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李云龙的力挺、默许,还亲自下场为她立威。
小七这个副团长之位,总算是稳稳当当、实至名归了。
虽说在独立团,上上下下都听李云龙这个团长的号令,但分工明细也得安排得明明白白。
就拿团直属部队来讲,骑兵连、侦察排、警卫排还有通讯排,都归李云龙直接管辖;
保卫科、政治科、教育科和宣传科,则在赵政委的统筹之下;
而炊事班和仓储班,在小七软磨硬泡、满地打滚的“合理要求”下,被这位伟大又英明的副团长收入麾下。
小七坚持直辖仓储班,自有她的考量。
她心里清楚,旅长时不时就会来团里要物资,自己管着仓储,好歹能想办法周旋一二。
这想法,甭管是李云龙、赵政委,还是全团的官兵,那都是举双手赞成,毕竟谁也不想眼巴巴看着自己辛苦攒下的物资被调走。
可直辖炊事班这事儿,却让全团上下都恨得牙痒痒。
炊事班日常采买、食材准备、饭菜制作,物资缺不缺、资金够不够,小七一概不管。
她只负责一件事——品尝查验!
不管是团部的炊事班,还是各营连的,但凡做出了好吃的,必须先经小七尝过,她点头了才能开饭。
虽说各个炊事班相对独立运作,但像盐、小鬼子的罐头这类重要物资,还得去团部后勤处领取。
后勤处长兼团部炊事班长老王头,对小七那叫一个宠爱有加,简直捧在了手心里。
说来也奇,老王头可是老红军,是老革命,和小七之前素昧平生,没相处几天,两人就成了全团最铁的“cp”。
谁要是不听小七的话,那可得小心了,小七跑去老王头那儿一告状,这人指定被卡物资,日子可就不好过喽。
除此之外,小七还有一项特殊职责——检查。
按小七的说法,全团的检查、抽查、巡查都归她管。
可实际上,全团人都明白,她这哪是什么检查,分明就是到处溜达、显摆,顺带找茬!
检查内容压根不是训练是否达标、工作是否认真,净盯着敬礼时表情够不够到位、“七团副”喊得响不响亮这些事儿。
如今全团最怕小七的,当属魏大勇。
就因为之前魏大勇随口说了句“小丫头片子”,打那以后,小七每次见着他,都要检查他头上的戒疤,搞得魏大勇头疼不已。
李云龙还任命小七为独立团的总教官,专门负责教士兵们打枪、打炮。
小七虽然年纪不大,可本事不小,教起课来有模有样,士兵们都对她心服口服。
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一晃两个多月就过去了。
这两个月里,穿越到亮剑世界的小七,还有穿越回现代的李八千,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
李八千早就知道小七是个小女娃,对他来说,这是天大的机缘。
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娃,比李八千最小的女儿还要小得多。
一直忙于工作的李八千,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女儿的成长。
这一直是李八千的遗憾。
现在好了。
终于可以站在女儿的角度观察世界,思考人生。
哈哈哈,既然机缘来了,那就陪着“女儿”好好的玩。
当然,在尽情享受这段特殊时光带来的快乐之际,该干的正事一件也没落下。
第一,李八千深知理论与实践、自己实操和教导他人存在巨大差异,便一头扎进查阅教导人打枪和打炮的视频资料之中。
他反复研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将各种教学要点和技巧烂熟于心。
在李八千的悉心钻研以及小七的细心教导下,独立团官兵的射击水平如同雨后春笋般节节攀升。
尤其是王喜奎等几十名天赋出众的士兵,更是脱颖而出,成长为了百发百中的神枪手,不管是移动靶还是远距离目标,都能精准命中。
而王承柱带领的炮兵排以及各个营连的炮兵们,也都信心满满,纷纷拍着胸脯保证:“只要给俺一门炮,保管指哪儿打哪儿!”
如今,全团官兵每次见到小七,都要恭恭敬敬地敬两次礼,第一次高呼“七团副”,第二次则喊“总教官”。
小七总是一脸淡定地摆摆手,等士兵们走远后,便忍不住捧着肚子,笑得前仰后合,那模样,别提多得意了。
每次看到这一幕,李云龙和赵刚都不禁满头黑线,无奈地叹息:
“唉,这爱嘚瑟的性子,看来是改不了喽。”
第二,李八千凭借现代知识,详细研究了打猎、捕鱼的技巧,还钻研出36种野菜的72种做法。
现在,只要炊事班以及被临时抽调帮忙的战士们上山,必然收获满满,野兔、山鸡等猎物装了一箩筐;
只要下河,必定鱼虾满篓,活蹦乱跳的鱼虾堆满了水桶。
哪怕是漫山遍野不起眼的野菜,到了炊事班的锅里,也能摇身一变,做出山珍海味般的鲜美味道。
以往,独立团的士兵们常常只能勉强吃个水饱,如今,个个都吃得肚子圆滚滚,饭后还得慢悠悠地散步消食,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第三,小七,也就是李八千,对那备受争议的歪把子机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歪把子这款机枪,确实存在诸多明显的缺陷:
前脚架过高,开枪时要把半个身子探出去,简直就是活靶子;
重心偏移,射击时稳定性欠佳;
供弹方式十分奇葩,压子弹时还得刷油,操作繁琐;
而且整挺机枪极为娇贵,环境温度稍冷或稍热都可能影响性能,稍微有点尘土就会立马罢工。
尽管如此,它好歹具备连射和压制敌人的功能,在战场上还是有一定的作用。
很多人都说歪把子比不上捷克式轻机枪,这种说法确实有道理。
然而,无论是网络小说还是影视剧,都忽略了两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枪械本身的状况。
说歪把子不如捷克式,往往是拿崭新的歪把子和崭新的捷克式作比较。
但在实际的抗战环境中,能缴获崭新的歪把子就已经十分难得,而崭新的捷克式呢?整个晋西北都找不出一挺,就连五成新的都极为罕见。好枪大多被小鬼子送到东北去了,留给晋西北伪军的尽是些破铜烂铁。
至于向蒋光头和阎老西索要,在整个抗战期间,除了阎老西给过一点子弹,几乎什么都没得到。
而且,市面上的捷克式真品虽有,但仿造的更多,仿造品的质量实在堪忧。
再加上伪军对枪械毫不爱惜,根本谈不上好好保养,能擦一下灰尘就算是不错的了。就说上次一营打的那一仗,缴获了三挺捷克式,可枪身锈迹斑斑,枪栓得用脚踹才能拉动,弹匣甚至得撒泡尿润滑一下才能勉强使用,即便如此,打不了几发就频繁卡壳。
其次是子弹问题。
小鬼子的子弹储备充足,而伪军最多也就只有三五个弹匣的子弹,要是碰到手贱的,几分钟就把子弹打光了,根本没什么可缴获的。
歪把子使用的是6.5毫米减装弹,在特殊情况下,也能用6.5毫米步枪弹,不过射击速度要放慢,否则容易炸膛。
捷克式使用的是7.92毫米尖头弹,这种子弹数量稀少,部队只能使用兵工厂复装的圆头弹,但使用这种子弹后,有效射程大幅缩短。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部队常常要把敌人放近了再打,而且是机枪、驳壳枪一起开火,因为距离远了根本打不着,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驳壳枪有时比捷克式还好用。
鉴于此,身处现代的李八千委托相熟的射击馆,不惜重金购买了十挺百分百复古的歪把子,随后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和大胆的魔改。
拆装保养自是不在话下,然后就是点射、连射、跑着射,固定靶、移动靶、乱飞靶等等。
虽然后坐力不大,但架不住打的子弹多啊,李八千这厚实的身板都有些吃不消,打完枪后吃饭连筷子都拿不稳,小七在亮剑世界里也跟着遭了殃,每天龇牙咧嘴,不停地捂着肩头揉来揉去。
唉!这就是两人特殊的“亮剑穿梭2.0版本”带来的弊端,小七受了伤,李八千得跟着疼;
李八千遭了罪,小七也得跟着承受。
在魔改过程中,各种操作更是异想天开。
针对歪把子的种种缺陷,李八千想出了不少看似简单却十分有效的解决办法。
前脚架太高?好办,先在地上挖两个坑,把前脚架放进去;
重心是偏的?那就找一双有力的大手,帮忙稳稳地扶着;
压子弹要刷油?直接找个桶,倒上油,把子弹一股脑扔进去;
怕冷怕热?目前的季节不冷不热,暂时不用操心;
怕灰尘?更好办,找个木匠做个小架子,再蒙上床单布,就成了一个简易的防尘罩。
这一系列操作,把小七忙得晕头转向,整个独立团也被搅得鸡飞狗跳。
往桶里倒油的时候,心疼油的老王头第一次对着小七挥舞起了烟袋杆,嘴里还嘟囔着:“你这娃,太浪费啦!”
以七团副的名义,从一营征调了一挺歪把子和三百发子弹(小七之前的缴获早就分发下去了),气得张大彪好几次摔帽子,怒吼道:“小七,你可真能折腾!”
从三营调来了赵铁柱,赵铁柱也是直抱怨:“小七啊小七,俺马上就要当副连长了,你把俺调过来干啥!”
不过,生活就在于折腾,折腾往往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当小七在800米的超远距离,轻松扣动扳机,“哒!哒!哒!”三发子弹精准命中三个移动靶的靶心时,整个独立团瞬间沸腾了!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士兵们都被这神奇的一幕惊呆了。
消息很快传到了旅长、师长耳中,他们纷纷赶到独立团观摩。
旅长当场就表示要把小七调到旅部,委以重任;
师长也不甘示弱,想要把小七调到师部。
面对这些诱人的邀请,咱可爱的小七却十分淡定,坚决地表示:“哪儿都不去,我要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就留在独立团!”
作为“群众”和“基层”的李云龙,听到这话,笑得合不拢嘴,脸上的褶子都更深了。
从那以后,小七走路都变得格外神气,小脑袋昂得高高的,小胸脯挺得直直的,小腿抬得高高的,还时不时发出“嘿嘿嘿,呵呵呵,哈哈哈”的得意笑声。
李云龙和赵刚看着她这副模样,满脸担忧,再次无奈地发出“唉”的叹息:
“这爱嘚瑟的毛病,什么时候才能改啊。”
沉浸在喜悦中的小七,很快迎来了再次穿越,成了大胖子李八千。
躺在床上的李八千,先是忍不住发出“嘿嘿嘿,呵呵呵,哈哈哈”的笑声,随后爬起来,打算好好洗个澡,放松一下。
就在这时,“叮当”“叮当”两声清脆的响声突然传来。
李八千低头一看,只见脚下躺着两颗铮亮的子弹壳。
他不禁愣住了,心中暗自思忖:
“咋滴,我能带东西穿越了?难道系统又升级了,这是进入亮剑穿梭3.0版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