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三年十一月初二日,长江南岸,白马滩。旌旗猎猎,铁骑列阵。赵信策马立于高坡之上,远眺对岸江宁城。晨雾未散,江水滔滔。他身后,是刚刚整编完毕的白马义从大军:
白马义从主力一千五百人;
原李纲右翼降军三千余人;
梁山营五百精锐;
衢州、婺州新征民兵两千;
总计七千余众,士气高昂。林豹上前禀报:
“圣公,斥候回报——”
“童贯已在江宁布防,封锁渡口。”
赵信微微一笑:
“他终于明白,逃不是办法。”
“这一战,迟早要来。”
【对峙前夕:江宁设防,童贯背水一战】
童贯退守江宁后,迅速整顿残部,并向汴京紧急求援。他下令:
一、【防御部署】
封锁所有渡口与浮桥;
在长江北岸布置强弓劲弩;
征调地方厢军协助守城;
二、【政治施压】
派遣使者前往汴京,请求徽宗下旨招安赵信;
同时联络张叔夜北路军,试图重新集结兵力;
他在中军大帐中召集将领:
“赵信虽胜,但终究是草莽之徒。”
“若朝廷愿意封赏,他未必不肯归顺。”
然而,他的亲信将领却忧心忡忡:
“大人,只怕赵信已不满足于一方诸侯。”
“他要的是……天下。”
【密使来访:徽宗派员议和】
就在赵信准备渡江之际,一名神秘使者悄然抵达白马滩营地。他自称:
“王黼门客,奉旨前来议和。”
并带来一封密诏:
“皇帝有旨——”
“若赵信愿归顺朝廷,可封节度副使,授江南安抚使。”
赵信展开诏书,目光冷峻。他对使者说道:
“你回去告诉徽宗。”
“我不是来求官的。”
“我是来还百姓一个太平的。”
使者脸色骤变:
“圣公难道真要反了?”
赵信淡然一笑:
“我从未叛过天下。”
“只是,有些人早已背叛了百姓。”
他命人送走使者,随后召集诸将:
“明日辰时,全军开拔,直指江宁!”
【首战江宁:白马义从夜袭浮桥】
十一月初三夜,江风凛冽,星月无光。赵信亲自指挥夜袭行动。目标:夺取江宁西门外唯一一座尚未拆除的浮桥。周远山率轻骑百人,伪装成宋军运粮队混入关卡。待敌军放松警惕之时,突袭得手,控制桥头。白马义从主力随即强渡,迅速占领桥南阵地。童贯闻讯大惊,急令北岸放箭阻击,但为时已晚。天亮时分,赵信已率军进入江北防线,建立第一道前哨。
【局势再变:张叔夜按兵不动,刘韐秘密通好】
随着赵信逼近江宁,各方势力再次动摇。
张叔夜:
虽接到童贯求援,但以“补给不足”为由按兵不动;
实则在观望赵信动向,准备随时倒戈;
刘韐:
暗中派人送来密信:
“愿献温州军械库,换一条生路。”
赵信回信只写两字:
“归顺者生。”
刘韐见信后,立即下令解散南路军编制,并移交军械清单。这一刻,五路大军彻底瓦解。
【尾声:江宁将破,天下震动】
十一月初四日,白马义从前锋部队已推进至江宁西门十里之外。童贯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尘土飞扬,心中一片茫然。他喃喃自语:
“我输了……不止是这场仗。”
“是这个时代。”
而在对岸,赵信仰望天空,低声说道:
“这不是终点。”
“这只是新的开始。”
他知道:
江宁即将陷落;
童贯或将投降或战死;
更大的风暴正在汴京酝酿;
但他也清楚:
真正的王者,不在战场之上。
而在人心之中。
白马义从的旗帜,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下一战,将是决定谁主沉浮的最终之战。
宣和三年十一月初五日,江宁西门外。晨雾未散,战鼓已响。赵信策马立于白马滩高台之上,身后是整装待发的七千大军:
白马义从主力一千五百人;
梁山营五百精锐;
原李纲右翼降军三千余人;
新征婺州、衢州民兵两千;
旌旗猎猎,士气高昂。他对林豹下令:
“今日,一战定江南。”
“全军压上,攻城!”
【总攻开始:白马义从强攻江宁】
随着号角长鸣,白马义从率先发起冲锋。周远山率轻骑绕道南门,制造混乱,牵制敌军主力。张横与阮通带领梁山营从东侧攀墙而上,夺取第一座箭楼。赵信亲自坐镇中军,指挥攻城器械推进。战斗持续整整一日:
西门浮桥被焚毁,敌军退守内城;
南门城墙被攻破,白马义从涌入;
北门守军见势不妙,纷纷投降;
童贯在城楼上怒吼:
“给我顶住!”
“援军……一定会来!”
但回应他的,只有越来越近的喊杀声。
【童贯末路:困守宫城,生死抉择】
正午时分,江宁外城失守。童贯被迫退守皇宫旧址(原南唐宫殿),死守最后一道防线。他召集亲信将领,准备做最后抵抗。然而——多数将领已无战意:
副将刘仲武密谋开城投降;
守将王渊带兵撤离;
连最忠心的护卫也偷偷逃亡;
童贯独自站在殿前,望着满地狼藉。他喃喃自语:
“我一生忠于朝廷……”
“为何今日,无人愿为我死?”
就在此时,一名小校冲入殿中:
“大人,白马义从已入宫门!”
童贯闭上双眼,长叹一声:
“罢了……”
“我童贯,死于此地。”
他拔出佩剑,正欲自刎——却被突然闯入的赵信拦下。赵信冷冷说道:
“你没资格死。”
“你得活着,看这个世道怎么变。”
【江宁易主:百姓夹道欢迎,四方归顺】
下午申时,江宁全城宣告平定。赵信率白马义从进入宫城,升旗于钟山之巅。百姓自发夹道迎接,焚香跪拜:
“圣公来了!”
“太平有望了!”
消息传至江南各地:
温州刘韐正式归顺;
福建郑振率乡兵投诚;
湖广蔡京旧部遣使求和;
张叔夜亦派使者送来降书;
短短三日,整个江南尽归赵信麾下。他在江宁设立“江南行辕”,任命林豹为政务长史,主持民政。同时宣布:
“凡愿归顺者,皆可保命。”
“凡愿参军者,皆可封官。”
一时之间,天下归心。
【徽宗震怒:汴京动荡,太子暗通】
就在赵信稳定江宁之际,汴京传来急报:
徽宗得知江宁失守,怒斥群臣;
太学生联名上书,请求议和;
童贯之死虽未确认,但传言四起;
更有消息称:太子赵桓已秘密派人联络赵信。
赵信接到一封密信,署名“东宫使者”。内容如下:
“圣公若能保我皇室平安,太子愿以国事相托。”
“请速遣使赴汴,共商大计。”
赵信看完,沉思良久。他唤来林豹:
“备马。”
“我要写一封信。”
林豹惊问:“写给谁?”赵信淡然一笑:
“写给天下。”
【尾声:王者归来,天下震动】
十一月初七日,江宁钟山脚下。赵信立于碑前,亲手刻下八个字:
“白马踏处,皆为太平。”
他知道:
江宁已定,江南再无大战;
童贯或死或俘,宋廷失去最后一根支柱;
自己已成天下共瞩之人;
但他也明白:
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他转身望向远方:
“接下来……”
“该去汴京走一趟了。”
白马义从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下一战,将是决定天下归属的终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