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秋天来得悄无声息,落叶铺满了塞纳河畔的小路,像是为这座城市铺上了一层柔软的地毯。顾清欢站在展览馆门口,看着手中那张邀请函,嘴角轻轻扬起。
这是她第一次收到正式的设计比赛邀请。
“春季新人设计师大赛”,听上去像是一场梦想的起点。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刚完成的作品集,封面是她亲手绘制的一幅图案——一只蝴蝶破茧而出,翅膀上融合了东方水墨与西方剪影,象征着她在两种文化之间的挣扎与成长。
马修站在她身边,翻看着她的作品,眼神里带着几分骄傲,“你真的变了。”
她笑了笑,“只是学会了不回头。”
他们走进展厅,里面已经来了不少人,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油墨的味道。她将作品交给了评审台,转身时却被一个穿着黑色高领毛衣的女人叫住。
“顾清欢?”
她愣了一下,点头。
女人打量着她,“你的设计……很有意思。”
她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只点了点头。
“我是克莱尔·杜邦。”女人伸出手,“我在《VoGUE》做过十年主编,现在负责这个比赛的评审工作。”
顾清欢连忙握手,“很高兴认识您。”
克莱尔点点头,翻了翻她的作品集,目光在其中一页停留了很久,“你这组作品,灵感来自哪里?”
“敦煌壁画。”她说,“我想表达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蜕变。”
克莱尔挑眉,“你不是法国人。”
“中国人。”
“难怪。”克莱尔笑了笑,“你的线条太温柔,不够锋利。但正是这种温柔,反而让作品有了独特的气质。”
顾清欢怔住了。
她第一次听到有人用“温柔”来形容她的设计。
“你会进复赛。”克莱尔合上作品集,递还给她,“别让自己失望。”
她接过作品集,手心微微出汗。
走出展厅后,马修拍了拍她的肩膀,“看来你真的要出头了。”
她却摇了摇头,“我只是想证明,我可以做到。”
比赛初赛的结果很快公布,她顺利进入复赛。
接下来的一个月,她几乎住在了工作室里。
白天上课,晚上修改设计稿,缝纫、打版、调整细节,每一个步骤都亲力亲为。有时候手指被针扎出血,她也只是简单包扎一下,继续埋头做下去。
一次,她熬夜到凌晨三点,第二天早上六点又被闹钟吵醒。她揉着眼睛洗漱,看着镜子里浮肿的脸,忽然笑了。
原来,所谓的坚强,不是不会累,而是累了也能坚持走下去。
复赛要求参赛者现场制作一件完整的作品,并进行展示。
她选择了一件礼服裙,灵感依旧来自东方元素,但这次她加入了更多现代感。她用丝绸作为主面料,搭配金属质感的装饰,整体风格既柔美又冷峻,像是一位从古老传说中走出来的女战士。
展示那天,她站在后台,心跳如鼓。
舞台灯光亮起,模特走上t台,她的作品在镁光灯下熠熠生辉。
评审席上传来低声议论。
她站在幕后,听着那些声音,一颗心悬到了嗓子眼。
比赛结果公布那天,她排在前十名。
虽然没有夺冠,但她获得了“最具潜力奖”。
克莱尔亲自为她颁奖,“你有天赋,也有故事。继续努力吧,巴黎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她接过奖杯,轻声道:“谢谢。”
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终于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比赛结束后,一位本地品牌负责人找到她,说有兴趣合作。
“我们可以为你提供资金和资源,打造属于你的系列。”那人说道。
她想了想,点头答应。
工作室开始忙碌起来,她带领一个小团队,开始筹备自己的首个系列。
她把这一季命名为“归途”。
不是回家的归途,而是心灵的归途。
她想用这一系列,讲述一个关于自我成长的故事。
设计过程中,她不断推翻重来,反复修改,只为呈现出最理想的效果。
有一次,她坐在工作室里,看着手中的布料发呆。
马修走了进来,“还在纠结颜色?”
她苦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他拿起一块深蓝色的绸缎,在灯光下晃了晃,“试试这个。”
她眼前一亮,“对,就是它。”
那一抹深蓝,像极了那年冬天,傅斯年送她回家时,天空的颜色。
她猛地甩开脑海中的画面,低下头继续工作。
不能回头,也不能停。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系列逐渐成型。
发布会定在一个月后。
就在她全身心投入准备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悦薇的消息。
“他在找你。”
她愣住,指尖缓缓滑过屏幕。
“谁?”
悦薇回得很快:“你说呢?”
她没有再回复。
窗外,巴黎的夜色温柔而安静,远处的埃菲尔铁塔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她站起身,走到镜子前,看着镜中那个陌生又熟悉的自己。
曾经那个哭着离开的女孩,如今已能独当一面。
她轻轻一笑,转身回到工作台前,继续画下一笔。
就在这时,工作室的门被推开。
助理探头进来,“顾小姐,有个电话找您,说是从中国来的。”
她皱眉,“接进来。”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清欢,是我。”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
是傅斯年。
他的声音低沉而疲惫,“我来巴黎了。”
她握紧话筒,指节泛白。
“有什么事?”
他沉默了几秒,才缓缓开口,“我想见你。”
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然后,轻轻地说:
“我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等你回来的女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