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中洒进来,落在会议桌上,形成几道细长的光带。洛倾颜坐在顾逸尘的右侧,指尖轻轻摩挲着钢笔的笔帽,水晶珠在晨曦中泛着柔和的粉光,仿佛也在等待一场新的旅程开始。
会议室内已经坐满了人,气氛比昨天更凝重了几分。昨晚的技术模型修复进展并不理想,问题的核心依旧悬而未决——东南亚市场的预测偏差并非简单的算法失误,而是整个建模逻辑对文化情绪的理解存在根本性缺失。
“我们不能再按老路子走了。”洛倾颜开口,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过去我们依赖的是数据模型本身的学习能力,但忽略了文化背后的情感驱动。”
她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昨晚金笔回溯所得的画面:曼谷街头的小店、东京咖啡馆里的低语、伊斯坦布尔夜市中的交谈……每一个片段都映射出一个道理——真正的理解,始于倾听。
“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机制,”她继续说道,“不是先建模,而是先感知。”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声议论。
“什么意思?”技术组的李工率先发问,“你是说让我们暂停所有系统建模,先派人去当地做调研?”
“没错。”洛倾颜点头,“而且不是走马观花式的考察,而是深入生活,真正融入当地的文化和语言环境。只有当我们能感受到当地人的情绪起伏,才能构建出真正贴合他们心理的产品模型。”
顾逸尘一直沉默地听着,此刻终于开口:“你昨晚回溯了什么?”
洛倾颜抬头看他一眼,轻声道:“你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愿意理解你们的方式’。这句话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跨文化沟通,不是强加我们的逻辑,而是先放下预设,去感受他们的世界。”
她将金笔轻轻放在桌面上,水晶珠微微颤动,像是回应她的坚定。
顾逸尘看着她,眼神逐渐变得柔和,又带着几分沉思。片刻后,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几个字:
本地感知优先
他转身面对众人:“从今天起,东南亚模块进入全新阶段。暂停所有系统建模,先组建本地文化顾问小组,实地调研不少于三十天。”
“可是进度会拖得很严重。”有人担忧地提醒。
“比起盲目推进导致失败,时间从来都不是最昂贵的成本。”顾逸尘语气坚定,“我们要的不是速度,是精准。”
洛倾颜看着他,唇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丝笑意。这一刻,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只是那个躲在角落里默默注视他的女孩了。她现在,是他并肩作战的伙伴。
下午的会议安排紧凑,议题围绕如何高效推进“本地感知优先”的新策略展开。
洛倾颜翻看手中的资料,发现小唐正皱着眉盯着电脑屏幕,眉头几乎拧成了一团。
“怎么了?”她走过去,轻声问道。
“这份报告……”小唐指着屏幕上的某一行数据,“风格很像几年前某个神秘项目的手法。”
“又是那种故意留下误导性偏差的?”她心头一跳。
“是的,但这次的问题更深。”小唐抬起头,目光复杂,“它不只是误导,更像是在引导我们走向一个特定的方向。”
洛倾颜心中警铃大作,但她没有立刻表态,而是低头看了眼口袋里的金笔。
她知道,有些事情,必须亲自确认。
趁着会议短暂休息的时间,她悄悄走进了办公室角落的一间静室。拉上帘子,她取出金笔,在纸上写下:
请回溯顾逸尘处理文化冲突时的关键记忆。
水晶珠缓缓亮起,光芒温柔却坚定。画面浮现出来——
一间昏暗的会议室,窗外是雨幕模糊的巴黎夜景。年轻的顾逸尘坐在圆桌一侧,对面是一位法国女商人,言语中充满敌意与试探。他没有急着反驳,而是静静听完,然后用流利的法语说出了一句让对方怔住的话:
“我理解你的顾虑,因为我也曾站在你的位置。”
对方沉默良久,最终点了点头。
下一幕,是在纽约街头,他独自一人拿着一本词典,对着街边招牌练习发音;再下一幕,是在迪拜市场,他耐心地听一位老人讲述当地人的消费习惯……
画面结束。
洛倾颜睁开眼,心跳平稳了几分。她将金笔放回口袋,走出静室,眼中多了几分笃定。
傍晚的会议室内,讨论仍在继续。
“我们可以保留东南亚试点计划,但推迟欧洲和北美模块启动时间。”洛倾颜提议,“集中资源修复漏洞,确保核心区域的模型精准度。”
“这会不会太冒险?”有成员提出质疑,“总部那边肯定不会同意。”
“那就让他们明白,盲目的推进只会浪费更多资源。”顾逸尘接过话头,语气不容置疑,“我要的是成果,不是表面的速度。”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随后有人点头,有人低声交谈。
最终,顾逸尘站起身,环视众人:“就这么办。”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离开。
洛倾颜收拾好文件,准备离开时,顾逸尘忽然叫住她。
“倾颜。”他站在门口,声音低柔,“你比我自己还了解我。”
她怔了一下,随即笑了:“那是你的信任给了我力量。”
他望着她,眼神柔和,像是藏着千言万语。
风从窗外吹进来,掀起窗帘的一角,阳光落在他的侧脸,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
这一刻,洛倾颜忽然明白,他们的旅程,远未结束。
她低头看了眼手中的金笔,水晶珠安静地躺在那里,仿佛也在等待下一次的共鸣。
她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