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中国南部战区某综合训练基地。陆晨站在指挥帐篷外,远处轰鸣声此起彼伏——多国联合军事演习\"和平风暴-202x\"正在这里展开。这次演习以海上反恐与区域防御为主题,中国、东南亚三国及欧洲盟友的部队共同参演。
战术腕表显示演习规则:蓝方(多国联军)模拟海盗劫持商船,红方(中国海军特战队)需在48小时内解救人质并摧毁虚拟\"恐怖分子基地\"。陆晨作为红方指挥员,面对的不仅是模拟敌军,还有各国观察员挑剔的目光。
\"陆队,蓝方动用了新型电子干扰车,我们的通讯被压制了。\"通信兵报告。陆晨望向电子对抗车群——蓝方显然在模仿南海对峙时的战术。他迅速调出卫星地图:\"启用备用频段,通知特战小组改用光纤水下通信。\"
战术板上,他划出三条突袭路线:\"A组搭乘直-20直升机进行垂直突击,b组沿海岸线渗透,c组操控无人快艇从侧翼佯攻。\"红方装备的并非科幻武器,而是经过实战优化的组合:直-20加装了抗干扰模块,无人艇搭载声波干扰器,特战队员的战术背心上整合了红外热成像与北斗定位系统。
\"行动!\"随着命令下达,红方部队迅速展开。直升机群在电子干扰中突然转向,利用地形遮蔽接近目标商船。陆晨的战术腕表实时显示队员心率与位置——这是系统奖励的\"战术推演能力\"与现实装备的结合,而非超自然科技。
水下,特战队员佩戴的闭循环呼吸器让他们能在30米深的水域潜伏两小时。当蓝方巡逻艇掠过时,b组队员如海豹般从船底攀爬而上,用无声破门器进入货舱。与此同时,c组无人艇释放烟雾弹与假目标,引诱蓝方火力暴露阵地。
\"人质位置确认,3层货舱左侧。\"陆晨收到队员加密报告。他立即调整火力支援:\"岸基远程狙击小组,压制甲板制高点。舰载近防系统锁定蓝方武装快艇。\"
解救人质的瞬间,蓝方基地突然启动\"反击程序\"——虚拟导弹在电子沙盘上袭来。陆晨却早有预判:\"启动分布式防御系统!\"红方舰艇、无人机与岸基雷达组成网络,将来袭信号分解成多个虚假目标,成功误导蓝方反击。
演习结束,电子屏幕上显示红方以零伤亡完成所有任务。各国观察员陷入沉默——他们原以为蓝方的多国装备占优,却没想到中国部队用现有装备与战术实现了近乎完美的协同。
\"你们的指挥员是陆晨?\"欧洲某国将军走到陆晨面前,\"他的战术像是把每个齿轮都拧到了极限。\"陆晨敬礼回应:\"将军,我们只是把能用的工具,用到了极致。\"
次日,外交部官网发布演习简报,附上红方战术流程图。国际防务论坛上,中国军队的\"模块化战术体系\"成为热议话题。而陆晨的战术腕表震动——系统提示:\"签到奖励:现代军事装备适配性提升。\"他笑了笑,将奖励设置成自动转化:\"下次,我要让老装备也能打出新花样。\"
夜幕下,陆晨在战术沙盘上布置下一场演习的推演。远处,新型两栖攻击舰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那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最新装备,没有系统签到,但凝聚着无数工程师的心血。他忽然明白,真正的\"强军\",从来不是依赖某个系统,而是将每一分力量,都锻造成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