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官袍虽同,但爵位标识各异,尤其是李奇,其爵位标识彰显出无上的尊荣,令人肃然起敬。
他是大秦自变法以来首位获此殊荣者,位居大秦爵位之巅——彻侯。
李奇迈步向王殿行进,五位上将依次跟随,保持着一定间距,象征着大秦军权的秩序与权威。
李奇掌控秦军,为全军最高统领,即便上将亦需在其麾下听令。
六人身形所至,禁卫锐士无不心生敬意。
大秦军中权势最高的几位齐聚于此,个个皆为封疆大吏,尤其李奇更受万千将士敬仰,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片刻后,李奇率五位上将步入殿内。”臣李奇叩见大王。”
\"臣等拜见大王。”
李奇率先躬身施礼,声音洪亮,随后身后五位上将军亦齐齐跪拜。
六人甫一现身,整个朝堂便弥漫出一股浓烈的军旅气息,仿佛千军万马云集于此,令人不敢轻视。”诸位爱卿免礼。”
嬴正见李奇坚定从容的姿态,心头顿时泛起欣慰之意。
他的儿子终于回来了。
他怎能不激动?
“谢大王。”
六人齐声道谢后,站直了身躯。”安定楚国,消灭齐国。”
“一年零三个月,攻破两国。”
“扫平三晋,覆灭燕国。”
“这功劳首屈一指。”
“千秋万代,谁能有武安君这样的战绩?”
“别说从前,即便往后千年,又有谁能超越武安君?”
看到李奇,嬴正就像父亲看到孩子一样欣慰,高声称赞,话语间充满赞赏。”为了大秦。”
“臣责无旁贷。”
李奇态度从容地说道。
尽管建立了如此惊人的功勋,李奇依旧保持平静。
这在满朝官员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仿佛他并未立下如此巨大的功劳。
李奇所建之功,均为奠定国家根基之功。
又有谁能像他这般泰然自若?
但从他的表现看,好像这些成就轻如鸿毛。
然而,若他们处于李奇的位置,拥有他的实力,便会明白其中缘由。
对李奇来说,现在的权势并非最看重的,他更关注未来。”很好,很好。”
“不愧是我的大秦武安君。”
看着李奇镇定自若的模样,嬴正倍感欣慰。
此时,
淳于越出列奏道:“禀大王。”
“如今武安君及众位上将已归,关于分封制的讨论是否可以继续?”
此言一出,
满朝文武皆目光灼热。
此前,因李奇未归,嬴正暂停了分封制的讨论。
如今李奇和所有上将都回来了,嬴正显然不能再拖延此事。”武安君。”
“你回来得正是时候。”
“朕有一事想请教。”
嬴正注视着李奇,神情严肃:“如今天下一统,唯秦国独存。”
“往昔,秦国实行分封制,天下平定后应分封功臣治理国家。”
“除此之外,还有郡县制,通过郡县管理国家,维持长久稳定。”
“依你看,大秦该采用何种方式治理天下?”
话音刚落。
嬴正心中微颤,若是连李奇也赞成分封制,他或许只能强硬推行郡县制了。
王权之下,天下归于王权。
与此同时,满朝文武都将目光投向李奇。
他们清楚,分封制能否施行很大程度取决于李奇的态度,而李奇的表态至关重要。
然而,他们坚信,李奇定会支持分封制。
大秦灭六国,李奇功不可没。
若实行分封制,李奇无疑将是最大受益者,凭他的战功足以封王。
无论朝野上下,无人认为有人能抗拒封王之荣。
成为王,又有谁能拒绝?
李奇年纪轻轻便已位极人臣,再无上升空间,成为王是他继续突破的关键。
朝中所有人都笃定李奇不会反对分封制。”此事,大王真要听臣的意见?”
李奇抬眼看向嬴正。”武安君乃大秦第一功臣,朕自当聆听。”
嬴正答道。”依此而言。”
“若大秦欲万世长存,就必须废除分封制。”
李奇直言不讳。
此言一出,满朝震惊。
几乎所有人都难以置信地盯着李奇。
没人敢相信,李奇竟提出废除分封制。
李奇的回答令所有人深感意外。”果然不愧是老夫的儿子。”
“深知分封制隐患,明白它会影响大秦根基与长远传承。”
“他功勋卓着,按军功封王亦无不可,却率先提议废除分封制,这份胆识实属难得。”
“冬儿。”
“你留下的这个儿子真是非凡。”
“有这样的儿子,我嬴正别无所求。”
嬴正听罢,脸上露出激动的笑容。
对他来说,在朝堂上推崇分封制的大臣数不胜数,仅有少数人支持郡县制。
秦王嬴正对此也不禁皱眉。
如今,自己的儿子,大秦的武安君,竟公开提出废除分封制,这不仅是对他的认可,更是对大秦传承的肯定。
对于嬴正来说,除了激动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深切的欣慰。
有这样的儿子,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武安君。”
“分封制源于商鞅制定的秦律,军功爵位制度同样出自秦律,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励秦国臣子与将士。
多年来,秦国之所以能所向披靡,靠的就是军功爵位的激励机制。
若废除分封制,那我们的军功制度又该如何安置?”
丞相王绾站了出来,愤怒地看着李奇说道:
“没错。
废除分封制就是动摇国本,此事绝不可行。”
“武安君此言有些过激了。”
“分封制是秦律的核心激励手段,岂能轻易废除?”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尽是对李奇的指责之声。
秦国一统后,分封天下让满朝文武都从中获益良多,而今李奇提议废除分封制,这令众人难以接受。
听到这般喧哗的朝堂,面对众多针对自己的大臣,李奇环顾四周,厉声喝道:“都给我闭嘴!”
这一声落下,李奇周身浮现出一股冰冷的杀气。
整个朝堂瞬间陷入了杀伐之气的笼罩中,虽未完全释放,但那弥漫的杀意已让所有人感到窒息。
仿佛置身冰窖,每一人都感受到压迫感。
而此时,原本嘈杂混乱的朝堂瞬时安静下来。
所有人被李奇的威势震慑,再无人敢发声。”一个个吵吵嚷嚷,这朝廷何时成了集市?”
“身为秦国臣子,你们怎可如此无礼?”
“成何体统?”
李奇冷眼横扫众臣。
无论是当朝丞相,还是位列九卿,无一例外都受到了他的训斥。
然而,面对李奇的冷言训斥,有人想反驳,却被那愈发浓厚的寒意压制得不敢开口。”不错。”
“确实有手段。”
嬴正注视着李奇的表现,一言震慑群臣,如今又这般训诫,内心满是欢喜与赞许。”局面总算稳定了?”
“好。”
“那本君便告知你们。”
“分封制。”
“郡县制。”
“哪一个更契合大秦?”
李奇冷声说道,双目透着锋芒与上位者的威严,令所有人噤若寒蝉,无人敢发声。”分封制并非商君所创,而是远溯初夏便已流传。”
“然……”
李奇环顾四周,目光凌厉:“从初夏传承至今的古法,今日是否依旧可行?”
“暂且不论商纣。”
“就说周。”
“周行分封,结果如何?”
“诸侯不尊,天下离心。”
“难道你们要秦国重蹈覆辙,变成另一个周?”
“诸侯不尊?天下离散?”
李奇厉声质问,目光依次扫过浮苏、胡害、王绾、李斯及朝堂上的每个人。
在李奇逼人的视线中,
众人皆低头回避,无人敢直视他的双眼。
分封制的弊端,他们怎会不知?但为了私利,谁又会在意大秦的命运?
“武安君此论差矣。”
浮苏挺身而出,高声反驳。”不知浮苏公子有何高见?”
李奇斜睨浮苏,眼中尽是轻蔑。”分封制古已有之,虽有不足,但秦法已然成形,怎能轻易更改?”
“我大秦军功制度正是激励将士与臣子的根本。”
“若废分封,那些为大秦浴血奋战、为父王效力的臣子又该如何安心?”
浮苏正气凛然地辩驳道。”无用之辈,愚蠢至极。”
“大王有你这样的儿子,实乃不幸,大秦亦不幸。”
李奇怒极,连声呵斥。
此言一出,
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李奇竟敢公然辱骂长公子浮苏!
这简直是胆大包天之举。”李奇,你意欲何为?”
浮苏面色骤变,怒不可遏。”胆大包天的李奇。”
“浮苏公子身为我大秦长子,更是先王嫡长子,你竟敢对他如此侮辱,你……该当何罪?”
淳于越挺身而出,义愤填膺地说道。”李奇,你未免太过放肆了。
即便你是大秦重臣,战功赫赫,但辱骂长公子,岂能无事?”
“放肆!”
浮苏的支持者们齐声呵斥。”住口!”
李奇厉声打断。
朝堂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皆怒视着他。”我是谁?你们又是什么角色?”
“我是大秦武安君,掌控大秦兵权。”
“你们算什么东西,竟敢与我对峙?”
“至于浮苏,他不过是个王子罢了,有何资格?”
李奇冷眼看着浮苏,语气中满是轻蔑:“若非因为你出身王室,享受荣华富贵,整日谈什么礼仪规矩,你连我麾下一介普通锐士都不如。”
“我大秦锐士尚且愿意为国征战,你又能做什么?”
“分封制?哼!”
“身为王子,不谋国事,只顾眼前利益,你可知道周朝灭亡的教训?可明白天下不安定的根源?”
“还有你们这些大臣。”
李奇冷峻的目光扫过群臣,直言指责:“身为大秦臣子,受国家恩惠,却要挟君主是为不忠,强行推行不合时宜的分封制,动摇国本,是为不义。”
“身为大秦臣子,我不苛求你们尽忠,但也不能自私自利。”
“天下分裂已久,千年万载,我们的华夏民族经历了多少战乱?因战乱死了多少同胞?”
“百万、千万,还是更多?”
“若照你们所言施行分封制,几十年,甚至百年后,大秦将重现周朝末年的混乱,天下再起纷争,战乱不断。”
“哪怕你们对大秦不忠,但总该对族群尽责吧。
我们同为华夏子孙,互相残杀,于心何安?”
秦王李奇怒目环视群臣,声音洪亮地说道:\"推行分封制后,我灭六国、建功业的一切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这就是我反对分封制的根本原因。”
群臣面露惊恐,欲反驳却又无从说起。
李奇所强调的忠诚与家国大义让众人哑口无言。
尤其对浮苏而言,他虽张口欲言,却因父亲的一句话而深受触动——他若非秦王之子,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卒,未曾为秦国贡献丝毫力量。
这一番质问使他浑身战栗。”浮苏!\"李奇继续道,\"你说废除分封制会让臣子寒心。”
\"那请问,现今大秦功劳最显赫者是谁?\"李奇目光如炬,直指浮苏。”当...当然是父王您。”浮苏语带颤音。”若是实行分封制,我能获得什么封号?\"李奇冷声追问。”这...这...\"浮苏支吾难答。”按分封之制,武安君的功勋足以称王。”蒙逸挺身而出,高声回应。
此言出口,满殿寂静,无人再敢异议。
李奇冷笑一声:\"除了我之外,还有谁的功劳能比我更大?\"
\"自然是几位上将军。”浮苏略作停顿,看向李奇身后。”哈哈哈哈!\"李奇放声大笑,环顾四周,语气转厉:\"你们听清了吗?灭六国的首功都是我的!你们谁能与我相提并论?即便我不采纳分封制,也无人敢言功高于我!\"
\"诸位上将军,\"李奇提高嗓门,\"如今我决定废除分封制,你们可同意?\"
\"武安君所言极是,善哉!\"群臣齐声附和。”为大秦千秋万代基业,为华夏不再分裂争斗。”
“必须废除分封制。”
“臣等附议。”
蒙武、王简等五位上将军相继表态支持。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遵从李奇的主张,一致赞同废除分封制。
顷刻间,
那些原本力主分封制的大臣们,脸色越发黯淡。
若仅是李奇一人提议废除,或许还能有转机,如今连五位上将军都支持,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反对?
大秦战功显赫者首推军中将士,而李奇功劳尤甚。
谁敢质疑?
“浮苏。”
“还有你们执意推行分封制的人。”
“听见了吗?”
“我大秦统帅皆同意废除分封。”
“为了大秦。”
“我甚至愿意放弃封王。”
“我只是外臣尚能如此,身为大王之子,号称长公子的你,又如何?”
“今日我定要斥责你。”
“除了空谈礼法,你究竟懂得什么?”
“身为大王之子,大秦长公子,不思为大秦长久计,反欲毁我大秦,有何用处?”
李奇冷冷地训斥道。
此话一出,
浮苏再也撑不住,跌坐地上,面色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