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生虽然是穿越者,但他无论穿越之前还是穿越之后,身份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心疼百姓的人,只有百姓。
陈长生也不觉得大明有什么所谓的洪武之治,或是永乐盛世,光是大明宝钞这一点,就得对百姓造成莫大的伤害。
如今洪武十四年宝钞就已经名不符实了,再过几年,一贯的宝钞能够兑换的金银铜就只有十之一二了。
到了永乐时期,永乐皇帝为了继续推行宝钞制度,同时为了充盈国库进行北征草原,直接在民间强行下令,禁止百姓进行金银交易,只能用宝钞进行交易。
单单是永乐二年之时,一石粮食,必须要用百贯以上的宝钞才能换来,可想而知,这玩意儿在那时已经贬值到了什么程度。
就这种情况之下,也不知道永乐年间是怎么盛世起来的。
根据史书之中的记载。
大明宝钞到了正统年间,就是有人把宝钞随意扔到地上,也不会有人去捡起来,其实那个时候哪怕有朝廷的下令,百姓也不认可大明宝钞作为货币通行了,直至正德年间,大明宝钞才被真正的废除。
未来几百年后,在一个遥远的德意志国家,有人把一块面包卖到了50万马克,可是造就了一场世界大战的。
回归现实,见到陈长生已然识破了自己的身份,蓝玉不由得惊讶道:“啊?咱哪里暴露了吗?”
“能在应天城前呼后唤那么多义子的,除了皇宫里的那位,恐怕就只有你永昌侯了吧?”
陈长生呵呵一笑,蓝玉这家伙的义子比朱元璋的都多,而且还都在军中担任职务,个个都和蓝玉一样嚣张跋扈,怪不得太子朱标一死,朱元璋就迫不及待的弄死蓝玉,这换谁也受不了。
“说的也是……”蓝玉尴尬的笑了两声。
“本老板觉得你堂堂一个侯爷肯定不会没有信用,把你的宝钞拿走,然后记账,等下次来了,把钱送来就行,”陈长生摆了摆手。
“承蒙老板信任,那就先赊账。”
“至于宝钞的事情,明日上朝之时,咱蓝玉绝对向上位提上一嘴。”
蓝玉抱拳一拜,他虽然没完全听懂大明宝钞的事情,但也是知道,大明宝钞的发行会导致民间怨声载道,这对大明的未来是很不好的。
“下次再会,”蓝玉说完之后,便带着两个外甥离开。
等陈长生和常遇春目送他们几个离开之后。
常遇春不由得干笑道:“东家如此慧眼,想必也已经知道了咱的身份。”
“确实知道了,开平王常遇春……”
“没想到堂堂一个异姓王,居然在我家店里炒菜刷盘子,继续干活吧,老常,”陈长生笑了笑,一只手背在身后,另一只手则是去拍了拍常遇春的肩头。
“得了,继续干活喽……”
常遇春同样哈哈一笑,收拾起蓝玉他们吃剩下的盘子,还有掉在桌上的那些残羹剩饭。
第二日。
卯时,天还未亮,在宫门外已经有了文武官员等候,由于天气寒冷的缘故,每人的身上都穿着加厚的官袍,像李善长这种年龄大,官职又高的官员,身上则是披着一件由动物毛皮制作的红色锦袍。
“哟,这不是永昌侯吗?今日上朝居然来得这么早,竟是比老夫还要早上几步,”李善长身上披着锦袍,看到了最前方的蓝玉,忍不住疑惑的开口问道。
“原来是韩国公。”
“咱来的这么早,自然是有大事要向上位禀报。”
蓝玉并没有多说,对于李善长这个老狐狸,蓝玉是不怎么和他交好的,主要还是李善长的心眼实在是太多了。
也就是都是淮西一脉出身,不然蓝玉都不带理会他的。
“呵呵……”
李善长对于蓝玉的话不置可否,他一个武将的事情,无非就是诸如打仗之类。
而在大理又发生了叛乱,这蓝玉估摸着就是想请战去平叛大理,再立点战功,搜刮点当地的钱财之类的。
又过了一会,其他的官员们也陆陆续续的来到,包括了郑国公常茂,魏国公徐达,一众武将,以及一众的文官。
随着皇宫之中宏大的钟声响彻。
这紧闭着的宫门也被小太监们缓缓打开,官员们陆陆续续的进去,在奉天殿中各自找定了位置站好。
若是放在往日,皇帝早早的就会坐在那把龙椅之上。
但今天皇帝却是带着太子迟来了一会。
“陛下驾到!!!”随着大太监王忠的一声高喝。
群臣立刻山呼:“陛下圣躬安!!!”
“朕安。”
朱元璋身着一袭赤色五爪金龙袍,缓缓的坐在了那把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那一双深邃的眸子在群臣之间扫过,几乎没有一个人敢和朱元璋对视。
至于大明太子朱标,则是站在龙椅一侧,顶着一个大大的黑眼圈,看上去有些精神不振。
自从上一任丞相胡惟庸被杀之后。
那个位置就一直空了下来,原先需要丞相处理的奏折,全部积压到了中书省,然后再由中书省送到老朱的御书房进行批改。
而朱标身为太子,自然也要肩负起为父皇分忧的责任。
今日也没有什么大事。
若是这次早朝结束的快,太子还能提早回东宫补上一觉。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王忠又在奉天殿中喊了一声,回音不断在群臣耳边响起,也让大家伙清醒了不少。
令群臣没有想到,今日里站出来起奏的,竟然是淮西兄贵之中的悍将,永昌侯蓝玉。
“末将蓝玉有事启奏,”蓝玉率先从武官队列之中一步迈出,低着头高声道。
“哦?今日里的太阳当真是从西边出来了。”
“永昌侯,说吧,有何事要启奏?”
朱元璋微微有些惊讶,立刻来了兴趣,而朝中官员们的目光也都向蓝玉身上聚集,想看看这个大老粗要汇报些什么事情。
“末将请求陛下废除大明宝钞!”蓝玉语出惊人。
此言一出,原本兴致勃勃的朱元璋,表情瞬间凝固了,就连站在一侧的太子朱标,同样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