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六年的春天来得格外迟。正月都过了大半,汴梁城外的柳枝才冒出零星的嫩芽。赵桓站在新落成的\"武备学堂\"校场上,望着三百名精挑细选的军官学员演练新式阵法。
\"变!\"随着教头一声令下,方阵瞬间化作数十个小队,每队十二人——四名长枪手在前,四名弩手居中,四名刀盾手押后。这种被赵桓称为\"鸳鸯阵\"的小型战阵,专门克制骑兵冲锋。
\"陛下此阵甚妙。\"韩世忠捋着花白胡须,\"只是士卒配合尚不纯熟...\"
\"练!\"赵桓的声音斩钉截铁,\"三个月内,朕要看到成效。\"
校场东侧,一排新铸的铁炮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这是天工院根据赵桓的设想改良的\"霹雳炮\",射程虽不及回回炮,但胜在轻便灵活。可惜火药配方还不够稳定,时有炸膛事故发生。
\"沈爱卿,火药的事...\"
沈砚连忙跪下:\"臣有罪!按陛下给的方子,一硝二磺三木炭,可总是不够劲道...\"
赵桓扶起他:\"不是你的错。\"他想起现代火药还需要添加其他成分,但以现在的技术条件... \"试试把硝石提纯,朕记得《道藏》里有硝石重结晶的法子。\"
离开武备学堂,赵桓的龙辇径直驶向城外的冶炼场。自从与金国开战,这里就成了军事禁区,日夜炉火不熄。
\"陛下请看。\"工部侍郎指着新出炉的钢锭,\"按您说的'灌钢法',这炉钢比寻常熟铁坚韧数倍。\"
赵桓用铁钳夹起一块通红的钢料,仔细查看断面纹理。这种将生铁与熟铁合炼的工艺,在明代《天工开物》中有详细记载,如今被他提前三百年搬了出来。
\"产量如何?\"
\"一昼夜可出钢两千斤,足够打造三百把腰刀。\"
太慢了。赵桓在心里叹气。以这个速度,装备十万大军需要整整一年!但眼下也只能循序渐进。
\"先紧着背嵬军和禁军装备。\"皇帝放下铁钳,\"再拨一批给太原的岳飞。\"
回宫路上,赵桓特意绕道去了趟天工院。自从毕昇去世,这里由沈砚和杜丽娘共同打理。出乎意料的是,院门前竟排着长队——都是来应募的工匠!
\"陛下圣明。\"杜丽娘捧着名册迎上来,\"《专利令》颁布后,民间巧匠纷纷来投。这位李师傅改良了织机,效率提高三成;那位李铁匠发明了新式犁铧...\"
赵桓扫了眼名册,心中稍慰。这些能工巧匠才是大宋真正的瑰宝。他当即下旨:凡有发明创造者,除赏银外,还可获得\"天工院匠师\"头衔,子孙免役。
暮色降临时,赵桓在文德殿召见了刚回京的种师道。老将军的断臂伤口已经愈合,但脸色仍显苍白。
\"老臣请战!\"种师道一进门就跪地请命,\"愿再赴太原,助鹏举一臂之力!\"
赵桓亲自扶起他:\"老将军忠心可嘉,但朕另有大用。\"他展开一幅河北地图,\"你看这里。\"
种师道顺着皇帝手指看去,那是真定府以北的一片丘陵地带。
\"朕要在这里建一座军城,作为北伐的跳板。\"赵桓的指尖在地图上画了个圈,\"老将军久经沙场,此任非你莫属。\"
种师道独眼中精光暴射。他明白这座军城的战略意义——一旦建成,宋军进可威胁幽州,退可拱卫河北。更重要的是,它能与太原形成犄角之势,让金军首尾难顾!
\"老臣...万死不辞!\"
\"朕不要你死。\"赵桓递过一卷图纸,\"按这个建。城墙要棱形,壕沟要深,还要有暗道通往城外。\"
图纸上的设计让种师道大开眼界。这种棱堡结构没有死角,守军可以交叉射击攻城的敌军。更妙的是城内布局:粮仓在地下,水井有护盖,简直就是个铁打的乌龟壳!
\"陛下,这...\"
\"记住,三个月内必须完工。\"赵桓的声音不容置疑,\"朕会调五万厢军给你,再拨二十万贯专款。\"
种师道郑重接过图纸,突然压低声音:\"陛下,老臣还有一事相报。\"他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辽国来使,愿与我朝结盟抗金。\"
赵桓冷笑。历史上的宋辽海上之盟,最终酿成靖康之祸。这一世,他岂会重蹈覆辙?
\"告诉辽使,结盟可以,但必须归还燕云十六州!\"
这个条件无异于拒绝。种师道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陛下这是要坐山观虎斗,等辽金两败俱伤再出手!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汴梁城举行了盛大的誓师仪式。赵桓亲自将一面绣着\"还我河山\"的大纛授予岳飞,三万精锐誓师北伐。与此同时,韩世忠也带着五万大军开赴河北,摆出要与金军决战的架势。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路大军都是疑兵。真正的杀招,是种师道正在秘密修建的那座军城,以及一支刚刚组建的特殊部队——\"神机营\"。
神机营的驻地设在汴梁城外三十里的山谷中,戒备森严。赵桓每月都会微服前来,亲自指导火器训练。这日清晨,他正在试验新制的\"震天雷\",突然接到急报:金国派使者来了!
\"来的谁?\"
\"完颜宗弼,金主四太子。\"
赵桓手中的火把差点掉落。历史上,正是这个完颜宗弼率军攻破汴梁,制造了靖康之耻!
\"带了多少人?\"
\"随从百余,说是来议和的。\"
议和?赵桓眯起眼睛。金人这是玩的什么把戏?他当即下令:\"让使者先在驿馆住下,就说朕偶感风寒,三日后接见。\"
利用这三天时间,赵桓紧急调整部署。他密令岳飞放缓进军速度,又让韩世忠在黄河北岸大张旗鼓地演练新阵,故意让金国细作看见。
第三日朝会,完颜宗弼昂首入殿。这位金国四太子年方二十出头,却已显露出枭雄之姿,鹰视狼顾间霸气外露。
\"大金国使者完颜宗弼,参见宋主。\"他行的竟是平辈礼,引得宋臣一片哗然。
赵桓不动声色:\"四太子远来辛苦。不知金主有何见教?\"
完颜宗弼咧嘴一笑,露出狼一般的獠牙:\"父王说,宋金本无仇怨,何必刀兵相见?只要宋主答应岁币三十万,我大金立即退兵。\"
殿中群臣顿时炸开了锅。三十万岁币,这比给辽国的还多十万!
\"四太子说笑了。\"赵桓的声音不疾不徐,\"我大宋将士用命,已将来犯之敌阻于黄河以北。如今你们想要岁币,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完颜宗弼眼中凶光一闪:\"宋主莫要逞口舌之快。我大金铁骑所向披靡,若非念在两国民生...\"
\"铁骑?\"赵桓突然笑了,\"朕倒想见识见识。\"他拍了拍手,侍从立刻捧上个锦盒。
盒中是一块扭曲的金属片,隐约能看出是铠甲的形状。完颜宗弼脸色微变——这正是金军引以为傲的铁浮屠胸甲!
\"上月韩世忠在沧州小胜,缴获了几具。\"赵桓轻描淡写地说,\"朕的天工院发现,这种铠甲怕火...\"
完颜宗弼的拳头捏得咯咯响。铁浮屠是金军王牌,若被宋军找到克制之法...
\"还有这个。\"赵桓又拿出个瓷瓶,倒出些黑色粉末,\"四太子可认得?\"
那分明是火药!完颜宗弼强作镇定:\"宋主这是何意?\"
\"没什么。\"赵桓将火药撒回瓶中,\"只是想告诉四太子,大宋不是辽国。想要岁币,拿战马来换!\"
朝堂上一片死寂。完颜宗弼的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突然,他仰天大笑:\"好!好个宋主!既如此,咱们战场上见!\"
说罢竟转身就走,连基本的辞行礼数都不顾了。
赵桓任由他离去,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冷笑。这场戏,本就是演给满朝文武看的——他要让所有人知道,大宋绝不妥协!
退朝后,赵桓立即召来皇城司提举:\"派人盯紧完颜宗弼,看他沿途都与谁接触。\"
果不其然,当晚就有密报:完颜宗弼秘密会见了前枢密使童贯的旧部,还收了几封密信!
\"果然有内鬼。\"赵桓将密报焚毁,\"传旨,明日朕要亲临神机营。\"
次日黎明,一支不起眼的商队离开汴梁,向南驶去。而在城南三十里的山谷中,三百名神机营精锐已经列队等候。他们装备着最新式的霹雳炮和神臂弩,每人腰间还挂着三个陶罐——这就是赵桓秘密研发的\"震天雷\"。
\"今日演练攻城。\"赵桓一身戎装,亲自下令,\"目标,那座仿制的棱堡!\"
随着令旗挥下,霹雳炮率先发威,石弹如雨点般砸向城墙。紧接着,弩手们发射火箭,为突击队提供掩护。最震撼的是震天雷的威力——陶罐落地爆炸,方圆三丈人畜皆亡!
演练结束后,赵桓将神机营指挥使叫到跟前:\"三个月内,朕要看到一千名合格的火器手。能做到吗?\"
\"臣...\"指挥使咽了口唾沫,\"臣需要更多硝石。\"
\"去找沈砚,朕已经命他建了硝石提纯坊。\"赵桓望向北方,目光如炬,\"秋收之前,朕要北伐!\"
山谷中的演练惊起了群群飞鸟。没有人注意到,远处的山岗上,一个樵夫打扮的男子正用千里镜窥视着这一切。他匆匆记下所见所闻,然后消失在密林深处...
三天后,这份情报出现在了完颜宗弼的案头。金国四太子看完,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传令下去,全军备战!再派人去告诉父王,宋人...有了新武器!\"
历史的车轮,正在赵桓的强力干预下,缓缓偏离原有的轨迹。但这场关乎国运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