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他还创立了宣政堂,招揽一些识字之人,每次下山劫掠富户时,就由宣政堂宣讲梁山的好处。
此举意在吸引更多民众加入。
成效显着,在短短时间内,已有上千人归附梁山,使山寨总人数突破三千大关。
其中部分青壮年被选拔编入新兵营,共计八百人,梁山兵力也随之达到两千以上。
虽然这一数字看似庞大,但与整个济州府相比,仍只是沧海一粟。
要知道,自从宋真宗时期推广占城稻以来,大宋人口激增,如今早已超过一亿。
而朝廷的禁军和厢军合计更达百万规模,虽大部分战斗力堪忧,却也足以让人胆寒。
徐悟锋真心感激大宋朝廷推行括田法,这无疑将百姓推向了对立面。
转眼到了七月,关于济州、濮州交界处发生生辰抢劫案的消息渐渐传开。
百姓们万万没料到,竟有人胆大包天至斯,竟敢劫夺蔡京的生辰纲,还将押运的军士悉数杀害。
此事在民间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在绿林豪杰眼中,却如开启了一扇希望之窗——原来就连蔡太师的生辰纲,也并非不可撼动。
于是,河北、山东一带的江湖人士纷纷暗自思量,或许明年自己也能尝试劫一次生辰纲。
毕竟那是一笔价值十万贯的财宝,只需一战,便可衣食无忧一生。
不得不承认,徐悟锋此次劫掠之举,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朝堂之上,蔡京闻讯后先是一阵错愕,继而勃然大怒,责令属下彻查此事。
蔡京怎能不怒?他执掌大权多年,早已被视为不可冒犯的存在。
如今竟有人公然挑战他的权威,这无疑是扇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蔡太师震怒之下,底下官员自然不敢懈怠。
然而,生辰纲被劫之地,恰位于济州与濮州交界之处,位置颇为微妙。
济州与濮州起初相互推诿责任,均声称此地非己管辖范围。
最终,在濮州知州据理力争之下,济州知州任清荣无奈派员前往现场调查。
但徐悟锋行事极为谨慎,以现有的侦查手段,根本无迹可寻。
渐渐地,此事便不了了之。
当然,并非无人将目光投向梁山,只是缺乏确凿证据。
毕竟抓贼总得抓住现行,仅凭猜测难以定论。
梁山聚义厅内。
“首月考核成绩尚可,共有三百七十七人被评为一等兵。
不过考核结束并不等于放松,仍需加强日常操练。”
徐悟锋端坐首位,望着考核记录,满意地点点头。
山寨中的喽啰们大多是新手,能有近四百人达到一等水平,已属难得。
随后,他又叮嘱道:“至于那些评定为三等的,务必加强督导。
若实在难以提升,可安排从事其他杂务。”
史文恭道:“此次评为三等兵的,要么懒于努力,不肯吃苦,要么体弱多病,难以承担重任。”
徐悟锋点头附和:“后者尚好解决,调养身子即可,前者涉及态度问题,若持续不愿改正,也只能如此了。”
众人听罢,皆连连称是。
徐悟锋转向阮家兄弟询问:“咱们山寨的水军筹建得如何?”
阮小二答道:“回禀哥哥,目前我们已有三百二十六名水军,均为本地渔民,水性极佳,都在按规操练。”
他又补充道:“现有大小船只两百余艘,其中千石大船仅三艘,余者皆为小渔船。”
说到这里,兄弟二人垂首沉默,仅靠这些小船,实在难成规模。
徐悟锋宽慰道:“梁山坐拥八百里水域,水军尤为重要,组建非一日之功,先让弟兄们勤加训练,战船之事我自有打算。”
“如今考核已毕,按既定规则发放例钱,新加入的也应编入新兵营训练。”
“山寨如今步入正轨,趁济州官府尚未行动,我计划北上一行。”
此言一出,众人目光齐聚,杜迁追问:“哥哥北上所为何事?”
徐悟锋答道:“一则处理生辰纲中的财物,大宋境内不易寻觅买家,只好前往辽国试试。”
他接着解释:“这十万贯生辰纲中,除了金银器具,还有玉器、珠宝、字画等物。
蔡京虽是权臣,却也是位雅士,尤其擅长书法,因此寿礼绝不能过于直白,需精心挑选。”
原来梁中书送寿礼时,特意避开寻常金银,将那些不便直接流通的珍宝混入其中,意在彰显诚意与品味。
徐悟锋深知宋江虽为京东一带的大人物,专替江湖豪杰销赃,但蔡京的生辰纲,他敢接吗?纵使宋江胆大,徐悟锋却不敢完全信任他。
沉思片刻后,徐悟锋认为在宋境销赃风险太大,若将赃物运至辽国,则更为稳妥。
辽地富人众多,环境亦较安全。
即便蔡京权势滔天,也无法将势力延伸至此。
得知徐悟锋欲赴辽国,众人皆惊。
朱贵忙劝道:“兄长乃山寨之主,怎能轻易涉险?不如由小弟代劳。”徐悟锋听罢莞尔一笑,想起书中晁盖欲下山时,总被宋江以此为由拦阻,最终被架空。
不过,他相信朱贵并无他意,只是单纯担忧他的安危。
“无需担心,此行我们将易容改扮,伪装成商旅。
即便梁山威名渐盛,未必人人都识得我。”
徐悟锋摇头续道:“此行除销赃外,我还想结识几位英雄,带回山寨。
近来投奔山寨的百姓日渐增多,仅靠我们这几人,恐怕难以应付。
山寨需壮大,不仅扩增人数,还需吸纳能人异士,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点头称是,朱贵既要管粮草又要顾情报,这段时日已累出不少白发。
大家都深感吃力,对徐悟锋的提议自然支持。
此外,徐悟锋还有另一考量——他想去九宫县二仙山拜访罗真人,验证这世间是否真有仙法神术。
书中公孙胜等人的法术,往往威力巨大,即便武艺再高强也难以抵挡,若这世界真有这般神通,未免太过离奇。
徐悟锋见众人无异议,立刻着手部署。
他打算此次带上阮小七、宋万,加上陈氏兄弟和徐家的二十名庄客,还有三十名山寨的精锐同行。
待一切准备妥当,他便装扮成商人,率领队伍悄然离开梁山。
他们一路北行,从梁山进入郓州,经过寿张、阳谷,抵达大名府辖区,随后沿黄河而上。
黄河自古以来屡次改道,北宋时渐趋北流,至宋徽宗时期,入海口已移至宋辽边境,大致位于今天的天津附近。
北宋初期,有位名叫李垂的士人撰写了《导河形胜图》,指出黄河可能北流,若如此,辽军可顺河直抵大宋都城汴梁。
此隐患令朝廷高度重视,李垂为此耗尽心力规划东流方案,但因涉及数十万民夫与数百里堤坝,预算巨大,最终在宋真宗时期被搁置。
到了宋仁宗时期,情况更加紧迫,澶州发生决堤,黄河正式改道北流。
尽管欧阳修等人强烈反对,但由于对辽国的忌惮,宋仁宗仍全力推动工程。
从宋仁宗到后来的几次尝试,共进行了三次改道,历时数十年,被称为“三易回河”。
然而,每一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且引发了三次特大洪水,第二次的影响尤为惨重。
北宋时期,朝廷为了治理黄河,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仅没有改善局面,反而使问题更加恶化。
即便是文彦博、王安石这样的名臣,在治河这件事上也犯了不少低级错误。
例如,王安石曾天真地认为,黄河泛滥是因为泥沙淤积,只要将泥沙清除即可。
然而,他推行的这项浩大的工程在21世纪看来都难以想象,最终的结果却是黄河再次决堤,淹没了四十五个郡县。
经过这三次回河工程后,河北、苏北、山东等地几乎被冲毁,原本富庶的土地变成了荒芜之地,昔日繁华不再,变成了荒无人烟的景象。
几十年后,金国南下攻占北宋,接过了这个艰巨的治河任务。
但由于金国贵族的无能,黄河改道不再向北,而是直接经由淮河入海,造成了“夺淮入海”的局面。
淮河流域虽然水网密集,但原本较为稳定,而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彻底摧毁了原有的水系结构。
到了元朝末期,治理黄河的花费更是天文数字,甚至引发了民变,所谓“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如今是政和四年(1114年),黄河虽有局部水患,但整体状况尚可,河北百姓生活还算安定。
然而徐悟锋隐约记得,再过两三年,黄河将迎来一次大规模的爆发,届时山东、河北两地将有众多百姓流离失所,引发社会动荡。
……
徐悟锋等人离开梁山,大约走了十天,穿过河间府后抵达莫州的长丰镇。
再往北就是大宋边境的雄州,他们计划从此处前往辽国。
一路上还算平静,即便偶尔遭遇官府盘查,徐悟锋拿出几锭银子打点,官兵立刻热情接待。
此时已是午后,五十多人的队伍早已饥肠辘辘,于是选择在镇上一家酒楼落脚,打算吃完饭休息一夜后再出发。
徐悟锋一行人数众多,人人携带武器,显得气势汹汹,自然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
酒楼掌柜心中忐忑,急忙上前恭敬招呼。
阮小七高声喊道:“好酒好肉尽管上,再大的馒头也一并端来,绝不少你的酒钱。”
阮小七长大后从未离开过郓城县,此次随徐悟锋北行,甚至要去辽国,一路上兴奋不已。
“诸位稍等。”掌柜答应一声,匆忙下去安排。
不多时,酒肉馒头已摆上桌,众人开始大快朵颐。
正在用餐之际,忽然听见二楼传来争吵声,有人喊道:“不过欠了些酒钱、饭钱,又不是赖账,何须天天纠缠?”
徐悟锋听罢并未在意,这种欠债之人何处皆有。
果不其然,二楼的小二狼狈逃出一间房。
还未停歇,一个酒壶飞下,正好砸到徐悟锋这桌。
徐悟锋反应迅速,避开了,但其他客人遭了殃,未喝完的酒水溅了一身。
短暂惊愕后,阮小七、宋万等人眼中燃起怒火。
“各位客官息怒,此事全是小店过错,请诸位原谅!”掌柜赶忙上前道歉,这些客人非但不好惹,还是大客户。
光是五十多人的饮食开销就不菲,加上住宿,收入可观。
况且,确实是他们店的责任。
阮小七抹去脸上的酒水,本欲责骂掌柜,但见对方年岁已高,态度尚可,便忍住了。
可徐悟锋等人是什么人?
敢于与州府厢军抗衡,连生辰纲都能劫走,岂能轻易善罢甘休?
“掌柜,究竟怎么回事?”
徐悟锋也沉下了脸,任谁吃饭被打扰,心情都不会好。
尽管此次北上,他们秉持着“低调”原则,但这绝不意味着遇到事情就该退缩。
“大人宽宏大量,请听老夫一言。”
掌柜满脸忧愁,说道:“那楼上住着三位来自河东的壮士,大约一个月前到此,在小店暂住。”
“刚来时,他们出手颇为大方,我还以为来了贵客。
岂料不过半月,这三人便开始赊账,我多次派人催讨,但他们总是拖延推诿。”
“日前,我实在无法忍受,当作吃了个哑亏,让店里的伙计将他们请走,哪知这三人十分蛮横,反将我们两人打伤。”
“这三人武艺高强,就连镇上的地痞流氓都不是他们的对手,我现在也是束手无策。”
阮小七早已满腹怒火,听完掌柜的话后,当场破口大骂:“何处来的狂徒,竟敢如此嚣张!”
说完,他看向徐悟锋,即便心中再愤怒,也需等待徐悟锋下令,方可找楼上三人麻烦。
“去看看吧!”
徐悟锋点头同意,此事关系到梁山泊的颜面,否则传扬出去,只会让其他好汉嘲笑梁山软弱。
此外,徐悟锋也想探查这三人的底细。
得到徐悟锋的准许,阮小七、宋万带领二十名手下,全都提刀上了楼。
徐悟锋担忧对方武功高强,阮小七等人难以对付,因此一同上了二楼,其余人则留在楼下。
掌柜见状要动手,立刻哀嚎起来,若真打起来,恐怕自家店铺也要遭殃。
“哪里冒出来的狂徒,敢拿酒壶砸你的爷爷!”
阮小七等人一声怒吼,冲进屋内,只见三个健壮的大汉正在饮酒作乐。
中间那位大汉身材魁梧,浓眉大眼,见到阮小七等人闯入,二话不说,将桌子掀翻过去。
旁边的两位汉子,一位挥舞朴刀,另一位拿出哨棍,三人同时冲了过来。
阮小七等人避开飞来的桌椅,迅速抽出武器。
与寻常街头 ** 不同,他们各自结成阵势,棍棒齐挥。
对面二十多人虽看似强大,但这三人并不惧怕,毕竟先前驱赶一众地痞时已显身手。
然而,交战之初,三人便觉不对劲,阮小七等人行动有序,彼此协作默契。
三人攻势稍猛,即有棍棒从旁攻来,迫使他们节节败退。
他们在长丰镇逗留月余,从未遇过这般棘手的对手。
朱砂眉大汉神情严肃,即便武艺超群,此刻也感束缚。
细思之下,这些人武功 ** ,但合战之下竟如此难缠,让他心中暗自佩服。
突然,左侧汉子腿部中棍,发出闷哼。
宋万等人趁机靠近,朱砂眉大汉正欲救援,却被多根棍棒围攻。
他怒吼一声,哨棍横扫,击退来敌,转身却发现同伴已被擒住。
“兄长,速走,莫管我!”同伴高呼求救。
朱砂眉大汉心下一紧,决定暂且脱身,再图后计。
“停手!”徐悟锋步入厅堂,阮小七等人闻声退后。
朱砂眉大汉亦停下动作,注视着徐悟锋。
“两位英雄,请坐!”徐悟锋拱手微笑。
朱砂眉大汉犹豫片刻,抱拳答道:“我等技逊一筹,既落于诸位之手,任凭处置。”
“无需多言,只求几位兄弟向我道个歉,此事便可揭过。”徐悟锋摆手说道。
朱砂眉大汉略显惊讶:“你不是那位掌柜请来的?”
阮小七语气不满:“若非你扔酒壶泼了我们一身,坏了我们的饭兴,谁会来寻你麻烦?”
听到这话,朱砂眉大汉猛然想起,顿时满脸尴尬:“原来如此,我还以为……唉,刚才是我等失礼了。”
徐悟锋示意宋万放开被抓的汉子,随后问道:“三位武艺高强,还未请教尊姓大名。”
朱砂眉大汉犹豫片刻,答道:“在下山士奇,本是沁州富家子弟,因州府推行括田法,欲夺我家田产,一时激愤 ** 了公差,逃离沁州。
这两位是同乡,一位叫元仲良,一位叫云宗武,一直随我左右。”
山士奇!?
徐悟锋先是一惊,随即大喜。
不曾想这朱砂眉大汉竟是田虎手下的一员猛将,书中镇守壶关、与林冲大战五十回合的山士奇。
至于元仲良、云宗武,徐悟锋也有些印象,似乎是山士奇镇守壶关时的副将之一,不过戏份不多。
得知是这几人,正缺人手的徐悟锋立即说道:“原来是河东英雄,难怪武艺这般出众。”
山士奇见徐悟锋态度友善,便问:“敢问大官人高姓大名?”
徐悟锋笑道:“在下徐悟锋,京东济州人士。”
山士奇微微一愣,元仲良与云宗武也现出错愕神情。
山士奇急切问道:“莫非大官人便是那替天行道的梁山泊主?”
“除了我哥哥,谁还敢自称此名?”阮小七见三人一脸崇敬,心中甚感自豪。
“未曾料到在此相遇兄长,适才我等无礼,冒犯兄长与梁山好汉,特来请罪!”
话音未落,山士奇、元仲良、云宗武三人已向徐悟锋跪拜下去。
在河北、山东的绿林中,梁山泊与徐悟锋的名字可谓响亮。
别的匪寨不过劫掠村庄,但梁山击败了官军,这在整个绿林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山士奇等人虽久居河东沁州,但在河北多待数日,怎能不知梁山威名?得知眼前之人正是徐悟锋,他们震惊不已。
徐悟锋笑着安慰,表示并非大事,随后询问他们是否欠了旅店钱。
山士奇坦白因 ** 逃亡,又挥霍无度,才致身无分文。
徐悟锋听后命宋万拿出五十两银子赠予他们,称江湖中人都可能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