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人继续在山里转悠,龚弦觉得自己越发喜欢这样的自然之地。
以前码字整天宅在家里,各种东西全是网购和外卖,唯一的活动区域就是小区里的小亭子。
但是经过基因改造后,似乎这一点完全改变了。
她喜欢神山的湖与雪,喜欢这爪子山的松林与小蘑菇。
以后或许还会去很多其它地方,反正寿命还长~
阿罗又带他们来到了一小片松林边,同时还遇到了另外一个领队,带着一家三口在这里采蘑菇。
小孩大概十一二岁是个女孩,长得壮壮的,一看就很能吃。
父母看上去也很年轻,一群人路过还打了招呼,因为阿罗与对方领队相熟。
“阿罗~你们今天采得怎么样?”对方领队问道。
“他们想要青头菌,不过没有采到多少呢~你们呢?阿西~”
“噢?”叫阿西的男人看了看龚弦几人,答道:“妹妹喜欢大红菇~”
他举着篮子:“你看,我们采了蛮多了诶。”
阿西接着指了一个方向,说:“我听说后山腰的喳喳林最近青头菌长得不错,你们要不要去看看?”
“好!谢啦兄弟!”
阿罗寻求了龚弦等人意见后,便告别对方,带他们朝另一个方向而去。
在路上小昭好奇的问阿罗:“阿罗哥~喳喳林是什么地方呀?听上去……和小鸟是不是有点关系?”
“喳喳在我们这里是咀嚼的意思~我们常年跑山的蘑菇采集者,都会给一些地方随意起个名字便于分辨。”
“原来如此,所以意思是那里有许多野生菌喽?”
“是的,因为渣渣林在后山腰,不大好走,所以一般我们不会选择带游客去那里,特别是带小孩的游客。”
阿罗想说:当然你们这三位跟急行军似的,想要到一口气去山顶,感觉也不是没可能……
龚弦思索片刻,告诉其它几人:“那我们去了喳喳林就返程叭,时间也不早了。”
“行。”
“好。”
不得不说,喳喳林确实远。
以他们一个熟练工加三个好体力,也足足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
看到地上有稀稀疏疏发着棱光的青头菌,龚弦对小昭与大厨点头道:“没错了~去采叭~”
小昭欢呼一声就开始埋头干活,大厨也是欣喜不已,好歹今天这一天没白走。
喳喳林的青头菌明显与之前探海松附近的不同,有些有棱光,有些没有棱光。
想必是只有其中一株孢子分散在林中,然后长出了带棱光的青头菌来。
这证明就是天然的,而且这儿泥土肥沃,龚弦能看到土里各种小虫与蚯蚓活跃。
她也时不时采一朵,确实很有成就感呀!
将蘑菇从地里掰起来的手感与清脆声音,都很爽~
上头!难怪大家喜欢采蘑菇呢~
阿罗见此,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还好找到了他们喜欢的青头菌,不然这一天还是很遗憾的。
他见过各种各样来采蘑菇的人,眼前这三个,无疑是很特别的。
但他能感受到三人的善意,所以多跑几个地方也甘之如饴。
仅仅过去半个小时,三人就已经采了一背篓了,其中棱光青头菌的数量大概占了三分之一。
龚弦没有继续采,至少也要留下一些,反正已经确认了地点,这样明年还能再来~
下山后付钱时,龚弦发现阿罗没有加钱的意思,心中感念。
于是她随手抓了五六朵带棱光的青头菌递给阿罗,说:“这几个送你呀~”
阿罗赶忙挥手想要拒绝:“不用不用!这是你们辛苦采的,我们常年在山里随时能吃到。”
“话是这么说。”龚弦将青头菌还是塞给了他:“你知道的,我有特殊的能力,所以这些一定要留着自己吃哟~”
“啊……这样啊……”阿罗这才明白过来,勉强收下了青头菌。
“嗯嗯~说不定我们明年还会来,到时候又找你带路呀~”
“没问题没问题!”
他亲眼看到她们采的,想必不会有什么。
再说了,阿罗觉得几个素未谋面的人,也不至于害他这个小小领队。
甚至打算回去和媳妇儿、儿子一同分享:这是爸爸的客人今天给的谢礼。
心声传入龚弦脑海,她感觉很是暖心:山里的人好淳朴呀!
原来幸福的声音也是可以传达给她的吗?
也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吃了棱光青头菌的原因,现在似乎能听到更多情绪的心声了。
——
第二天,三人驱车前往云市边境的植物园,这才是她们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
昨天采的青头菌,已经被大厨处理好寄回了京城,到时候回去收到就能烹饪直接食用了。
云市边境的栲瑥植物园,是一个集团性质的私有植物园,占地大概两千多公顷,主要栽种的都是生产向大型植物。
汽车开往停车场的路上,就能看到旁边有个宽阔的水池,里边种的全都是王莲。
五月份的王莲还没有完全长开,只能看到一个个像绿色的小盘子在水面漂浮着。
小昭很是激动:“呀!小弦,听说王莲上面可以站人,是真的吗?”
“站小孩是可以,但成人的话,有些风景区会在王莲上放一个圆盘以保持平衡。”龚弦摇头答道。
“那王莲开花吗?”
“开呀,只是我们来得早了些,还没有到开花的月份。”
“噢~”小昭有些失望:“看样子也没法玩站王莲呢~”
大厨这时打趣她:“你要是不怕翻水里去,也可以去试试~”
“算了算了~我游泳技术不好~”
再说她也不愿意把衣服给弄脏。
停好车,几人问了园区里的人,直接朝着种植贝叶棕的区域而去。
这里不像云市植物园,各种植物综合在一起,星星点点搭配着。
栲瑥植物园是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一片一片的种植。
这样分区反而更好找~
产出白菩提子的贝叶棕属于棕榈树科,没有常见的棕榈树那么高,最高也就长到二米五左右。
它们的叶子很有韧性,古时就有人将经文篆刻在贝叶棕的叶片上,可以保存很久,被称为贝叶经。
由于贝叶棕开花结果后就会死,所以园区特别靠里,哪怕龚弦她们租了摆渡车,都坐了有一个多小时。
人工养殖的贝叶棕经过催熟便可产出白菩提子的原料。
龚弦原本看到资料的时候有点想放弃,因为那株产出带棱光的白菩提子的树,很可能已经死了。
但是人都到这边了,跑一趟就是顺便的事。
来都来了是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