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办公桌上,洛倾颜轻轻摩挲着手边的咖啡杯,指尖还残留着昨夜会议后的余温。虽然苏曼的事情告一段落,但项目的技术升级却迫在眉睫。
“今天开始,我们得把技术升级提上日程了。”顾逸尘走进办公室时,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资料,语气坚定却不失温和,“不能再拖了。”
洛倾颜抬头看他一眼,眼里带着笑意,“我昨晚已经让团队把相关资料整理出来了,就等你来拍板呢。”
两人很快召集团队开会,会议室里弥漫着一股紧张又兴奋的气息。每个人都清楚,这次的技术升级不仅关系到项目的成败,更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一环。
“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两个:算法优化和系统架构兼容性。”顾逸尘站在白板前,一边写一边讲解,“这两个问题一旦攻克,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将提升至少30%。”
“听起来很美好,”一名年轻工程师苦笑道,“但我们连最基础的数据模拟都还没跑通。”
洛倾颜接过话头:“别急,我们先从资料梳理开始。大家分头查阅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尤其是那些最新的论文和技术报告,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团队进入了高强度的研究状态。办公室里堆满了打印出来的论文,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偶尔夹杂着几声打趣或吐槽,为紧张的氛围增添了几分轻松。
“我发现一篇国外的研究报告,里面提到一种新的算法理念,但没有具体实现方式。”负责资料分类的小张举着手中的纸页说道,“看起来像是某种开源框架的雏形。”
“这倒是个方向。”顾逸尘点头,“我们可以尝试基于这个理念设计一个初步模型。”
然而,现实远比设想复杂得多。当他们真正开始进行算法优化测试时,才发现服务器资源严重不足。一次完整的模拟运算需要三天时间,而他们的时间根本不够用。
“再这样下去,我们还没等到结果,项目就得延期了。”小李皱着眉头说。
洛倾颜沉思片刻,忽然想到什么,拿出“情感共鸣笔”轻轻一划,眼前浮现出一串模糊的时间片段——是过去某个项目中,他们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
她睁开眼,对顾逸尘说:“我记得之前有个项目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后来是通过拆分任务、并行处理解决了。”
“对,我们可以试试。”顾逸尘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先把算法拆分成几个模块,分别在不同的服务器上运行,最后再整合数据。”
他立刻联系了技术部门,申请调配闲置服务器。洛倾颜则带领团队成员重新规划任务分配,确保每个模块都能高效运行。
“你们几个负责A模块,b模块交给小李,c模块我来处理。”她一边分配任务一边鼓励道,“别担心,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没问题。”
团队士气被调动起来,大家分工明确,工作节奏也快了许多。到了第三天,第一批数据终于出炉,虽然还有些误差,但整体趋势已经显现出来。
“看来这个方法可行!”小张兴奋地喊道。
“别高兴得太早,这只是第一步。”顾逸尘提醒道,“接下来还要解决系统架构的兼容性问题。”
果然,当他们尝试将新算法接入现有系统时,出现了严重的兼容性问题。五次测试全部失败,错误代码密密麻麻,看得人头皮发麻。
“这简直就像拼图缺了一块,怎么都拼不上。”小李无奈地摊手。
洛倾颜看着屏幕上满屏的报错信息,心中也有点焦虑。但她知道,这个时候更需要冷静。
她闭上眼睛,再次启动“情感洞察”能力,感知团队的情绪波动。她发现大家都很疲惫,但也有一种不服输的执着。
“我们先休息一下吧。”她站起身,微笑着说,“去吃顿好的,回来继续干。”
于是,团队临时组织了一场简单的聚餐。餐厅里,大家围坐在一张圆桌旁,聊起了各自的大学经历,笑声不断,仿佛暂时忘记了工作的压力。
饭后回到办公室,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顾逸尘带头重新投入工作,逐行检查代码,寻找可能的问题点。
“这段逻辑有问题。”他指着屏幕上的某一行代码,“这里应该调用的是旧接口,而不是新版本。”
“我来改。”小李迅速接过来,“我之前做过类似的适配工作。”
与此同时,洛倾颜也在查看资料室里的研究报告,试图找到一些灵感。“如果我们能在这部分引入动态适配机制……”她喃喃自语。
“你是说像插件一样,根据系统环境自动选择合适的接口?”小张突然插话。
“对,就是这样!”洛倾颜眼睛一亮,“我们可以做一个中间层,自动识别系统版本,并加载对应的适配器。”
这个思路让大家精神一振,纷纷动手修改方案。经过两天的努力,第六次测试终于成功通过!
“YES!”小李激动地跳了起来,差点撞翻桌子。
洛倾颜看着测试结果,心里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她转头看向顾逸尘,却发现他正微笑地看着自己。
“辛苦了。”他轻声道。
“值得。”她回以一笑,“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然而,在他们庆祝的同时,没人注意到,一台老旧服务器的角落里,一段模糊的代码悄然闪烁了一下,似乎隐藏着某种尚未被察觉的秘密。
灯光下,那串字符泛着微弱的蓝光,仿佛在等待某一天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