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下围观的众人看到杨帆这么利落的将一桩疑难案件审理清楚都是拍掌叫好,
杨帆审案过程清晰明朗一切都在众人的眼光之下,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令围观的众百姓、官员、衙役等等都心服口服。
沮授看到第一起油钱案已经审理完毕,不由得向杨帆拱手谢道:“多谢杨郡守的驰援,本县才能将这起案子审理明白”。
“不知大人对另外两起案子有什么想法呢?”。
杨帆回道:“不急不急,看本官慢慢道来”、
杨帆走到两个争抢箩筐的汉子身边问道:“你是王三,你是王六?王三你说这个箩筐是装面的,王六你说这个箩筐是装米的,不知本官说的可对?”
下面争吵的两人都纷纷回答道:“大人所说的句句属实”。
杨帆说道:“好,既然本官说的属实,来人”。
堂下众衙役回道:“在,大人”。
杨帆吩咐道:“你们几人对着箩筐敲打几下”。
衙役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个郡守大人让自己几人打箩筐是何用意?
堂下站着的王三和王六听闻之后也是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位大人是想做什么?
王三和王六急急忙忙的喊道:“大人,不能打啊,要被打坏了”。
杨帆说道:“一个箩筐才几个钱,衙役们给本官打,打坏了本官赔你们一个”。
衙役们听到杨帆这么说也不敢怠慢,纷纷拿着惊威棒开始敲打箩筐,只见一下,两下,三下,慢慢的在箩筐下面渗出了一些白色的粉末。
杨帆看到这些白色的粉末对堂上围观的百姓、衙役、官员们说道:“王六你还不承认你的罪行吗?”
王六哭着喊着说道:“大人冤枉啊,小的不知道犯了什么过错啊,求大老爷明辨是非”
杨帆喝到:“大胆王六,你还不承认,你说这个箩筐是用来装米的,那为什么本官让衙役敲打箩筐,落到地下的确实白色的面粉,要是装米的落到地下应该是米粒,还不从实招来”。
王六听到此处,吓得是胆战心惊的,急忙跪倒在地上大声呼喊道:“大老爷开恩呢,我家以前确实有一个这样子的箩筐,但是前几天丢失了,小的也没有声张,今日出门一看在邻居家有一个类似的箩筐,小的以为是自己丢失的那个,以为是被邻居捡的,这才谎称这个箩筐是自己的,现在经这位大老爷审判小的知道错了,小的愿意赔偿邻居王三的箩筐钱,求大老爷开恩”。
杨帆听到此处,对沮授说道:“沮县令,既然王六已经认罪,不知大人如何判理”。
沮授听到这里,又是一桩案子被破,不由得对杨帆更加钦佩。
沮授说道:“王六,既然你已经认罪,本官就判你赔偿邻居王三一个箩筐,并且额外赔偿20钱,你可认罪?”
王六听到这里赶忙跪下磕头,小的认罪,多谢大老爷了。
堂下围观的百姓,衙役,官员又是一阵鼓掌,这位来自辽东玄菟郡郡守的杨大人,比咱们的沮县令还要明智,这些案子都判的有理有据,令人佩服。
看着这第二桩案子也已经告破,沮授心中大喜,总算是又审理了一桩疑难案件。
现在沮授就盼望早点把第三起案子也审理完毕好早些和杨帆畅聊一番。
沮授对杨帆说道:“大人,您前两个案子都判的十分有理有据,不知这第三个案子?”
杨帆回道:“不急且待本官下去询问一番”。
杨帆下得堂来对站着的最后一对原告被告问道:“你是张家庄的张氏?你是李家庄的李氏?你二人都说孩子是你们的?”
“是的,大人这是我的孩子,也不知道哪里跑来的疯婆子抢我的孩子”。
杨帆说道:“既然这样,你们二人就一人一边去抢,谁抢到了就是谁的”。
听到杨帆这样子解答,张氏和李氏都愣住了,堂下的沮授和田丰也都愣住了,围观的百姓们和衙役们也都愣住了,从来没听说过这样子判案的,看刚才这位杨大人判案,都是条理清晰,所有的判案都有理有据,所有的证据都让众人看的心服口服,没有一桩案子是凭自己的心意随意判的。
这是什么情况啊?刚才那个青天大老爷去哪里了?那个为老百姓出头做主的大老爷去哪里了?刚才那个清明判案的大老爷又去哪里了?这个杨大人怎么出了一个这样子的馊主意。
虽然堂下众人,包括沮授和田丰在内,都不知道杨帆下的这个命令,但是既然沮授已经将判案的权利已经交给了,杨帆杨郡守,自己就不要插手了,毕竟人家是一郡之守,而自己只是一个县令,还是人家的管职大。
二来,刚才杨郡守判案的过程,自己都在一旁看着,沮授和田丰也不相信杨郡守会出这种馊主意,估计杨郡守这么安排肯定有主意。自己和田丰还是不要打断杨郡守的安排为好。
堂下的张氏和李氏听到杨帆的安排就开始一人一边的争抢起来。张氏和李氏都在用力的争抢孩子,孩子在二人的争抢之下哇哇大哭,只见张氏面目狰狞,好像要把全身的力气都要用出来,把孩子抢的非常用力,好像要把孩子扯成两半。
反观李氏,她虽然也是和张氏一起抢孩子,但是李氏满脸痛苦
,用的力气也是很少,好像在她的手中争抢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个不值钱的小石头砖块似的。慢慢的李氏看着哭泣的孩子 眼中流露出不忍和心疼,慢慢的,李氏好像下定了一个决心,慢慢的把抢孩子的手松开了,只是李氏哭泣的更厉害了,好像一个珍贵的物品离自己而去。
在李氏放手的情况下张氏把孩子抢到手里,张氏抱着孩子对李氏说道:“哼,让你再和我抢孩子”,说完张氏得意的笑了起来。
这时杨帆突然大喊道:“张氏你还不认罪?这孩子不是你的,这孩子是李氏的”。
杨帆这一声大喊让堂下众人一惊,刚才杨大人不是才说,谁抢到孩子就是谁的吗?现在张氏已经把孩子抢到手中了,怎么又变成了李氏的孩子?围观的众人都十分不解。
这时张氏也在堂下大声呼喊:“大人,这明明是我的孩子,我刚才已经把孩子抢到手里了,您怎么说话不算话?求大老爷为民妇做主啊”。
杨帆大声喝道:“大胆张氏,刚才众目睽睽之下,你和李氏抢夺孩子,你满目狰狞,恨不得用尽全身的力气去争抢孩子,根本不在意孩子的哭泣,反观李氏满脸泪痕,满脸的纠结和不舍,最终她看了一眼哭泣的孩子只能慢慢的松手,这才让你把孩子夺了去”。
“试问,现在哪里有那么不在意孩子死活的父母,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孩子不是你的所以你才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