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姑姑叹口气道:“娘娘,这件事的内情,只老奴一个人知道,其他宫人都不清楚,求娘娘饶过他们,随便把他们调到不碍眼的地方。”
史顺仪道:“可。本宫给你解惑,让你这忠仆明明白白地走。当年,本宫跟陛下青梅竹马,关系交好。他大婚后,还曾多次邀请本宫去府上玩,皇甫云逼迫赵侧妃的事,本宫亲眼瞧见了两次。可是这件事跟别人没有关系,她自己没有反抗的本事,本宫也不好插手。”
赵姑姑道:“原来如此,老奴就说,这件事没几个人知道,顺仪娘娘怎么一进宫,就能抓住娘娘的把柄,逼她做出决定。您当真厉害,别人两败俱伤,您可是最大的受益者。”
史顺仪叹口气说道:“本宫生平最讨厌自私虚伪的父母,比敌人还可恨。就比如本宫的父亲,为了蜀王家许诺的一些钱财,竟然答应让本宫给前夫殉葬。赵德妃这样的母亲,自私无能,明哲保身。明明不是自己的过错,她只要硬起脖子来反抗皇后,就不会有任何问题,皇后根本不敢把实情告诉皇帝。因为,全天下男人,都不能容忍自己的女人被别的男人强占,更何况,那是天下最尊贵的男人。只要赵德妃把实情讲出来,所有相关的人都活不了。皇后真的把这件事摊开,就说明她是个蠢货,全族都不想活了。本宫是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与其被别人威胁一辈子,不如一起灭亡。”
赵姑姑叹口气:“米有百种,人有万样。皇贵妃娘娘跟老奴从小一起长大,老奴又跟着小姐进宫,她的为人老奴清楚。她的心不恶毒,性格比较软弱,不爱争。当年进宫,赵家的小姐不少,她不是长女,又不是最漂亮能干的,完全可以不去的,就是别的小姐借口百出,老爷夫人逼着,她很快就妥协了。”
史顺仪道:“好了,你该走了。本宫答应过德妃,会扶持她儿子上位,但是你下去告诉她,吴王敬本宫一尺,本宫敬他一丈,他要是算计我,本宫也不会坐以待毙。到时候,伤了人,别说是本宫不讲信用。”
就有史顺仪的女卫上前,灌了赵姑姑一杯毒酒。等她断气后,史顺仪吩咐:“这几日,宫里的内务由本宫和贵妃暂管,明日就说赵姑姑殉主了,忠心可嘉,查是否有家人需要抚恤。本宫会求陛下,把她葬到祥陵的陪葬园区。”
女卫道:“回娘娘,属下早查过了,赵姑姑只有一个酒糟的老父在,没什么情分。她母亲是德妃娘娘的乳母,已经过世多年了。她自小跟着德妃一起长大,情同姐妹。后来陪嫁入王府,一直忠心伺候德妃娘娘,不肯嫁人,自梳进宫当了德妃身边的女管事。”
史顺仪叹道:“真是个忠仆,可惜了,主子没了,要走狗也没用。要想好好合作,扶吴王上位,还有一个多余的人,也该死了。”
四皇子府,吴王妃林氏呆呆地坐在窗前,她脑子一片空白。昨日离宫前,皇帝召见他们夫妇,说得那叫什么话。
皇帝满脸鄙夷:“老四,林氏入四皇子府为正妃,是皇贵妃当年被先皇后逼迫才指的亲。朕也听说过,这个林氏出身不行,缺少教养,还善妒,搅闹得府里子嗣不旺,实在可恨。吾儿要是觉得林氏不配当吴王妃,朕就做主让你们和离。”
林氏当时吓得就跪下了,哀求:“陛下,王爷,妾知道错了,以后再不敢了,一定好好做人。王爷,请不要放弃妾,再给妾一次机会吧。不然,妾死无葬身之地了。”皇帝眼中的凶光让她心惊,要是自己不听话,可能就是一死。可是,如果和离,自己的后半辈子怎么过啊?女儿会不会受影响?娘家如何对她,会不会直接一条绳子勒死她,省得碍眼。
忽然烛影摇曳,有一个身材细瘦,面色黄白的女人,悄没声地飘进来。她轻轻走到吴王妃近前,曲膝行了个礼,唤了一声王妃。
林氏抬头看,是吴王府的一个侍妾纪氏,明明三十出头的年纪,却好像五六十岁老人神色,平日不声不响的,比活死人强些。林氏不耐烦地道:“纪侍妾,你有什么事?”
纪氏神情复杂地看着王妃:“王妃娘娘,刀子不割到自己身上就不知道痛吧?当年,妾虽不受宠,也是怀过王爷孩子的。王妃小肚鸡肠,自己没有嫡子,就容不下别人先生孩子。天天折腾人,一会让孕妇罚站,晒在日头底下一个时辰;一会让孕妇给您打洗澡水,服侍您入浴。还让孕妇上树给您女儿摘果子,却故意把梯子掀翻,让妾摔下来,生生把孩子摔落了,妾看了,血淋淋的,是个成型的男孩呢。”
吴王妃大叫:“你胡说,你想诬赖本妃,是你自己无能,护不住孩子。你看,人家杨侧妃与江侧妃不都有自己的亲生儿子吗?”
纪氏冷笑,眼中泪水涟涟,过了一会儿,她咬牙切齿:“吴王妃,人不长眼天长眼,你的所作所为,可以不承认,但是上天永远明鉴,它会惩罚你的。”
吴王妃恨道:“你想死,本妃成全你。”
纪氏道:“怎么,王妃恼羞成怒了?王妃知道为什么您没有儿子吗?您想想看,您生了广平郡主之后,才二十出头的年纪,为什么再没有怀上孩子?因为您刚进府时,虽然出身中等,个性粗鄙,却还没有那么多恶毒的心思,算是个寻常的妇人。王爷还对您有些期待,所以同您生了广平郡主。后来,您恶毒善妒,戕害后院姐妹和王爷的子嗣,您的所作所为激怒了王爷,他对您早就厌烦了,还会让您生下他的儿子吗?妻不贤可以换,儿子却没有办法换,要是孩子和您一样愚昧恶毒,他不是要头痛死了?”
吴王妃怔怔地望着纪氏,喃喃道:“不可能,本妃是正妻,王爷不可能这样害自己的王妃。你骗本妃,你想离间本妃和王爷的夫妻关系。”
纪氏笑了:“王妃这个正妻怎么当上的,心里没点数吗?先皇后与德妃斗法,德妃受制于人,被迫把你这个不堪的女人指给自己的儿子。王爷这些年,看见你,恐怕就像吃了一只蛆虫那样恶心。如今那两个女人都没了,你的存在就是吴王府的笑话,王爷能忍,皇帝也会收拾你,妾倒要看看,尊贵的王妃会有什么下场啊?”
林氏道:“本妃有什么下场,你肯定是看不到了,只要王爷一天没动本妃,我还是吴王正妃,想弄死你一个侍妾,真不是什么大事。”
纪氏道:“妾虽是一个侍妾,可娘家父兄争气。前两年父亲升职为正四品的通议大夫,兄长是军中武将,这几年因为西部剿匪立下军功,年初就升职为从四品的明威将军,家势并不比林家差,甚至妾家里消息还很灵通。昨日王爷进宫,陛下要成全王爷和离,王妃跪着求情,还以为自己的面子很大吗?王妃听说过青衣君祠吗?就在城外青衣山下,里面种满奇花异草,养了不少珍禽异兽,现在也是个小有名气的去处。青衣君的下场,也比王妃强,人家死了,能给家人带来好处,更不会连累自己的孩子。”
林氏的气焰一下子灭了,当年六弟妹的事,她也是唏嘘不已,如今轮到自己头上了吗?纪氏道:“宫里顺仪娘娘是妾的远房表姐,托妾给您带个话。您要是自己死了,娘娘能保证您的原配王妃头衔,保证您家人不受迁怒。也能保住您女儿的好姻缘,还能当她的后盾,视她为亲孙女。”
林氏大声喝问:“史清雅在宫里当她的顺仪娘娘,本妃在四皇子府当我的吴王妃,我们井水不犯河水,她为什么想要本妃的性命?她想干什么?”
纪氏道:“顺仪娘娘最后说了一句,妾也是似懂非懂。她说,德妃娘娘入局的代价是换吴王上位。想上位就不能有拖后腿的人,她不想死到猪队友手里。”
林氏脑子灵光乍现,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德妃与顺仪联手,德妃牺牲自己,除掉皇后一族,顺仪登上高位,扶持四皇子夺嫡。自己就是个笑话,德妃指婚是被皇后逼迫,皇后把自己这样的出身一般的女子推荐给德妃,是因为父亲送给皇后一万两白银,求她帮忙给林家弄份前程。如今德妃顺仪联手把皇后拉下马,德妃连自己的命都舍了,还会留着自己这个污点吗?自己既不得丈夫喜爱,又被皇帝厌弃,顺仪还看不上,宁肯收了纪氏这样的侍妾当眼线。
林氏叹口气:“知道了,你先走吧,容本妃想一想,就这十天半个月,本妃会给顺仪娘娘答复的。”
纪氏得意地一笑:“王妃,您不知道顺仪娘娘的禀性,妾却知道这个表姐,从小就是个杀伐果断的,脑子聪明得紧。可惜她没遇上一个好爹,也没有遇到一个好丈夫,更没有保住自己的儿子。现在一切不同了,她得到全天下最有权势男人的真爱。妾想,再没有人能当她的对手。她没有儿子,只要吴王殿下肯听她的话,跟她合作,二人会是双赢的局面。”
林氏又呆坐了半晌,最后下定决心。她其实与史顺仪一样惨,有自私贪婪的父母,冷漠狡诈的丈夫。不同的是,史清雅的孩子全没了,她还有一个天真娇气的女儿。
她没有史顺仪的本事和运气,她想娘家平安,她想女儿幸福,她想保住吴王妃的虚名,所以,她该死。想着之前被和离的前六弟妹,她苦笑了,皇家儿媳妇,果然难当。
吴王妃领着人把自己的私产和嫁妆收拾好,悄悄地拉往自己的一处宅子,藏入密室。接着,吴王妃开了王府的库房,给女儿准备嫁妆,全部抬到女儿院子里的库房。让人誊写了两份嫁妆单子,一份放在女儿的枕头里,一份给自己的近侍保存。吴王与史顺仪都得到线报,两人都选择静观其变。
随后,吴王妃带了许多东西,回娘家看望家人,交待父母兄弟一些事。她爹没听出眉眼高低,也没发现女儿的异常,还乐呢:“乖女儿,这回好了,皇后三族尽没,德妃娘娘被追封为皇贵妃,吴王殿下的身份又高了一些,夺嫡就更有希望了。以后,本官的女婿当上太子,亲闺女就是太子妃,再往后,太子登基了,闺女就是中宫皇后,本官也得弄个承恩公当当。”
吴王妃苦笑几声:“阿父,您想得可真美。女儿建议您,赶紧到院子里,面朝着天,张大嘴巴,等着吧。”
她爹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吴王妃道:“就是说,您这样胡思乱想,是想等着天上掉馅饼呢。女儿没有那么好的命,只希望家人平平安安,女儿健康喜乐,本妃就是死了也愿意。”
吴王妃的亲娘皱眉道:“你这孩子,好容易回来一趟,满口胡说八道些什么?你是吴王正妃,就是当不了太子妃,也是亲王妃,广平郡主的亲娘。”
吴王妃道:“广平从小就没什么心眼,也不知道她以后会怎么样,你们好自为之,也别想着拖她的后腿,不然本妃死不瞑目。”
林家父母总觉得吴王妃这次回来,人神神叨叨的,净说些莫名其妙的话,三句不离死字。问她有什么事,她也不说,就嘱咐他们要保重身体,行事要低调,要谨慎。倒是林家的兄长和侄子侄女们看出些眉眼高低,最小的侄女林秋霜小声问:“姑母,是不是您遇到了什么事?可用办法躲一躲?家里一定要能为您做点什么?”
吴王妃握住林秋霜的手:“以后不要做皇家的媳妇,除非你有天大的运气,不然在劫难逃。以后有机会了,告诉你的兄弟姐妹,这是姑母的命,不用婉惜,也不要抱怨,大家都好好活着,共同把林家发扬光大,进入世家行列,姑母就知足了。”
第二日,吴王妃领着广平郡主和几个心腹下人,去了一趟青衣君祠,给青衣君上了一炷香,在祠堂里盘旋了一日。对广平郡主道:“青衣君这地方不错,远处青山绿水,近处花团锦簇。要是母妃升天了,也能得一处好地方,也就知足了。”
广平郡主不解其意,还嗔怪了母亲几句:“母妃,您正当年呢,生活条件这么好,干嘛嘴里死啊活啊的,不吉利。”
吴王妃笑笑,意味深长地看了女儿一眼:“母妃看那王家真是不错,家风清正,还不纳妾,这就很好了,你一定要珍惜。母妃告诉你,以后到了夫家,要懂事,要学会看眼色,别仗着自己的身份胡作非为。要注意保重身体,早早生下嫡子,管好嫁妆,要懂得给自己留个后手。”说得女儿不好意思起来,撒娇不依。
过了几日,吴王妃进宫,跟皇帝说,中秋节快到了,婆媳一场,她想到祖祠给皇贵妃娘娘烧纸上香。这是有孝心的表现,皇帝准了,还下旨让吴王也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