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阮小七划来一条小船,问:“兄长,是否需人撑船?”
方百花抢先登上船,笑道:“我生于江南,驾船再熟悉不过,不必另寻水手。
徐公子,请上船,我这就启程。”
“好!”徐悟锋大笑,随即也上了船。
方百花拿起船篙轻轻拨弄水面,小船便缓缓向湖心驶去。
梁山泊素有“小洞庭”之称,若逢盛夏,可见绿水翻腾、菱角繁茂,湖中处处莲花盛开。
如今已是九月末,荷花已然凋零,荷叶枯黄。
二人划船行于湖上,徐悟锋说:“方姑娘来得不是时候,此时荷花皆败,风景并无特别之处。”
“公子何必见外,唤我百花即可,我们便以兄妹相称。”方百花脸上泛起红晕,含羞带笑。
徐悟锋凝视着她,笑道:“依你所言。”
方百花心中喜悦,又道:“夏日有夏日之美,秋日亦有秋日的独特。
有兄长相伴游湖,每处风景都赏心悦目。”
徐悟锋听罢心头微动,笑道:“前方有几座小岛,不如我去带你去看看。”
方百花点头应允:“好呀,不知岛上有些什么景致。”
徐悟锋笑着说:“那湖心小岛上,有一座洄源亭,为唐玄宗时东平太守苏源明所建。
此人不仅政绩斐然,还擅长作诗,《小洞庭洄源亭宴四郡太守诗》便是他的作品。”
方百花莞尔一笑:“小女子孤陋寡闻,从未听闻苏源明。
既然如此雅致之地,自当前去一探究竟。”
徐悟锋接过竹篙,调转船头,朝湖心岛驶去。
湖心岛小巧低矮,靠近后一眼便可望见洄源亭,它正矗立于岛 ** 最高处。
刚一靠岸,方百花便跃下船头,待徐悟锋系好缆绳,便拉着他的手往那亭子走去。
很快,两人来到洄源亭,放眼望去,四周皆水,波光闪耀,水天相连,宛如仙境。
尽管梁山地势更高更险峻,但置身其中却没有这般被水环绕的独特感受。
方百花沉浸其中许久才回过神来,赞叹道:“这座亭子建得真美。”
徐悟锋笑道:“若论气势,此亭不及浔阳楼,可置于这小岛上,却别具匠心,让人仿佛置身水中。”
提及浔阳楼,方百花不禁回忆起当年在浔阳楼与徐悟锋的偶遇。
当时两人擦肩而过,方百花对徐悟锋并无特别印象,江南才俊众多,她见过不少。
未曾想后来她刺杀蔡九失败,仅一面之缘的徐悟锋竟挺身相救。
方百花感慨道:“若非兄长相救,我怕是早已不在人世。”
“怎又提起这事!”
徐悟锋摇摇头,笑着说:“梁山泊最美的景致也就这些了,要是夏天来,能欣赏更多美景。”
“如今已入秋,也没什么可看的,我们在这小岛转一圈就回去吧。”
方百花听后有些不舍,在亭中石凳上坐下,笑道:“我两次来梁山都没好好跟兄长交谈,今日正好聊聊人生。”
“也好。”
徐悟锋微笑,见方百花主动提议,便坐在她身旁。
方百花望着水面,感慨道:“梁山水泊的风景如此迷人,若非奸臣当道,真想留在此处。”
徐悟锋笑着宽慰道:“朝廷那些昏庸的君臣只知盘剥百姓,等百姓忍无可忍,便是他们垮台之时。”
方百花点头附和:“兄长所言极是,这大宋表面繁荣,实际上早已腐朽不堪。
若非世道污浊,我家本是青溪的富裕之家,何必自找麻烦,做这种冒险之事?”
徐悟锋听后询问道:“自花石纲兴起以来,摩尼教势力逐渐增强,令兄既然有意行动,不知计划何时发动?”
方百花摇头回应:“依我兄长之意,需筹备完善后再举事,如此胜算才会更高。”
“但眼下江南百姓深受其苦,我也曾劝过兄长早日 ** ,解民于倒悬。
然而每次提及此事,他总是拖延推诿。
我觉得我们应效仿梁山好汉,为百姓奋不顾身,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徐悟锋微微一笑:“或许你兄长正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方百花叹息道:“每延迟一天,百姓就要多忍受一天的痛苦。
我们若要举义,怎可畏惧牺牲?只要能拯救一方百姓,即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徐悟锋深有感触,没想到这位佳人竟有如此坚定的决心,随即说道:“成就大业,必须懂得忍耐,否则不仅难以成功,还可能伤害许多人。”
“梁山现有数万兵马,仍在积蓄实力,若时机未成熟时贸然行动,不但救不了百姓,反而会失去诸多英才。”
方百花心中有所触动,说道:“我见梁山兵强马壮,若兄长能够起事,定能席卷胶东。
届时我将努力说服我大哥,南北协同作战,让朝廷疲于应对。”
徐悟锋好奇地问:“你真的有信心说服方腊?”
方百花有些犹豫地回答:“我也不能完全确定,但我愿意尝试。
如果兄长愿意亲自与我大哥商谈,或许能让他改变主意。”
徐悟锋笑着回应:“这并非小事,哪能轻易决定。
暂且搁置此话题。”
实际上,梁山泊的发展速度超出了徐悟锋的预期,他原计划等到靖康之变时趁势而起,席卷全国。
但现在看来,可以提前行动了。
许贯忠也曾建议,再过一两年,梁山就应该起事了,否则即使能容纳十万兵马,到时候也可能无力维持。
攻占胶东半岛,不仅能扩充地盘,更能成为重要的兵源地。
各地缴获的土地,可作为士兵的饷银,极大减轻财政负担。
徐悟锋对此深表赞同,尤其梁山泊兵力因前一场大战激增后,他相信无人能挡。
火炮的研发也在紧锣密鼓进行,汤隆已有初步成果,只需改进完善。
徐悟锋坚信,有了火炮与飞石炮的配合,攻陷东京并非难事。
他觉得梁山泊的实力不输女真,不该畏惧大宋。
据他分析,无论史实或《水浒》情节,摩尼教 ** 尚需时日。
但他不愿久候,隐约记得方腊起事源于被举报,才被迫提前行动。
即便如此,其势力仍席卷江南,若非缺乏精锐部队及战略失误,未必会速败。
徐悟锋思索着,或许该暗中推动方腊提早行动。
只要方腊在江南揭竿而起,朝廷必然震动,梁山泊便有机可乘。
方百花不知兄长与徐悟锋的计划,只愿助赵宋恢复太平。
徐悟锋却豪言,赵宋何足挂齿,若能统一,必灭辽、西夏、金,重振汉唐气象。
方百花听后颇为动容,发现徐悟锋的抱负远超方腊。
辽、西夏她有所耳闻,但金国却是首次听说。
徐悟锋神采飞扬,方百花心头一松,内心对他的倾慕再也无法隐藏,柔声道:“兄长真乃人中豪杰,可惜我身处南国,不能伴兄长左右。”
方百花已说得十分直接,徐悟锋岂会无动于衷?
其实,徐悟锋对方百花颇为欣赏。
初遇时,他只因她的美貌而惊叹,但后来她为刺杀蔡九不惜牺牲自身的事迹,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方百花两次到访梁山,英姿勃发的模样更是让他暗自赞赏。
此刻,听她近乎表露心意的话,徐悟锋也不再抑制自己的情感。
徐悟锋轻轻将方百花拥入怀中,温柔地说:“百花,何不留下?”
方百花素来洒脱,忽然被男子抱在怀里,难免害羞,满脸通红,闭眼不敢看他。
见她闭目,脸颊泛红,徐悟锋却误会了,忍不住吻了下去。
“嗯——”
方百花轻吟一声,笨拙地回应,她绝非轻佻之人,只是性格直率,敢爱敢恨。
徐悟锋恰是她心仪之人,即便此举有些越矩,她心底并不抗拒。
许久,两人才分开。
方百花气息微喘,依偎在徐悟锋怀中,羞涩道:“徐郎若有真心,只需派人至睦州即可,无论多久,我都会等待!”
徐悟锋轻笑说:“你是摩尼教圣女,也能嫁人吗?”
他对摩尼教的认知多源于小说,特别是那部《倚天》,未见紫衫龙王嫁人,反倒是波斯宗教传入中原。
方百花甜蜜笑道:“按摩尼教旧规,圣女不可嫁人,但此教传入中土数百年,已与本土文化融合,许多规定已名存实亡。”
徐悟锋听后一笑,道:“原来如此,我会尽快向你兄长提亲。”
但徐悟锋明白,方百花既是摩尼教圣女,又是方腊之妹,若要娶她,便是两家结亲。
这段文字讲述了利益关系以及两位主角对于时局的看法。
方百花关心徐悟锋的大事,而徐悟锋则对未来局势表示担忧。
他提到金国由女真人建立,因辽国统治者的无能,金国逐渐壮大,可能会威胁到辽国乃至宋朝的安全。
方百花感慨契丹人的衰落,徐悟锋则认为女真人的兴起对各方都不是好事,尤其是他们可能将扩张目标转向中原地区。
最令人感慨的是,当女真人兴起时,大宋与辽国正值国运衰微,两位君主皆是昏庸之辈。
赵佶和耶律延禧的无能,反而突显出完颜阿骨打的英明果断。
方百花听后莞尔一笑,“即便女真人勇猛,又怎能与徐郎相比?待他们灭辽之后,必会将目光转向赵宋。”
“徐郎智谋过人,又有众多豪杰相助,难道还对付不了那些未开化的蛮人?”
徐悟锋哈哈大笑,“百花此言,仿佛我已掌控天下,若让令兄知晓,怕是会不悦。”
方百花浅笑,“无论是梁山还是摩尼教,目标都是赵宋。
到了逐鹿中原之际,各凭手段便是。”
徐悟锋点头,话题转向其他。
许久,方百花仰望天空,才发现夕阳已沉至山峦之下。
徐悟锋起身道:“时候不早,该回去了。”
方百花依依不舍站起,牵着他的手走向泊船处。
登上船后,方百花坐于船首,徐悟锋持篙划动船只离开小岛。
片刻后,方百花忽道:“徐郎,过来坐会儿。”
徐悟锋笑着将竹篙横放,坐在她身旁,揽住她的肩,“何事?”
方百花嫣然一笑,倚在他怀中,望着晚霞与归雁,任凭舟船随波漂荡。
穿过一片芦苇荡,她仰头轻吻他,柔声道:“自长大以来,从未如今日这般愉悦,真希望能天天如此,与徐郎相伴,忘却所有烦忧,自在逍遥地生活。”
徐悟锋见她情绪低落,知她心中难舍,安慰道:“不必担忧,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
方百花闻言,胸膛一挺,豪情满怀地说:“徐郎所言极是,赵宋君主暴虐,终将 ** ,太平盛世指日可待!我们启程吧!”
徐悟锋见她重展笑颜,心中虽觉有趣,却怎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他笑着说道:“你才刚亲了我,我也回敬一下就走。”
说完,便紧紧抱住方百花,深深吻了下去。
许久后,二人依依不舍地分开,目光仍流连于彼此之间。
这时,一只飞鸟振翅而起,从附近的芦苇荡中掠过,才将二人的思绪拉回现实。
天色渐晚,徐悟锋起身,划船返回梁山。
回到山上,徐悟锋将方百花送回家,又命人备饭。
方百花确认周围无人,又轻轻吻了他一下,娇嗔道:“快回去吧,慧娘刚生产,需要你照顾,别让她等太久。”
徐悟锋忍不住问:“你不介意?”
方百花瞪了他一眼,“若是在意,刚才就不会表白心意,让你占了便宜。
况且,你已有几位夫人,我若事事计较,岂不是自寻烦恼?”
稍作停顿,她温柔地说:“只要徐郎心中有我,即便为妾,我也无怨无悔。”
徐悟锋感动至极,轻轻拥她入怀,“我绝不会辜负你。”
方百花嫣然一笑,“好了,快回去吧。”
说着,推他出门,高声说道:“今日多谢徐公子,百花感激不尽。”
徐悟锋明白这话也是说给旁人听的,遂拱手告辞。
次日清晨,摩尼教众人辞行,徐悟锋亲自送他们下山。
抵达金沙滩登船时,邓元觉等人在场,二人不便多言,仅能以眉目传情。
同在水泊之上,心境却已不同,昨日还甜蜜无比,今日却添几分离愁。
不久,抵达运河入口,徐悟锋下船,向众人拱手告别。
方百花笑意盈盈,“多谢公子款待,期待下次相聚。”
邓元觉、方七佛等人也与徐悟锋道别,随后载着几船皮甲顺流南下。
目送方百花离去后,徐悟锋才回到船上,随后返回梁山。
日子渐渐流逝,徐悟锋派人给张三传信,嘱咐他留意任何异常情况。
让徐悟锋感到困惑的是,尽管朝廷在这次行动中损失惨重,但东京的朝廷依然显得平静无波。
难道是蔡京、高俅掩盖了这件事?
徐悟锋并未深究,因为他被另一件事吸引——独龙冈那边的情况。
祝家庄 ** 后,遗留的大量田产不可避免地遭到争夺,主要参与者是扈家和李家。
然而,独龙冈是一个令人垂涎的地方,祝家庄留下的丰厚资产,怎能不让周围的大户眼红?
之前祝家庄势力强大,又与扈家、李家联盟,其他大户难以插手,现在祝家庄没了,这些大户便不再顾忌。
目前,祝家庄的土地几乎已被瓜分完毕,扈家和李家占据了大头,其他大户则分到小部分。
这段时间自然少不了争斗,甚至发生 ** 。
无论是李家还是扈家,都有几名庄客不幸丧生。
即便事后两家都提供了赔偿和抚恤,仍留下隐患。
扈家庄的一个庄客,在冲突中失去了兄弟,心中郁结难消,说话间对扈成的态度也不免失敬。
扈成为人圆滑,但这人不过是庄客而已,而且扈家得到大片土地后,难免有些得意忘形。
见状,扈成立即施以棍棒惩罚,这让那人内心积怨更深。
有个姓黄的大户,一直觊觎祝家庄的土地,得知此事后,找到这名庄客,鼓动他作证,指控扈家与李家勾结梁山。
其目的是,一旦扈家与李家被官府抓捕,别说祝家庄的土地,就连扈家与李家的财产,他黄某也能分一杯羹。
庄客一方面心存怨恨,另一方面又得了银钱,便与黄大户一同前往阳谷县告官。
阳谷县的李知县听闻扈、李两家与梁山勾结的消息,起初满心欢喜,随后却又忧心忡忡。
当下梁山势力庞大,若他调动兵马抓捕两家之人,引来梁山报复,阳谷县定会陷入困境。
然而朝廷征讨梁山屡次失败,如能揭露两家私通梁山之事,也算一大功劳。
李知县权衡再三,设计了一套计策,迅速起草文书,送往郓州,交由陈文昭裁定。
陈文昭接到消息后颇为震惊,思索片刻,传召董平商议。
董平听后表态,无论两家是否通敌,此事件影响深远,他愿率军前去查办。
陈文昭稍作考量,点头同意。
董平随即集结两千兵力,兵分多路向独龙冈进发。
得知消息的扈家、李家大惊,紧急商议对策,派遣杜兴与董平交涉。
然而董平并未听取解释,直接将杜兴扣押,还公然叫嚣,要求李应和扈成投降。
扈、李两家意识到局势危急,不愿坐以待毙,立即组织庄客抵抗。
董平见状震怒,下令攻山。
梁山方面早已留意到这一系列动态。
徐悟锋虽知情,却按兵不动,静静观望事态发展。
他对扈家庄与李家庄抱有招降之意,但必须等待两家主动求助。
聚义厅内,朱贵带来最新情报:“哥哥,董平今日再度出击,扈家和李家处境堪忧。”
徐悟锋微微一笑,说道:“看来这董平并非无能之辈,短短数日,便让扈家与李家难以招架。”
朱贵笑着回应:“扈家与李家不过地方豪强,即便有些庄丁护院,怎能与我们梁山相比?更别说对抗朝廷军队了。”
徐悟锋点头附和:“虽说官军在我们面前如同病猫,但对付寻常贼寇或富户,依旧占据优势。”
朱贵接着问:“大哥,眼下独龙冈形势危急,是否发兵相助?”
徐悟锋悠然答道:“紧张的是李家与扈家,若真是走投无路,自会前来求助。”
朱贵略作思索后说:“李应武功高强,若能加入梁山,必能成为得力干将。”
徐悟锋却摇头笑道:“李应虽好,但我更在意独龙冈这块宝地。
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稍加修缮,便是坚固堡垒,足以容纳数万兵力。”
他顿了顿继续道:“而且那里土地肥沃,我们山寨人多,需自行解决粮食问题,独龙冈再适合不过。”
朱贵听后深以为然。
正在此时,一名小喽啰进来报告:“启禀寨主,扈成在外求见。”
徐悟锋立即吩咐:“让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