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设定】
公元前207年,秦帝国风雨飘摇。胡亥暴政、赵高专权,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六国旧贵族纷纷复国,楚军主力在项羽率领下大破王离四十万长城军团,刘邦自南阳南下,逼近武关。咸阳城内,子婴临危受命,继位仅四十六日便向楚军投降,史书称其“仁而不忍”,实则无能为力。然而,他体内却住进了另一个灵魂——现代人赵信,一位退役特种兵、军事战略研究者、战术与后勤专家。他穿越至此,正值群雄割据、诸侯并起之际。他无法召唤兵马,不能凭空制造战力,但他掌握着一项足以改变战争格局的能力:
“白马义从”军魂系统 —— 可将现有部队训练为具备三国时期“白马义从”素质的精锐骑兵部队。
这是一场真正的战争,没有魔法,没有神迹,只有铁血、谋略与统帅。
一、残兵败将,百废待兴
赵信醒来时,已身处咸阳宫中。他迅速整理记忆,意识到自己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他立刻召见守城将领,了解当前军情:
咸阳守军仅剩五百余人;
装备破损,甲胄不全,弓箭短缺;
士气低落,士卒多为老弱病残;
粮草不足,补给断绝;
他亲赴校场巡视,看到的是一支濒临溃散的军队。赵信心中清楚,在这个乱世之中,兵力数量并不决定胜负,真正决定战场走向的是组织、纪律、训练和统帅能力。
二、觉醒系统:白马义从军魂系统启动
深夜,赵信独坐书房,脑海中忽然响起一道低沉的声音:
【白马义从军魂系统激活】
宿主:赵信(原秦王子婴)
功能:可对现有士兵进行“白马义从”化训练
特点:不可召唤新兵,仅可提升已有部队素质
当前可用技能:
战术协同(提升步骑配合能力)
骑射专精(增强骑兵远程打击效率)
疾行突袭(提高长途奔袭作战能力)
士气鼓舞(提升将领影响力与士兵斗志)
赵信心头震动。这不是玄幻小说里的金手指,也不是神仙赐予的力量,而是一种高度现实化的军事强化系统。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战术协同】与【士气鼓舞】两个技能,开始整训部队。
三、整训开始:从队列到实战
次日清晨,赵信亲自带队操练。他将五百士兵分为五队,每队一百人,设立队长、副队长,恢复基本指挥体系。他亲自示范骑射动作,讲解阵型变换,并引入现代军事中的“口令+手势”结合式指挥方式。他还组织夜间急行军,锻炼士兵耐力与适应能力。短短数日,这支原本懒散、毫无战斗力的部队,竟逐渐展现出纪律性与执行力。林豹,一名年轻军官,在一次训练后忍不住问道:
“王爷……你到底是谁?为何懂得如此多?”
赵信望着远方,语气坚定:
“我来自一个更讲秩序的时代。”
“我要让你们成为真正的战士。”
四、首战告捷:伏击流寇,缴获粮草
十日后,斥候来报:
“有数百流寇自武关方向窜入,意图劫掠咸阳外围村庄。”
赵信当机立断,命令林豹率一支刚完成初步训练的轻骑小队前往拦截。这是白马义从的首次实战。他们采取“迂回包抄+弓骑骚扰”战术,利用地形设伏,以五十骑击溃三百余流寇,缴获大量粮食、牲畜与武器。此战虽小,但意义重大:
首次验证了白马义从的战术价值;
提升了士兵的战斗信心;
缴获物资缓解了咸阳的粮荒危机;
百姓开始传颂:“那位新帝,竟能带兵打仗。”
五、局势分析:退守陇西,图谋再起
赵信深知,咸阳孤立无援,难以长期坚守。他连夜召集幕僚,召开第一次正式军事会议。
【当前局势判断】
咸阳无险可守,缺乏外援;
刘邦大军已在武关外集结;
关中百姓对秦政失望透顶,不愿再战;
各地旧秦将领或降或叛,无人统领;
【可行战略】
放弃咸阳,退守陇西或汉中,建立稳固防线;
整合各地残余秦军,形成统一指挥体系;
持续训练“白马义从”,打造核心战力;
通过控制粮道与商路,逐步积累资源;
发布文告,重塑“秦”的形象,争取民心支持;
赵信目光如炬:
“我不是要复兴秦国。”
“我是要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一个新的秩序。”
【局势背景】
咸阳已成孤城。刘邦大军逼近武关,项羽主力正在彭城集结,各地秦军或降或溃。赵信深知,单凭五百残兵无法守住这座象征帝国最后尊严的都城。他召集幕僚,作出决定:
“咸阳非我所居之地。”
“真正的战场,在陇西。”
陇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尚有旧秦边军余部驻扎。若能整合兵力、稳固防线、训练白马义从,或可在此立足,图谋长远。
一、战略撤退:组织动员与后勤保障
撤退不是溃败,而是一场精密的战略行动。赵信亲自部署:
派遣斥候探路,避开敌军主力;
将咸阳库存粮草分批转运至陇西;
组织百姓随行,避免被敌军俘虏为劳役;
设立临时驿站,保障通信畅通;
林豹不解:
“王爷为何还要带着这些百姓?”
赵信望向远方:
“战争不只是打胜仗。”
“更是赢得人心。”
五百士兵分成前哨、中军、后卫三队,携带武器、马匹、少量补给,护送数千名流民缓缓西行。沿途设伏、断后、轮换休整,每一步都经过周密计算。
二、遭遇战:首战刘邦先锋部队
行至渭水之南,斥候急报:
“前方十里,发现敌军前锋!”
“约三百骑,打着汉军旗号!”
赵信立刻下令全军戒备。这是他第一次面对真正意义上的野战对手——刘邦的先锋骑兵部队,由其部将灌婴率领,机动性强,经验丰富。
【敌我对比】
项目赵信军(白马义从)刘邦军(汉军先锋)兵力步兵400,轻骑100骑兵300装备破损较多新锐完整战术素养初步训练完成多次实战经验后勤补给补给线长,物资有限依托后方,供应充足
赵信心知,正面冲突无胜算。他当机立断,选择伏击战术,利用地形优势削弱敌军机动性。
三、战术部署:以静制动,以弱胜强
赵信迅速做出部署:
第一梯队(50轻骑):诱敌深入,故意暴露于敌军视野;
第二梯队(200步兵):埋伏于山谷两侧,准备弓箭齐射;
第三梯队(50重步):设置拒马阵,封锁谷口;
后备队(50轻骑):随时准备包抄敌军后路;
他亲率五十人作为指挥核心,居高临下观察战场全局。
四、战斗过程:白马义从初露锋芒
【第一阶段:诱敌深入】
灌婴见赵信军仅百余骑,误以为是逃亡散兵,下令追击。赵信军佯败后撤,引敌入谷。
【第二阶段:伏兵突起】
待敌军半数进入山谷,赵信一声令下:
“放箭!”
两翼弓手齐发,箭雨倾泻而下,敌军顿时混乱。紧接着,重步兵推出拒马,封锁出口,敌军陷入包围。
【第三阶段:骑兵包抄】
赵信命令后备轻骑绕出山后,截断敌军退路。灌婴察觉不妙,欲调头突围,却被拒马与密集箭矢阻挡。
【第四阶段:总攻歼灭】
赵信亲自带队发起冲锋,白马义从士气高涨,喊杀声震天。敌军惊慌失措,开始溃败。最终,此战以赵信军伤亡不足三十人的代价,击毙敌军百余人,俘虏近百人,缴获战马六十余匹。
五、战后处置:收编俘虏,重整资源
赵信并未屠杀俘虏,而是亲自接见灌婴部下一名军官:
“你们为何愿意追随刘邦?”
对方答:
“因为他是唯一能给我们饭吃的人。”
赵信点头:
“那我来给你们饭吃。”
他当场释放所有俘虏,并承诺:
若愿归附,即刻编入白马义从;
提供粮食、兵器、战马;
实行统一军饷制度;
数十名原汉军士兵当场跪地效忠:
“愿随王爷征战天下!”
赵信望着他们,心中明白:
“这不是一场胜利,而是一个起点。”
“白马义从,已不再是五百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