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大匠听得入神,眼睛瞪得大大的,频频点头,脸上满是对陈大匠奇思妙想的赞叹之色,仿佛在聆听一场来自智慧巅峰的精彩演讲。
二人商议一番后,决定先行制作小当量的地雷,以此来测试实际效果。
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们可不敢贸然将未经检验的设计大规模投入使用。
很快,地雷制作完成,实测正式拉开帷幕。
当那枚小当量地雷轰然引爆的瞬间,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一方长宽高达七尺的巨大青石蹲在那儿,原本稳稳当当,像是在向世人展示它的坚固,可在爆炸的冲击下,瞬间被炸得四分五裂。
尤其是底座接触处,更是被炸成了密密麻麻、方寸大的碎块,如同被重锤猛击后的瓷器,脆弱得不堪一击。
更令人咋舌的是,爆炸产生的溅射范围居然达到了十丈开外,周边一众参与实测的工匠们,直接被这恐怖的威力吓得目瞪口呆,愣在原地,许久都回不过神来。
他们有的张大了嘴巴,合不拢嘴,仿佛要把眼前的震撼场景一口吞下;
有的眼睛瞪得滚圆,死死地盯着爆炸中心,像是被施了定身咒;
还有的双腿发软,差点瘫倒在地,实在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强大威力给吓到了,忽然令人想起曾经那不堪回首的往事上去。
时间回拨到天启六年,一场惊悚的灾祸毫无征兆地降临。
火器监与工部火器司共同使用的火药库,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巨手点燃,猛然间发生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型爆炸。
刹那间,火光仿若汹涌的怒潮,肆意翻涌,直冲天穹;
滚滚烟尘遮天蔽日,仿佛世界末日已然来临。
那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好似千军万马奔腾而过,所到之处,一切皆被无情碾碎。
这场大爆炸的威力太过恐怖,使得火器监与火器司不得不痛定思痛,迅速做出决定,将火药局分别迁往他处。
其中,火器监的火药被紧急迁移到了内城的东北角,像是在慌乱中寻找一处暂时的安宁之所。
在大明,堪舆师是一群备受尊崇的神秘人物,他们的技艺高深莫测,仿佛能洞察天地间的神秘力量。
无论是恢宏壮丽、庄严肃穆的皇宫建筑,还是气势磅礴、巧夺天工的皇陵建筑,无一不是在这些堪舆师精心堪定风水之后,才得以破土动工、顺利建设。
他们就像是连接天地与人间的桥梁,用独特的智慧和神秘的术法,为建筑选址、布局,以求达到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境界。
就拿王恭厂来说,其所处方位为西南坤方。
在古老而神秘的风水学说里,这坤方可是象征着阴土地母之地,蕴含着无尽的神秘力量。
依照九宫图的行运规律,每隔一百八十年,此地的风水便会发生一次流转,阴土将会转换为阳土,也就是地理位置要由坤位转向艮山东北向。
王恭厂始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按照推算,理应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就搬迁至东北方向。
然而,令人疑惑不解的是,万历一朝却始终没有任何动作。
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缘由?
是对风水之说的不以为然,还是有着更为复杂的政治、经济考量?
这些疑问,就像一团团迷雾,笼罩在历史的长河之上,让人难以捉摸 。
这背后的缘由啊,细细说来,那可真是错综复杂,仿若一团乱麻,让人难以理出头绪。
万历皇帝对于福王很宠溺,所以老想换太子,而泰昌皇帝当年身为太子之时,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艰难,处境窘迫得如同在荆棘丛中艰难前行的孤鹿,备受冷落,极不受万历皇帝的待见。
在那压抑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环境里,他就像被禁锢在黑暗角落的囚徒,根本没有一星半点的机会去接受系统全面的执政经验教育。
更别提那些深藏于宫廷最隐秘角落、仅供帝王研习的秘史了,那些对他来说,简直就是遥不可及的梦幻泡影。
泰昌皇帝好不容易熬过了漫长的苦日子,登上了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可谁能料到。
命运竟如此残酷,他在位仅仅一个月,就像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转瞬即逝,匆匆驾崩了,这般仓促的结局,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痛心不已。
这天启皇帝又能怎样呢?
他的父亲本就不受宠,在万历皇帝眼中如同草芥,他自然也难以得到丝毫垂青,想要像其他皇子那样,接受系统专业的皇帝培训,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根本就是痴人说梦,绝无可能实现。
在这样先天严重不足的成长背景下,天启皇帝面对朝堂之上、家国之间诸多纷繁复杂的难题时,难免会有些力不从心。
就像一个瘦弱的孩子,想要扛起千斤重担,虽竭尽全力,却也只能望洋兴叹,所以就将精力用在木工手艺上,至少这个他有自信。
华夏玄学,那可是自古以来就透着一股神秘莫测的气息,仿若隐藏在历史长河深处的一股暗流,悄无声息却又力量无穷,悄然影响着诸多重大事件的走向。
遥想那久远得如同神话传说般的黄帝时代,他宛如一位超凡脱俗的智者,巧妙运用玄学之力,仿若开启了一扇通往天地玄机的神秘之门。
洞察世间万物的运转规律,最终在涿鹿之战中,率领着部落勇士,大败蚩尤,那一场大战,杀得风云变色,天地动容,成就了华夏部落的赫赫威名,让华夏之名自此威震四方;
周文王更是凭借一部《易经》,仿若手握开启宇宙奥秘的金钥匙,参悟世间万象,依循其中蕴含的天地至理,将周国立于岐山之下。
那是一片充满希望与生机的土地,进而逐步发展壮大,最终推翻了武功强盛却失道寡助的商纣王,开启了全新的历史篇章,为后世铺就了一条走向繁荣昌盛的道路;
秦始皇呢,据说顺应着来自西方的运势,仿若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以虎狼之师横扫六国。
那气势,如同汹涌澎湃的洪水,势不可挡,一统华夏大地,建立起震古烁今的大秦帝国,让华夏大地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大一统时代。
在历史那波澜壮阔的舞台之上,熠熠生辉的可不全是成功的范例,同样也有着诸多令人喟然长叹的反面教材,恰似夜空中黯淡的微光,虽不耀眼,却也引人深思。
且看三国时期,彼时天下大势犹如汹涌的洪流,滚滚汇聚于北方,那是力量与机遇的核心地带。
而诸葛亮呢,却偏偏身处西南一隅,宛如置身于汹涌浪潮之外的孤舟。
他胸怀凌云壮志,仿若怀揣着足以燎原的火种,一心想要逆天改命,凭借着奇门遁甲那玄之又玄的秘术,屡次毅然决然地出师祁山,浩浩荡荡地挥师北伐中原,矢志不渝地想要匡复汉室,重现大汉昔日的荣光。
可怎奈啊,天命仿若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墙,横亘在他的面前。
他虽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却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在五丈原那片萧瑟之地,生命之火如风中残烛,缓缓熄灭,徒留下壮志未酬的千古遗憾,让后世之人每每提及,都不禁唏嘘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