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建仿若一位沉浸在创作中的艺术家,此刻正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他手中紧握着木炭,目光在面前的画纸上专注地游走,一笔一划都倾注着他的心血。
时间悄然流逝,足足耗费了整整半个时辰,他才终于以那根被磨得愈发纤细的木炭,精心勾勒出了世界地图的轮廓。
刹那间,一幅初具规模的地图雏形跃然纸上。那一条条木炭勾勒出的线条,或粗犷,或细腻,彼此交织,勾勒出了各个大陆的形状。
其间展现出的熟悉与精准,让人不禁惊叹,仿佛他曾亲身游历过这世间的每一寸土地,足以证明他对这世界版图早已了然于心,烂熟于胸。
大功告成之际,朱有建轻轻招手,示意身旁候着的太监近前。
他神色郑重,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叮嘱道:
“小心收起,务必保证平整,切不可卷折,莫要损了这图分毫。”
太监赶忙领命,双手接过地图,动作轻柔得如同在呵护稀世珍宝,将其悬挂在室内妥当之处,确保它能安然无恙。
这边地图刚安置完毕,内卫统领便如同听到了号角声的将军,迅速忙碌起来。
他站在厅中,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众人摆盘上菜。一时间,脚步声响成一片,众人穿梭如织。
不一会儿,香气四溢的火锅食材便如同变魔术般一一上桌,腾腾热气裹挟着浓郁的香味,瞬间如一只无形的手,勾起了人的食欲,让人垂涎欲滴。
朱有建瞧着这满桌佳肴,眼眸中闪过一丝光亮,忽然心念一动。
他想到后宫女眷们平日里饮食或许多有单调,鲜少能品尝到这般热辣鲜香的美味,当下便传了话去,让女眷们也能一同分享这份口福。
至于自己要不要移步坤宁宫同席,他却是绝无此念的。
在他心中,独自享用美食,那是无比惬意的快事,没有旁人打扰,能尽情沉浸在美食的滋味中;
可若是与后宫众人同坐进食,诸多挂丝般的炽热眼眸,简直如同受刑一般难受,平白辜负了这美食带来的美妙滋味,让人心生不爽。
在等待食材全部上齐的那一小段间隙里,朱有建的目光仿若一只灵动的蝴蝶,不经意间扫到了一旁悬挂着的舆图。
那舆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诸多地名,字儿极小,仿若一群忙碌的小蚂蚁,瞧着比蝇头还小。
这一下,朱有建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好奇,仿若一个发现新奇玩具的孩子,他忍不住转头向王承恩问道:
“这舆图上的字,如此袖珍,瞧着比蝇头还小,究竟是如何写就的?”
王承恩闻言,先是微微一愣,仿若被一道突如其来的谜题难住了,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随即恭敬地躬身答道:
“回陛下,是用鼠须笔写的。”
朱有建一听,不禁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惊叹之色,脱口而出:
“鼠须竟也能用来写字?古人这技艺,当真是神了!”
他心中暗自感慨,往昔自己总觉得古人所处的时代技术手段有限,能施展的才艺不过尔尔,如今看来,分明是自己见识浅薄,坐井观天了。
且看那桃核微雕,在小小的桃核之上,雕刻师竟能凭借一双巧手,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山水景致,仿若将整个世界浓缩在了方寸之间;
还有那鼻烟壶内的精妙工艺,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在那狭小得如同螺蛳壳般的空间里,匠人通过精细入微的雕琢,展现出乾坤万象,或亭台楼阁,或花鸟鱼虫,无一不活灵活现。
古人究竟是怎样练就这般鬼斧神工的绝技的?
朱有建心中虽疑惑重重,仿若被一团迷雾笼罩,但见王承恩一脸懵懂,仿若也所知甚少,便也没再多问,只是将这份好奇默默地压在了心底。
王承恩这边,见皇上不再追问,暗自松了口气,仿若躲过了一场潜在的风波。
他心里清楚得很,前任天启皇帝在微雕技艺上堪称一绝,那可是在如香柱般纤细的檀木上,都能笔走龙蛇,书写整部《孝经》,其技艺之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可当今圣上朱由检,打从心底认为兄长此举是玩物丧志、不思进取,颇为反感。
因而王承恩揣摩着,主子不提也罢,忘了这茬,倒也正常,省得勾起一些不愉快的回忆,平白惹得龙颜不悦。
且说那天启皇帝的木工手艺,那精湛程度简直令人咋舌,堪称一绝。
他凭借着一双巧手与满心热忱,雕琢出的物件全然达到了艺术品级别,每一件都仿若被注入了灵魂,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就拿他精心打造的那座微型木制紫禁城来说,虽占地仅仅二十五平方,可千万别小瞧了它,在这方寸之间,却将紫禁城那巍峨壮丽的风貌完美复刻了下来。
其结构巧夺天工,所有部件的拼接未用一颗木钉,全凭古老而精妙的榫卯技艺,严丝合缝地组合在一起。
仿佛是天然生成,精妙非凡,此时就端端正正地摆放在张皇后的寝宫之中,成为寝宫一道独特而耀眼的风景。
只可惜,这般稀世珍宝,后来被宋献策相中。
在那逃离北京城的慌乱路途上,人人自顾不暇,这件宝贝不慎被毁,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为此,多尔衮还曾心心念念,费尽心机地寻找许久,只因洪承畴向孝庄提及过这件稀世之物,引得孝庄也心生向往,欲一睹为快。
朱有建呢,与朱由检对兄长玩物丧志的看法有所不同。
他并非不懂欣赏美,只是自身缺乏艺术创作的灵性,面对这天启皇帝留下的绝世工艺,就像是一个站在艺术宝库门外的看客。
只能满心感慨赞叹,眼中流露出欣赏与艳羡,却难以深谙其中门道,触摸到那精湛技艺的内核。
酉时,暮色仿若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地铺展开来,渐渐笼罩了整个天空,皇宫内却与这渐浓的夜色形成鲜明对比,热闹非凡,仿若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庆典。
香气四溢,原来是涮火锅的馥郁味道弥漫开来,那香味浓郁醇厚,勾得人馋虫大动。
朱有建难得开恩,大手一挥,恩准不论后宫女眷,还是太监宫女,均可一同享用这美味火锅,且此后不再禁止,让众人也能共享这份口福。
只是,他三令五申,绝不容许浪费,那严肃的口吻仿若一道不容逾越的圣旨,若有违者,必施惩戒,直接禁口,往后再别想沾这火锅的边儿,让犯错之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大快朵颐。
说起这皇宫里吃火锅的传统,那可是由来已久,仿若一棵古老的大树,扎根深厚,自太祖皇帝起便有了。
朱有建闲来无事,了解到吃火锅耗费的银钱,与寻常吃荤食相差无几,唯有木炭的损耗稍大一些。好在这对他而言并非难题,崇祯在位时过于节俭,十七年来积攒下的贡炭数量惊人。
崇祯自己舍不得用,也不许旁人动用,任由那些木炭在库房里堆积蒙尘,仿若被遗忘的宝藏。
如今有了这丰厚储备,火锅倒是能畅快地吃上小半年,众人也能尽情享受这热辣鲜香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