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妾点头表示理解,略作沉思后又问:“官人,可曾见过姐姐?”
赵明诚神情微滞,答道:“倒是见过一面……”
小妾观察到他的异样,关切地问:“发生何事?莫非姐姐惹你不快?”
赵明诚不敢面对李清照,但在小妾面前并无顾虑,遂将那天会面的情况详细讲述。
小妾听罢,眸光闪烁,忽然掩面哭泣起来。
赵明诚吃了一惊,急忙将她拥入怀中,柔声问道:“出什么事了?可是有人欺负你?”
那侍女抬眸望向他,泪光闪烁,哽咽着说道:“老爷……听说夫人在您面前说了不该说的话,我心里实在不安,她是怎可这般待您!”
赵明诚勉强笑了笑,回应道:“你误会了,她并非有意冒犯。”
侍女急切地说:“常言道:夫为妻纲。
她竟敢质问您,实在不该。
这次我去,定要替您讨个公道,绝不能让您吃亏。”
赵明诚听后心中一暖,却又皱眉道:“她本就是这种性子,你何必与她争执?”
侍女含泪道:“老爷,您不会真的打算把她接回来吧?”
“这……”赵明诚沉吟不语,想起李清照当时的神情,心头便涌起烦忧。
他深知若将李清照带回,日后必定要面对无休止的冷脸相对。
侍女撒娇般说道:“老爷,她为了区区小事就给您脸色看,哪有半分贤妻的样子?那些盗匪何其猖獗,连朝廷大军都无法阻挡,老爷又怎能应付?”
“您才高八斗,肩负重任,与其枉送性命,不如保全自身,以图将来更好地报效国家。”
“她虽工于辞章,却不懂这些道理,只会一味责备您,真让我难以释怀。”
赵明诚闻言满心欢喜,感慨道:“还是你最了解我!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求死得其所。
我堂堂七尺男儿,怎会惧怕一时生死?”
“只是眼下国家多难,正是我尽忠报国之际,故而不得不如此。”
侍女点点头,继续说道:“要是夫人能想通就好了!让奴婢随行,也好开导她,让她知晓您的良苦用心。”
赵明诚气愤地打断:“和她还有什么好谈!我们结发多年,她竟不如你懂得我的心意,令我倍感失落。”
侍女抹去泪水,嘴角却浮现一抹笑意,口中又道:“老爷莫要动怒,相信夫人只是暂时糊涂,一旦明白过来,必然也会如我这般支持您。”
赵明诚道:“我知道你心地善良,无需为她说情。
去安排些酒菜来。”
小妾听后欢喜,转身离开。
她知道赵明诚心意已定,便不多言语。
望着她的背影,赵明诚叹息一声。
若李清照也能如此乖顺,他也不必这般苦恼。
那天在青州城外相逢,赵明诚一眼便知,往昔的平静日子不再。
最让他挂怀的是王师中的话,提到李清照常出入节度府,与徐悟锋交情匪浅。
即便赵明诚再宽容,也难以释怀。
他总觉得,身为自己的妻子,这般行为实在不妥。
朝廷正筹备西军平叛,西军一旦抵达,梁山贼寇必然溃散。
那时,李清照恐怕难逃责罚,甚至可能牵连自身。
赵明诚忆起徽宗盛怒的模样,不禁心生悔意。
“糟了,竟忽略了这一层!”
起初,他只担忧自身处境,未料及更深远的影响。
如今想来,倍感庆幸。
他好不容易重获官职,若因此事受阻,实难承受。
“此事须当面问个清楚。”
赵明诚决心查明 ** ,一旦证实,他将不得不有所行动。
……
五百太学生与三千工匠,虽人数众多,对赵宋而言却不算难题,短短数日便齐备。
徽宗虽奢侈,但太学管理有方,每年招收三千余人,最长学制可达八年。
此外,科举制度被废,人才皆从学校选拔,太学由此达到鼎盛。
由于太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而官职数量有限,导致毕业生就业愈发艰难。
大部分太学生毕业后无法获得职位,尤其是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
许多人只能担任私塾先生、小吏或幕僚,甚至有些人彻底失业。
赵佶起初对此颇为不满,但冷静后认为,把这些学生送去梁山反而能为朝廷减负,免得他们整日空谈政事扰人心绪。
陈东出身贫苦,却因才华出众早早成名,性格豁达不屈。
他在太学求学已四年,直到靖康之乱仍未找到官职,这足以说明太学生就业困境。
陈东之所以敢于直言,一是出于对国家的热忱,二是为了积累声望以助未来仕途。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皇帝竟下令将他送往梁山,而且他在这五百人的名单中位列首位。
此消息令他无比沮丧,虽不至于绝望,但也对朝廷充满失望,觉得被背叛了。
与陈东同列的还有欧阳澈、李若水、徐揆、石茂良等太 ** 。
赵佶借此机会,将这批活跃分子尽数交由徐悟锋处置。
“好个赵宋朝廷,既不容我陈东,那便去梁山又如何?他日重返东京时,定让你们追悔莫及!”
陈东双目赤红,似有烈焰燃烧,他起身提笔饱蘸墨水,在墙上写下:
五丁仗剑决云霓,直上天河下帝畿。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这是张元投奔西夏前满怀愤慨所作的诗篇。
青溪洞源村村正方有常,是此地的一大祸患,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宋徽宗赵佶为修建艮岳,在江南设立苏杭应奉局,派遣朱勔等人前往东南各地,搜罗民间花石竹木及珍奇异宝。
青溪盛产竹木漆料,成为应奉局的重点掠夺区域。
朱勔在此大肆搜刮奇花异石,方有常则是他的得力助手。
当地百姓对方有常深恶痛绝,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方腊与梁山约定,计划在腊月起兵 ** ,他以摩尼教为纽带,秘密组织民众,积极筹备 ** 事宜。
为了增强影响力,摩尼教智囊团决定借助《**》来为方腊造势。
有人说道:“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
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
其中“十千”即为“万”,顶部加一点便是“方”,“冬尽”则指腊月,恰好对应方腊之名。
称尊意味着登基称帝,预示着方腊将南面称帝。
《**》共绘有六十幅图像,象征六十个预言,最初用于推演唐朝命运,但袁天罡与李淳风却意外预测出此后数千年历史。
自《**》问世以来,所有预言均一一成真。
歌谣迅速传播,部分地区流传“粮食登场官府抢”“石塔露水腊为王”等说法,使得睦州地区暗潮汹涌。
许多受压迫的百姓内心期盼着方腊 ** 。
方腊即将 ** 的消息很快传入方有常的三子方庚耳中。
方庚听后惊恐万分,双眼失神,急忙赶回家告知父亲。
“爹,大事不好了,方腊他们要 ** 啦!”方庚气喘吁吁地进入大厅说道。
“你说什么?”
正在喝茶的方有常闻言,刚入口的茶水竟喷了出来,他慌忙起身,目光呆滞地盯着前方。
“不得了了!如今青溪到处传言,说方腊得到天书,打算效仿唐朝陈硕真,准备 ** 称王呢!”
方庚将自己所闻告知方有常,“竟然真的要行动了吗?”
方有常惊出一身冷汗,“这方腊莫不是胆大包天,竟敢……之前他在帮源洞传播摩尼教,散布谣言,搞得人心惶惶。”
“如今他又想反叛,简直是无法无天!”方庚焦急地说,“父亲,我听说青溪一带不少百姓都加入了摩尼教,他们宣扬什么二宗三际、平等一家。”
“那些贫苦百姓被他们迷惑,连平日沉默的人都开始变得强硬。”方有常愤怒不已。
他对摩尼教教义有所了解,“二宗”代表光明与黑暗的对抗;“三际”则分为初际、中际、后际,象征着斗争的不同阶段。
初际时力量均衡,中际黑暗占优,后际光明胜出,恢复秩序。
摩尼教追求平等与正义,信徒间互帮互助,但方有常对此一直不屑一顾。
然而方腊此举让他感到不安。
方有常在屋里来回踱步,对儿子说道:“方腊是个隐患,若他起事,恐怕会牵连我们,必须向官府报告。”
随即,他唤来次子方熊,“快去县衙报信,就说方腊准备 ** 众人作乱,请陈知县速派官兵 ** 。”
方熊听完后,吓得脸色惨白,浑身发抖,匆忙赶往县衙。
方庚为人狡猾,眼珠一转便对父亲方有常提议:\"爹,我们不如先设法将方腊诱骗过来,趁机擒拿,待官府的人到达时,咱们也能分得一份功劳。”
方有常点头赞同:\"你的想法很有道理,我现在就派人去邀请方腊。”
与此同时,方腊秘密策划 ** 事宜,集结信徒,动员民众,成效远超预期,不少百姓悄然响应,只待举事之时。
由于与梁山的合作,摩尼教掌握了大量武器装备,教内首领也精通军事,整体实力显着提升,这让方腊充满信心。
方腊深受迷信思想影响,或者说在那个时代,不迷信的人寥寥无几。
自从方肥、娄敏中等人将某重要人物推举出来后,无形中让方腊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
如今已是八月二十四日,摩尼教预定的起事日期为腊月初八,距离那时还有数月,但方腊已有些迫不及待。
接到方有常的邀约后,方腊心中猜测可能是朝廷又要索求珍稀之物,不禁脸色阴沉。
方腊本无意理会方有常,但思虑片刻后决定暂且稳住情绪,先去看看情况再作打算。
两人同为一族同姓,日常见面频繁,方腊未带随从,独自前往方有常家。
方庚早已守候在门口,见方腊到来立刻上前迎接,笑道:\"族叔久等了。”
方腊眉头微蹙,问:\"你爹找我何事?\"
\"我也不是很清楚,族叔请进屋详谈。”方庚忙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方腊没多想便迈步进入,刚踏入大厅,突然一张大网从天而降,将他困住摔倒,随即七八个壮汉蜂拥而上。
方腊并非毫无武力,虽技艺 ** ,但这七八人也未必能轻易靠近。
然而此时他毫无防备,被方有常设计,瞬间落入圈套。
方腊大惊失色,被大网覆盖又被众人压制,一时无法挣脱,抬眼便看到方有常父子站在一旁冷笑。
方腊怒吼道:“方有常,我与你素无恩怨,近来也无仇隙,你为何如此对我?”
方庚猛然站起喝道:“方腊,你还敢大声嚷嚷?你暗中组建组织,勾结乱党,图谋不轨之举,已被我察觉,你有何话可说?”
方腊心下大惊,但迅速镇定下来,喊道:“若说我有罪,你须拿出实证,否则便是诽谤,我绝不会饶恕你!”
方有常冷哼一声道:“方腊,你以为你在帮源洞传教之事,我会不知晓?起初我以为不过是你的胡作非为,所以未曾上报官府。”
“可如今你竟仍存此念,方腊,你有几个脑袋敢如此妄为?莫怪我不顾同宗情谊,此事若让官府知晓,不但你,就连我全家都会受牵连。”
方庚阴笑着说道:“方腊,我二哥已去县城,官兵即将到来,你们一家大祸临头了!”
“可惜啊,你那娇美女儿,恐怕要沦为军营 ** 了!”
方腊咬牙切齿地道:“方有常,今日我认栽,即便今日丧命,我的兄弟们也不会放过你们,让你一家血债血偿。”
“你这恶贼,还敢嘴硬!”
方庚走上前,狠狠击打方腊几拳,随后命令庄客将其捆绑结实,押入后院一间空仓房内。
方腊家中,汪公老佛、方天定、邓元觉等摩尼教高层齐聚大堂,众人脸上皆显沉重神色。
是因方有常家的庄客,也是摩尼教的 ** ,目睹方腊被捕后,迅速前往方腊家中报信。
摩尼教高层得知消息后,纷纷赶来商讨营救方案。
方肥见众人到齐,便向汪公老佛禀告:“老佛师,教主遭方有常擒拿,我们必须立刻设法救援。”
“方有常已向官府通报,我们救出教主后,便可顺势起事,老佛师您怎么看?”
汪公老佛思索片刻,答道:“先救人要紧,至于起事时间,仍按原定计划行事,诸位切勿急于求成。”
邓元觉说道:\"长老无需担忧,朝廷的那些官兵多为未曾经历战事的匪徒,只知掠夺财物。
我们已有万余兵力,必能将其一举击溃。”
方七佛、娄敏中等人赞同方肥的看法,反复催促尽早行动。
他们认为,既然官府已知情,再隐藏也无济于事。
汪公长老闻言,捋了捋长须,说道:\"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
你们先去方有常家,尽快将方腊救出,再与其商议 ** 的具体时间。”
\"是!\"众人齐声应答。
夜色渐深,方七佛、杨八桶、司行方等摩尼教高手趁夜潜入方有常家中,邓元觉等人在外接应。
约摸四更时分,邓元觉听见方有常宅内传来狗吠声。
不久,几道黑影从墙头跃下,正是方七佛三人,带着方腊成功脱身。
方有常虽将方腊囚禁,但守备松散,仅几名庄客看守,轻易便被制服。
邓元觉上前迎接,急切问道:\"教主可有受伤?\"
\"无碍!可恨方有常竟设陷阱陷害于我,此仇定当报之!\"方腊握紧拳头,虽被方庚击打数拳,却并无大碍。
然而这般屈辱,怎能甘心忍受?
邓元觉劝道:\"教主,方有常已派人报官,我们速离此处。
回营后需立即筹备 ** 事宜。”
\"走!\"方腊最后瞥了眼方有常家,随即与众人离去。
次日清晨,方有常刚起身,便听庄客禀告方腊已被救走,顿时惊恐万分。
他隐约猜到,是摩尼教的亡命之徒所为,或许还会再来报复。
方有常坐立不安,一口饭也未入口。
他如热锅上的蚂蚁,时而 ** 思索,时而亲自前往村口观望,期盼知县陈光尽快派兵救援。
然而,直至午后,仍未见官兵踪迹,不仅援军迟迟未至,连自己儿子方熊也迟迟未归。
方有常焦虑不安,不知所措,时而咒骂,时而叹息,急忙派人前往县衙探听消息。
青溪县令陈光看似无为,实则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政绩斐然,本以为任期结束即可升迁。
他期望村民能够顺从归服,以免在他管辖范围内滋生事端。
未曾料到,下属汇报称洞源村的方熊控告同乡方腊图谋不轨,令陈光震惊不已。
陈光迅速来到公堂,见方熊即刻问道:“堂下可是方熊?”
方熊急忙跪拜道:“县尊大人,小人正是洞源村方熊,因同村方腊心怀异志,小人遵父嘱,特意前来举报。”
陈光冷笑道:“方熊,你说方腊谋逆,有何凭证?”
方熊回应道:“小人仓促而来,未携证据,大人只需调动军队,捉拿方腊一家,便知小人所言不假。”
陈光拍案怒斥:“大胆狂徒,既无证据,竟敢诬陷他人谋逆。
来人,将其投入牢中!”
陈光愤懑至极,他认为自己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
方熊前来指控方腊谋逆,分明是寻衅滋事,让他十分恼怒。
这太平年间,怎会有如此荒诞言论,这不是胡言乱语吗?
“大人,小人所言句句属实!”
见陈光不抓捕方腊,反而要关押自己,方熊惊恐万分,大声疾呼。
陈光怒喝:“你还敢狡辩,左右,重责二十大板,押入牢中待审!”
差役将方熊按倒在地,重重打了二十大板,疼得他哀号不止。
方有常派往县城的人打探到方熊被捕的消息,急忙赶回洞源村告知方有常。
天色渐晚,方有常得知此事后忧心忡忡,坐立难安,疑惑陈光为何如此行事。
此时,方有常感到整个洞源村仿佛陷入困境,难以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