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的蔬菜还没到移栽的时候,如果不育水稻苗,不耕田的话,李春意还真的不知道干什么。
这个季节油菜才刚开花,距离割油菜还早着呢!
见大家都满脸期待的望着自己,李春华扬唇一笑,说出了他们最不想听见的话,“老五、老六和老七接着干上午的事情,老四把家里的水缸填满水后去捡柴火,老三去采蒿草嫩芽(茵陈),老二去采犁头草(紫花地丁)。”
说完,李春华还不确定的向李春意求证道,“老二,你认识犁头草吧?就是叶子的形状长得像犁地的犁头一样。”
李春意点点头,“大姐,我认识。”
“你们都尽量多采一点,吃不完的可以晒干留着等到没菜的时候吃,所以你们不要以为这野菜是为我摘的,我可吃不了几口野菜。”怕他们总以为是在为她做事,李春华特意点开来说。
现在让他们多采一些野菜回来,将来大饥荒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给他们吃,这样她就可以少贴补一点。
毕竟拿自己辛辛苦苦囤的粮食出来养一群白眼狼,想想都觉得憋屈的慌,可是又不能真的一点儿都不管他们,尤其是到了特殊时期,他们告她不养弟妹,到时候倒霉的还是她。
所以她就提前让他们为将来的自己囤口粮,她可以勉为其难的为他们保管着,到了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吃饱喝足后,大家都瘫坐在那里不想动,没想到鸡汤烫的野菜竟然这么好吃,这让他们对于下午挖野菜的事情也没有那么抗拒了。
他们晚上还想吃鸡汤烫野菜。
下午大家或带着土篮子或带着背篓出去挖野菜了,李春华到山上砍了两捆竹子收进空间,随后去古墓附近掰竹笋,虽然她和林秋实之前把古墓洞口前的竹子都给砍了,可是根还在这里,还是会继续长新的竹笋,到时候把古墓洞口给堵住了,这里不就成了李红娟的秘密基地了吗?
以后出了什么事情,李红娟又推到她的头上,怎么办?
看着地上密密麻麻的竹笋,李春华蹲下来,快速的掰了起来,怕被人看见,她没敢往空间里收,而是将竹笋堆在地上。
直到将这一块露出土面的竹笋都掰完了,李春华才扭头四处看了看,确认没有任何的危险,这才伸手将所有的竹笋都收进空间,随后便下山回家。
她将竹子放在院子里,用柴刀将竹子砍成两米长的高度,然后将竹子插进泥土当中,将鸡圈给围好了。
至于鸡圈的屋顶和门,不用着急,毕竟她还没有把小鸡崽拿出来呢!
让它们在空间里生活几天,到时候再放出来养,也不至于被养死了。
之后李春华又到房子旁边去掰竹笋了,不然竹子越来越密,以后将它们家房子给围起来了怎么办?
李春华一边掰竹笋一边在想,现在开春了,往后各种野菜、野果特别多,可是靠她一个人囤货,这效率未免太低了,再加上她还要种庄稼,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囤这些东西,所以她还得寻找其他帮手才行。
晚饭后,李春华和林叔一起去村长家,一家出一个人,此刻村长家已经有不少人了,大家都在村长家的堂屋里,或蹲或站着。
见到李春华和林叔过来了,有人主动搬过来一条板凳,毕竟一个是烈士子女一个是英雄之父,这个时候大家还是比较尊重的。
虽然一家只出一个人,但慢慢的,村长家的堂屋还是被挤的水泄不通,空气不流通,味道十分的难闻。
村长见人来的差不多了,咳嗽一声,便开了口,“今天晚上之所以叫大家过来开会,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大家,季老先生说今年喜鹊的窝搭的比往年高,跟两年前一样高,两年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用我多提醒吧,大家都还记得吧?”
村民们点点头,异口同声的说道,“记得。”
李春华的爹就死在两年前的那场天灾里。
有聪明的人立即就反应了过来,“喜鹊的窝搭的跟两年前一样高,那是不是两年前发生的事情今年还要发生一次?”
听到这话,顿时有人抱怨了起来,“我的老天爷,这还让不让大家活啊?两年前的天灾,让家里到现在都没有缓过来,它再来一次,我们还要不要活了?”
“安静,安静。”村长拍了拍桌子,等场面安静了下来,才说道,“大家说话都注意一点,祸从口出,不懂吗?”
刚刚抱怨的那个人,吓的脸色一白,随后赶紧伸手捂着嘴,生怕自己等一下一秃噜就说错了话。
村长继续说道,“上一次,大家毫无防备,这一次大家不用害怕,上半年大家就不要种水稻了,尽量多种产量高的农作物,比如红薯、玉米、南瓜和土豆,或者其他产量高的东西也行,还有现在开春了,各种野菜都很多,大家可以多晒一些野菜,留着到时候吃。”
“村长,那水田里不能种水稻,种其他农作物,不也一样不行吗?难道就水田就空在那里吗?那么多亩水田啊!”一位年长的村民,痛心疾首的说道。
农民靠的就是这些田地,结果今年上半年却要将水田空在那里,这得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可是如果种了,到时候被水泡了,颗粒无收,又白白辛苦半年。
村长叹了口气,“那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吗?”
“村长,我们可以在水田种玉米吗?玉米比较高,应该不至于整株都被淹没吧?”一位村民试探性的说道。
“不行。”还没等村长说话,李春华就开了口,“如果泡水时间长了,玉米也会绝收的。”
“那这水田就只能空在那里了?全村那么多的水田……”那个人痛心疾首的说道。
“春华,你读书多,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意见?”村长看向李春华,浑浊的双眼里充满了希冀的目光。
他们李子村就三个有出息的人,一个是季老先生,一个是李春华,还有一个是考上大学就再也没有回来过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