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会议桌上,洛倾颜将手中的文件轻轻一合,嘴角带着一丝轻松的笑意:“看来我们得趁着这股势头,把团队的能力再提一提。”
顾逸尘正低头翻阅邮件,闻言抬起头来,目光沉稳:“你打算怎么做?”
“培训。”她简短地答道,“市场变化太快,我们的推广方式也需要升级。趁现在节奏稍微缓下来,正好让团队成员多学点东西。”
他点了点头,随即拨通了助理的电话:“通知各部门负责人,下午两点开个会。”
会议室内,气氛一如既往地高效而有序。洛倾颜将初步拟定的培训计划展示出来,包括邀请的专家名单、培训内容安排以及时间表。
“这次请来的几位老师都是行业里响当当的人物。”她一边指着投影屏幕,一边解释,“有做品牌传播的资深顾问,也有新媒体运营的大咖,还有用户体验方面的专家。”
顾逸尘补充道:“我们会根据大家的工作性质,分模块进行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实用的知识。”
然而,计划刚一公布,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专家们的时间都排得很满,能抽出空来授课的日子几乎挤成一团。
“我联系了一位讲用户心理分析的老师,但他下周只有一天上午有空。”负责协调的同事苦着脸汇报,“而且还是周四,正好是我们部门最忙的时候。”
洛倾颜听完后没急着下结论,而是拿出她的“时光回溯之情感共鸣笔”,闭上眼感应了一下那位老师的行程情绪波动。片刻后,她睁开眼睛,轻声道:“他其实很愿意来,只是担心影响自己的课程安排。我们可以试着调整一下时间,或者换个更灵活的方式。”
最终,在几番沟通和调整后,总算找到了一个各方都相对合适的时间段。
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也浮出水面:部分团队成员对培训并不热心,甚至有些抵触。
“最近项目压力大,大家都挺累的。”一位主管皱眉说,“有些人觉得参加培训是浪费时间。”
洛倾颜听后没有立刻反驳,而是私下找了几位态度消极的成员谈话。通过情感共鸣笔的辅助,她很快感知到他们的情绪核心——不是懒惰,而是对以往培训效果不佳的失望。
“你们希望培训能带来什么?”她在会议室里轻声问道。
有人迟疑了一下,开口:“最好能结合实际案例,别光讲理论。”
“还有,能不能有点实操环节?比如现场模拟推广文案怎么写,或者短视频脚本怎么拍。”
洛倾颜微笑着点头:“好,那我们就加这些内容进去。”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推广部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新鲜空气。培训计划不断优化,不仅加入了实战演练,还设计了小组讨论和互动问答,让大家真正参与进来。
到了正式培训那天,教室里坐满了人,连平时不爱露面的技术组也来了不少人。
第一位讲师是位风趣的广告策划人,开场第一句话就让全场笑出了声:“我知道你们今天来是为了凑人数,但等我讲完,你们一定会后悔没早点来。”
果然,他的课深入浅出,用一个个真实案例讲解如何抓住用户注意力,还当场示范了几个爆款文案的拆解思路。课堂气氛活跃,提问此起彼伏。
第二节课是关于短视频运营的,讲师一上来就放了一个失败案例视频,然后请大家指出问题所在。大家七嘴八舌地分析,场面热烈得像一场头脑风暴。
“我发现他们开头三秒没重点!”有人举手喊道。
“对,而且配乐太吵,根本听不清旁白。”另一位补充。
讲师笑着点头:“很好,你们已经掌握了基本判断力。”
洛倾颜坐在后排,看着大家积极投入的样子,心里一阵欣慰。她悄悄掏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一行字:“培训不仅是学习,更是激发团队热情的过程。”
顾逸尘则站在教室后方,手里拿着手机,时不时记录一些关键点。他发现,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推广人员,也能从这些新视角中获得启发。
培训结束后,团队成员意犹未尽地围在一起讨论,还有人主动加了讲师的联系方式,表示想进一步请教。
“没想到大家反应这么热烈。”助理一边收拾资料一边感慨,“我以为他们会抱怨占用了周末时间。”
“因为他们真正学到了东西。”洛倾颜笑着说,“而不是被‘填鸭式’灌输一堆空洞的理论。”
就在大家准备离开时,洛倾颜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洛小姐,”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带紧张的声音,“我是公关组的小陈……有个事可能需要您看一下。”
她眉头一挑:“什么事?”
“我们在整理培训反馈的时候,发现有一条留言特别奇怪。留言人没有署名,但他说他知道‘乐童科技’内部的一些事情,而且……”对方顿了一下,“他说,他们正在酝酿一次反击。”
话音落下,洛倾颜的手指微微收紧。
窗外,天色已晚,夕阳的余晖映照在玻璃幕墙上,折射出一片金色光芒。她抬头看向顾逸尘,后者也恰好转过头来。
两人目光交汇,心照不宣。
“明天,”她轻声说,“继续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