乡,是个好地方,是个难得的好地方。这里的人忠义爱国,更爱红军,红军也更爱这里的人民,红军和你们是一家人。”随后,贺军长在枫香溪下委任状,正式委任李天保任黔东纵队第一支队队长、黔东游击队队长、黔东苏维埃特区独立团团长等重要职务。
神将加入红军后,李天保和印江独立团积极投入战斗。他们三次攻打梅家坪地主杨胜海,为部队获取给养。一次在打完给养返回途中,走到烂坝时,队伍被敌人围住了坳口。危急时刻,李天保毫不畏惧,扛起一袋粮食就向前冲,试图为战友们打开一条突围之路,其余人则从山林中奋力突围。然而,此次战役异常惨烈,最终牺牲了十八人。此后,李天保还与夏曦一同打了杉树坳,和关向应打了青山,与贺军长并肩作战,攻打张家弯、袁家弯等。为了掩护红二、六军向湘西接应中央红军突围,李天保与张云豹等三人更是不顾危险,夜袭官庄铺。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敌军之间的矛盾,使得住在西边的川、黔军队和东边的滇、湘军队相互打起来,东西四军又向住在当槽的中央军和地方民团开火,当槽的两军也向两边山发起攻击,一时间,三方六军陷入混战。这场混战一直持续到天亮,大家才发现原来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彼此都有不小的损伤。当天,部队又紧急派往小井和苦竹坝作战,全力掩护红三军军部安全撤离。
在长期的战斗中,李天保身先士卒,始终冲锋在前,不顾个人安危。然而,过度的疲劳和激烈的战斗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他不幸身患重病,卧床长达八个月之久,无法行动。渐渐地,与红军失去了联系。但他为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永远不会被遗忘。到晚年后,印江自治县人民政府经过详细调查和认定,将他确定为失散红军,国家给予他关怀与照顾,保障了他的生活。李天保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怀揣侠义之心的民间武者,成长为为了百姓和革命事业英勇奋战的红军将领,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