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自治政府成立的消息像颗炸弹,在东南亚的政商圈里炸开了锅。仰光的政治咖啡馆里,缅甸军方的少将们拍着桌子骂娘;曼德勒的玉石商人在佛前烧高香,求菩萨别让\"华人政权\"染指他们的矿场;就连新加坡的榴莲进口商都收到匿名邮件:\"洪兴的地盘不稳,慎签长约。\"
陈耀站在自治政府大楼的落地窗前,望着楼下排队领证的村民——他们刚领完新颁发的土地证,红本本上的国徽还带着油墨香。阿凯抱着个铁皮箱冲进来,箱盖上印着\"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蓝标:\"陈叔,粮食援助到了!三千吨大米,够吃三个月!\"
\"放仓库。\"陈耀头也不回,\"把仓库门锁换成双层的,钥匙分三个人管。\"他转身时,阳光正照在他胸前的翡翠平安扣上,\"告诉村民,这米是借的,以后要还——用橡胶,用榴莲,用咱们自己种出来的粮食。\"
经济封锁来得比预想更快。三天后,缅北所有银行账户被冻结,连村民的养老金都取不出来;边境口岸被泰国和老挝的军队\"临时管制\",运橡胶的卡车排成长龙,进退不得;最狠的是电力公司——洪兴城的主变压器被炸了,整个城区陷入黑暗,医院里的呼吸机停转,手术台上的刀剪都生了锈。
\"耀哥,\"阿积举着卫星电话冲进来,\"龙国商务部说,他们的外交官在仰光被军方扣留了。\"他抹了把脸上的汗,\"还有,咱们在新加坡的榴莲订单被取消,买家说'担心货物来源不合法'。\"
陈耀摸出兜里的烟盒,抽出根烟又放下。他想起三天前在医院,护士小杨举着蜡烛给老人做心电图,烛光里老人的手直抖:\"陈先生,我这把老骨头不怕冷,就怕......\"他没说完,小杨就哭了:\"怕您说的'洪兴的路'走不通。\"
\"去把村干都叫来。\"陈耀掐灭烟头,\"再让妇女队把压箱底的布都拿出来,给医院的病人做被子。\"他顿了顿,\"还有,把学校的课桌椅全搬到广场上,晚上点起火把——咱们要让大家看看,黑灯瞎火里,洪兴的地盘照样亮堂。\"
最艰难的是粮食危机。缅甸军方的封锁切断了所有陆路运输,洪兴的仓库只剩最后五百吨大米,连军属的定量都保证不了。阿凯蹲在粮仓门口,看着几个妇女偷偷抹眼泪:\"要不......再抢一次?就去军政府的老仓库,我知道他们藏了二十车化肥......\"
\"抢?\"陈耀的声音像敲在铁砧上,\"上个月咱们刚帮老乡把最后半袋米送进医院,今天就抢?\"他拍了拍阿凯的肩,\"去,把后山的葛根全挖了,煮成粥;让孩子们去摘棕榈芯,晒干了当干粮;再把榨油坊的废油收集起来,熬肥皂换盐。\"
广场上,妇女们把压箱底的蓝印花布铺在地上,缝成帐篷;男人们用竹片搭起窝棚,里面铺着稻草;孩子们举着火把跑,把收集来的松明子堆成小山。陈耀站在人群中央,看着老阿公把最后半袋米倒进大锅:\"娃们,这米熬粥,每人两碗——不够的话,我这把老骨头省着点。\"
转机出现在十月的暴雨夜。龙国外交部的发言人突然在记者会上说:\"缅北自治政府是缅甸合法的地方政权,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非法制裁。\"镜头扫过台下,洪兴的代表举着\"感谢祖国\"的牌子,眼眶通红。同一天,泰国军方的发言人改口:\"边境管制是临时措施,已协调开放人道主义通道。\"
更让陈耀惊喜的是,新加坡的李老板带着律师团来了。他拍着陈耀的肩:\"陈先生,我刚和东盟秘书处签了协议——他们承认洪兴的经济特区地位,榴莲订单翻三倍!\"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份文件,\"还有,香港的货轮公司答应今夜走湄公河,运五十台拖拉机过来。\"
十二月的缅北,电力恢复了。洪兴城的路灯重新亮起,照得街道像撒了层金粉。医院的走廊里,护士小杨举着新到的心电图仪,笑得像朵花:\"陈先生,龙国的专家明天到,说要教咱们建乡村诊所!\"
阿凯举着平板冲进办公室:\"陈叔,龙国的农机专家到了!他们带来了耐涝稻种,说是能在雨季种两季!\"他又指了指窗外,\"还有,黑风寨的刀疤刘带着人修好了河堤,桥墩都立起来了!\"
陈耀站在市政厅顶楼,望着山脚下的万家灯火。风里飘来新米的甜香,混着孩子们的笑声,像极了三年前陈然在新加坡果园里说的那句话:
\"真正的政权,不是靠枪杆子撑起来的,是靠老百姓的饭碗撑起来的;
不是靠外国的承认,是靠自己的双手挣来的。
洪兴的路,越围越宽。\"
阿积拿着最新的统计数据跑上来,脸上挂着笑:\"耀哥,今年粮食产量比去年翻了两倍龙国答应明年建铁路,从昆明直通洪兴城;东盟的投资代表团说明天来考察,要建橡胶加工厂和榴莲冷链中心!\"
陈耀摸出胸口的翡翠平安扣,对着阳光。此刻,阳光穿过扣子上的纹路,在墙上投下一片绿影——那是他用钢笔在纸上画的稻穗,也是洪兴人心中永远的春天。
\"告诉村民们,\"他对阿积说,\"今晚加菜,杀两头黑猪。\"他顿了顿,\"再让孩子们排个节目,就叫《洪兴的光》。\"
暮色渐浓时,洪兴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广场上,村民们架起大锅煮新米,香气飘出十里。孩子们举着用稻穗编的草帽跑,老人们在树底下打糍粑,妇女们把新米装进陶瓮,贴上\"洪兴丰年\"的红纸。
陈耀站在市政厅顶楼,望着山脚下的万家灯火。风里飘来新米的甜香,混着孩子们的笑声,像极了陈然在新加坡果园里说的那句话:
\"土地不会辜负用心的人,
人心不会辜负有光的家。
洪兴的明天,
是千万双劳动的手,
托起的,
最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