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义军连克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的时候,太平天国也没有闲着,一直抓紧时间东征并集结部队进攻上海。
在太平天国杨秀清的指挥下,太平军集结了最为精锐的太平军60万人,对上海发起进攻,同时命令水军出海,封锁海面,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巷战才将上海这个大都市彻底拿下。
因为此次战役,太平军先后损失了十多万的太平军,可以说是付出了惨痛代价,不过也成功的剿灭了清军集结于江浙地区清兵八万余人,并在上海巷战中歼灭英美联军数千人,击毙英美联军司令戈登等人。
之所以会损兵如此之多,主要还是因为清政府在与英法等侵略者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致使英美侵略者强势插手中国内战,并以战舰辅助陆军侵略上海。
此战之后,杨秀清以悍将谭韶光带着五万太平军精锐驻守上海,大军继续南征,一举夺取了苏南、浙江全境和闽北地区,为太平天国建立了一个大后方。
至此,清军在长江以南的地盘尽数被义军和太平军分割,清廷、太平天国和义军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势,且义军和太平军连战连捷,兵锋正盛。
在这种局面下,咸丰皇帝大为震恐,便不断的征召士兵补充到长江防线,并命令北方各省官员加紧征调民夫建造防御工事。
同时,咸丰皇帝又于冬月十一日召集本族各王以及草原蒙古诸王会盟于承德,结果应召而来的蒙古王爷仅有一半,剩余的不是毫不理睬就是推脱生病。
即便是来了的蒙古王爷也不愿意插手中原事务,面对咸丰皇帝要求他们出兵的事情敷衍应对,语气之间没有了以前的恭敬,甚至有几个蒙古王爷直接对着咸丰皇帝甩脸子,偏偏咸丰皇帝却不能发火。
最终满蒙会盟不欢而散,蒙古各部落不仅不愿意参与南方战役,甚至有些强大的部落头领在回去之后就盘算着趁机吞并其他部落,壮大自己的实力。
可惜,自元朝灭亡之后,明朝和清朝两朝对蒙古各部落进行了长达四百年的打击和各种怀柔政策,特别是随着准噶尔部落的覆灭,蒙古各部落实力达到历史的低谷,且各部落如同一盘散沙,在不出一个成吉思汗的情况下蒙古各部落终究很难成事。
会盟失败后,咸丰皇帝又听到传言说太平天国和义军就要打过江来,活捉自己去点天灯,于是惊惧之下,动了出家避世的念头。
他登上高台,看着城外一片萧条的景色,顿时忍不住的哭泣,哀叹道:“苍天啊,难道我要成为亡国之君吗?”
回宫之后,他招来人,写下禅让的诏书,并让人准备好僧人的衣服,然后将恭亲王招来。
“老六啊!当初论能力我远远不如你,只是父皇不忍你我兄弟相残,才将皇位让给了我,早知今日,我当初真不该与你争这位子做啊!
我知道你有雄才大略,但是受制于身份无法施展,如今到了这个局面,我打算将皇帝禅让给你,好让你可以竭尽你的心力,将天下平定啊!”
“四哥!臣不敢!”
恭亲王闻言,大为恐慌,连忙跪趴在地上,竭尽全力的表着忠心,毕竟经历过道光一朝的夺嫡事件,他太知道自己这个四哥不会那么轻易放弃权利的,甚至开始怀疑起咸丰皇帝是不是故意试探自己。
在推辞无果后,恭亲王只能硬着头皮地安慰咸丰皇帝:
“四哥不用太过忧虑,如今我朝廷尚有精兵数十万,且有长江天险作为屏障,贼军一两年之内过不了江。更何况,太平天国与义军虽然同出于广西,但却没有那么亲近,相互之间互相防备,若是派人多加游说,或许可以挑起他们两家的争端。届时,我朝廷精修武备,隔岸观火,待义军与太平军两败俱伤之际,陈师南下,自然可以重新中兴。”
“这可行吗?”咸丰皇帝神色之间有些迟疑。
恭亲王却很自信:“可行,太平军高层目光短浅,贪图富贵,愚蠢无比,其中以北王韦昌辉最为典型,陛下可以暗自安排人与之接触,即便不能将太平军与义军变成敌人,也可以搅浑太平天国内部那潭水”
“好”
......
事实正如恭亲王所料,太平天国在平定东南之后,急忙抽调了五万精兵进入赣东,对南昌虎视眈眈,大有监视义军的行为。
且在福建地区,太平军重兵驻扎于闽北,义军屯兵闽南,相互之间也各自有一万的精兵屯驻,相互进行着防备。
因此无论是义军还是太平军,都不约而同地停止了对清军势力的继续打击,长江两岸战火暂时熄灭。
于是恭亲王在回到武昌之后,一面继续抽调精兵,重点防御陕西关中、湖北武汉以及徐泵地区,并且清政府进一步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以获取英法沙俄等列强的支持。
恰在这个时候,各国列强在经过讨论之后,都认为三方势力里,无论是义军还是太平军取得胜利,那么中国都有雄起的可能性,只有清王朝才能被牢牢握在手里。
因此,英国在得到足够的利益之后,开始向清政府提供大量的火枪、火炮,并推动清廷洋务派开启洋务运动,在北方建立炼铁厂、军工厂等工业。
清政府洋务派一面花费巨额的资金从西方直接购买战舰、火枪、火炮,一面又加紧时间在列强帮助下建立基本的工业体系,以尽快完成实力提升,因此不仅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比如将外东北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给了沙俄,还让各国联军在北京、武汉等城市有了租界和驻军。
在清政府统治区域内,洋人可以烧杀抢掠,而清朝官员也慢慢彻底沦为各国列强的爪牙。
面对这一局面,太平天国的内部首脑们却沉溺于光辉战功之中,哪怕是杨秀清这样的人,也开始低估起清政府来,对于所谓的洋务运动不是特别上心,反而开始对义军有所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