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三年二月初五,睦州讲武堂旧庙。春雷初响,万物复苏。赵信站在讲台上,望着台下一百名身穿新制军官袍服的学员,目光坚定。他们,是经过层层选拔、从第一期学员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讲武堂第二期正式开课。
这不仅是一次教学升级,更是赵信军事改革的重要一环:
从“能打仗”的士官,到“会指挥”的军官,再到“懂战略”的将领——这是他要打造的现代式军官体系。
【背景驱动:初级军官已成规模,但缺乏高层统御】
随着第一期学员结业并分配至各营担任伍长、队长,白马义从的基础指挥链已初步建立。但在实战中,赵信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基层军官虽能带兵,但难以独立判断战场形势;
各营之间协同作战效率不高;
缺乏能够制定战术计划、调配多兵种配合的中级指挥官;
“我们不能只靠我一个人想。”他在一次军议会上说道,“我们要让每个军官都能独当一面。”于是,他做出决定:
启动讲武堂二期工程,专门培养中高级军官,强化战术策划、多兵种协同与战场指挥能力。
【课程升级:从“技能型”到“策略型”军官】
相较于第一期注重体能、基础战术与纪律教育,第二期课程更加强调“指挥艺术”与“战略思维”。
1.
战术指挥
多兵种协同作战原则;
战场地形分析与兵力部署;
应对敌方伏击、包围、反突击等战术手段;
2.
战役推演
使用沙盘进行大规模战斗模拟;
分析历史着名战役(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学员分组扮演敌我双方,进行对抗演练;
3.
情报与后勤
如何利用军情司提供的情报制定作战计划;
粮草调度、行军路线规划;
战时物资管理与补给线维护;
4.
组织与领导
部队编制与指挥系统构建;
士气激励与心理战技巧;
军事会议主持与命令下达规范;
赵信亲自授课,并邀请讲武堂第一期优秀毕业生参与助教工作,形成“传帮带”的教学机制。“你们现在不是普通士兵了。”他在开班仪式上说道,“你们是未来的将军,是白马义从真正的脊梁。”
【选拔机制:精英化培养,淘汰率提高】
为确保教学质量,第二期学员的选拔标准更为严苛:
1.
推荐 + 实战考核
必须由营主将或上级军官推荐;
提交至少三次实战表现报告;
参加为期三日的“战场模拟测试”;
2.
淘汰机制
月度综合考评,不合格者退回原部队;
重大失误可直接除名;
结业前需完成一次“全真模拟战役”,失败不得晋升;
3.
奖励机制
结业成绩前十名可直接晋升为副将;
表现优异者将被派往讲武堂担任教习;
所有学员优先配发马匹与战术手册;
这种“高压训练+高回报激励”的方式,极大激发了学员的积极性。不少人在夜间仍自发研究地图与战例,甚至主动向赵信请教战术细节。
【教学成果:军官素质显着跃升】
短短两个月后,第二批学员已展现出惊人的成长速度。在一次联合演习中,学员们成功策划了一场“夜袭山谷、断敌粮道”的行动,几乎完美复刻了历史上经典的战术布局。赵信观战后,满意地点头:“这才是我要的军官。”更令人欣喜的是,部分学员开始尝试撰写《战术手札》,总结战场经验,并在讲武堂内部流传开来。李忠翻阅后感叹:“以前打仗全凭经验,如今却有了理论依据。”
【影响扩大:指挥体系日趋成熟】
随着二期学员陆续结业,白马义从的指挥体系开始发生结构性变化:
各营设立“参谋组”,协助主将决策;
战术指令传达更加清晰高效;
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显着增强;
赵信本人得以进一步从日常调度中脱身,专注战略层面;
此外,他还下令推行“军官轮训制度”,即所有伍长以上军官每隔半年必须回讲武堂接受一次进阶培训,确保知识更新与战术适应性。
“这不是一次性的学习。”他对学员们强调,“而是一条终身修炼的道路。”
【尾声:强军之基,在于人才】
夜色渐深,讲武堂内依旧灯火通明。赵信站在窗前,看着屋内仍在讨论战术的学员们,心中充满希望。他知道,战争不会停止,敌人也不会坐视不理。但只要这支军官队伍不断壮大,他的白马义从就不会止步于一时的胜利。而是,成为真正能改变乱世格局的力量。
宣和三年三月初二,睦州讲武堂军械坊。春雨绵绵,山雾缭绕。赵信站在一座刚刚搭建完成的冲车模型前,仔细端详其结构,随后点了点头。“虽然简陋,但足以打开第一道城门。”这是他筹划已久的一步棋:
由山地游击战转向攻城拔寨,标志着白马义从正式迈入“正规化进攻部队”的阶段。
【战略升级:从守势到攻势】
随着联盟稳固、军队纪律严明、军官素质提升,赵信的战略目标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他们依靠地形打伏击、袭粮道,是典型的“以弱胜强”战术。但现在,若要真正扩大控制区域、建立稳固政权,就必须拿下城池。
“我们不能永远躲在山里。”他在一次军议会上说道,“我们要让百姓看到,我们不仅能打,还能守、还能建。”
于是,他下达命令:
组建“工程营”,启动攻城器械研发与制造;
同时,设立“攻城战术研究组”,专门分析历史战例与现有技术条件,制定适合当前阶段的攻城方案。
【军械研发:因地制宜,简化实用】
由于资源有限、技术受限,赵信决定不追求复杂的重型装备,而是采用轻便、易造、可拆卸式设计。
1.
冲车(破城槌)
选用百年老木为主干,外包铁皮;
支架可折叠,便于运输;
可由二十名士兵推动前进,配有简易遮板防箭;
2.
云梯
使用竹木复合结构,减轻重量;
配有钩爪,可快速固定于城墙;
梯体分节,便于携带与组装;
3.
投石机(小型人力版)
利用杠杆原理,由人力拉绳发射;
可投掷火油弹或石块;
设计为模块化组件,可在前线拼装;
这些器械均由讲武堂学员与工匠协作完成,部分参考了现代工程知识与古代战车图谱。赵信亲自参与设计,并强调:“我们要的是能打仗的工具,不是展览品。”
【战术准备:侦察先行,模拟演练】
为了确保首次攻城战万无一失,赵信采取了一系列战术准备措施:
1.
敌情侦察
军情司派出密探,绘制目标城池防御图;
获取城内兵力部署、巡逻规律与补给路线;
目标城市选定为——遂昌县城,该城位于婺州西南,为童贯南下必经之地,守军约五百人,防守相对薄弱。
2.
沙盘推演
在讲武堂进行多轮攻城沙盘推演;
学员们分为攻方与守方,反复演练不同战术组合;
3.
夜间突击训练
组织“夜袭小队”进行攀墙、突袭等实战演练;
强化士兵心理素质与协同配合能力;
他还下令制作一批“攻城演习旗”,用于模拟真实战场环境。“你们必须习惯那种紧张感。”他对带队军官说道,“真正的战斗,比演习还要混乱十倍。”
【首战遂昌:夜袭破关,一鼓而下】
三月十五日夜,天色阴沉,乌云密布。赵信亲率两千白马义从,悄然逼近遂昌城外五里处集结。行动分为三路:
一、【主攻方向】
由工程营携带冲车与云梯,从西门发起正面攻击;
白马义从主力掩护推进;
二、【佯攻方向】
一小队骑兵在东门外虚张声势,吸引守军注意力;
三、【潜入小组】
由李七郎带领数名伪装成商贩的密探,提前混入城中;
于战斗打响后从内部破坏城门锁链;
子时三刻,号角吹响,战斗正式开始。
冲车轰然撞向城门,木屑纷飞;
投石机发射火油弹点燃城楼;
士兵们迅速架起云梯,翻越城墙;
内部密探趁乱开门,主攻部队如潮水般涌入;
不到两个时辰,遂昌城宣告易主。
【白马义从特性激活进度:50%】
【新增可用技能:【攻城突破】【夜战突击】】
【战后治理:重建秩序,赢得民心】
战斗结束后,赵信立即下令:
安抚百姓,禁止掠夺;
清理战场,妥善安置伤员;
成立“民政接管组”,恢复城中秩序;
发放赈灾粮食,稳定民心;
他还亲自发布告示:
“我等起义,非为屠戮,乃为救民。凡愿归顺者,皆可安居乐业。”
这一举措极大提升了白马义从的声誉。许多原本观望的地方士绅纷纷前来投诚,愿意协助管理地方事务。一位本地书生感慨道:“昔日听闻贼寇进城,百姓皆逃。今见圣公治军,竟如官府之仁。”
【尾声:攻城之战,开疆拓土的第一步】
夜幕降临,赵信登上遂昌城头,远眺远方。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但他已经准备好:
有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
有一套完整的指挥体系与战术理论;
有一群忠诚且有能力的军官;
还有,一颗坚定的心。
“我们不再只是反抗者。”他低声说道,“我们是建设者。”而这支“白马义从”,也将成为他改写乱世的利剑——
不仅破敌于野,更可定鼎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