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大亮,启明镇的简易校场上,气氛却不似昨日那般剑拔弩张。
经过一夜“神仙画盒子”的理论灌输,李若链、陆文昭、王翠娥,乃至王大力,看那两台倒霉拖拉机的眼神都变了。
不再是纯粹的畏惧或茫然,而是多了几分跃跃欲试,以及……对“清理粪坑”的深深忌惮。
陈国柱依旧躲得远远的,在他看来,那铁牛妖就算有神仙讲解,也还是妖。
“都看清了操作要领?”
朱启明抱着手臂,扫视着众人。
“明白了,大人!”
李若链率先应道,他昨夜看得最是入神,已将那些步骤在心中默诵了数十遍。
“好,李若链,你先来,把粪坑里那台弄出来。”
朱启明指了指那半截陷在黄汤里的红色铁家伙。
李若链深吸一口气,走到备用的那台拖拉机旁。
启动摇把,减压,调整油门……动作虽略显生涩,却已有了章法。
“突突突——!”
拖拉机成功发动,声音比昨日王大力摇出来的要顺畅得多。
李若链小心翼翼地挂上倒挡,轻轻松开离合器。
拖拉机缓缓后退,在他的操控下,居然真的慢慢靠近了粪坑。
王大力和几个乡勇早已准备好绳索。
一番折腾,那台“泡汤”的拖拉机总算被拖拽了出来,浑身散发着不可描述的气味。
“不错!”
朱启明满意地点头,“陆文昭,你把撞树那台开回来。”
陆文昭更为冷静,他先仔细检查了车况,确认没有大碍后,才上车启动。
起步平稳,转向时虽然依旧有些僵硬,但总算没有再朝着朱启明冲过来。
他成功地将车头撞瘪的拖拉机开了回来。
轮到王翠娥,她憋着一股劲,显然不想输给两个男人。
启动时油门给大了些,拖拉机猛地一震,但她很快调整过来,居然也歪歪扭扭地开了几圈。
王大力看得手痒,也上去试了试。
虽然还是力气用得猛,偶尔会熄火,但总算没有再掰弯方向把。
“大人,这铁牛妖,好像也没那么难伺候了!”
王大力咧嘴笑道,脸上满是成就感。
朱启明看着他们从手忙脚乱到勉强能操控,心中稍慰。
“这只是开始。”
他说道,“以后开荒、运输,都得靠它们。你们几个要尽快熟练,然后教给其他人。”
基础的动力工具算是有了着落,但朱启明的心思,很快便飞向了另一处。
他需要更强大的力量,足以改变战局的力量。
念及此,他交代了李若链几句,便独自一人,朝着启明镇后山一个不起眼的山坳走去。
山坳隐蔽,入口处有乡勇把守。
穿过一道新砌的土石隘口,眼前豁然开朗。
一座占地颇为广阔的单层红砖建筑,静静地矗立在山坳中央。
屋顶是铁皮铺就,烟囱林立,四周还建了高高的院墙。
这便是朱启明上次大规模运送物资后,吩咐陈国柱秘密建造的兵工厂。
此刻,厂房内人影绰绰,敲打声、拉风箱的呼呼声不绝于耳。
八十五名工匠正在各自忙碌。
这些人来源复杂,有之前俘虏的山贼中懂些手艺的,有王大力、王翠娥带来的梅岭旧部里会打铁的,还有十几名是李若链通过他堂弟李若文,从南雄守御千户所那边“请”来的卫所工匠。
这些卫所工匠,手艺相对精良,此刻正围着几台朱启明带来的小型车床、钻床啧啧称奇,满眼都是不可思议。
朱启明走进厂房,喧闹声小了一些,工匠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躬身行礼。
“上官!”
“不必多礼,各忙各的。”
朱启明摆摆手,目光扫过角落堆成小山的一批物资。
那是上万根锃亮的军用级别无缝钢管,还有五百公斤左右的高碳钢块。
按照他的估算,这些材料,大约能制造出一千八百支左右的燧发枪。
他掏出手机,点开备忘录,再次确认燧发枪制造所需的材料清单。
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妈的,真是想当然了!”
他忍不住低声咒骂了一句。
之前以为有了现代钢材和几台基础机床,就能源源不断地造出跨时代的武器。
谁知道真要开工了,才发现,关键的辅助材料,他一样都没系统地准备!
燧石,不是随便捡块石头就能用的,需要特定品质、易于打出火星的。
精炼硝石,火药的核心,纯度直接影响威力。
亚麻籽油,用来处理枪托木料,防潮防裂。
水淬硬木,制作枪托的理想材料,需要特定处理工艺。
石英砂,或许可以用来制作铸造枪支某些小零件的模具。
这些东西,他一样都没带来!
“真是头大!”
朱启明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他带来的都是“硬菜”,却忘了“调味料”也同样重要。
还好,他当初下载资料的时候,也顺带保存了一些关于替代材料和土法制造工艺的笔记。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焦躁,开始在手机备忘录里快速翻找。
“张老匠!”
朱启明喊道。
一个年约五旬,满脸风霜的老匠头闻声快步上前,躬身道:
“上官有何吩咐?”
“你手下的人,对本地的矿石、木材熟悉吗?”
“回上官,还算熟悉。卑职等人常年在南雄卫修造军械,对粤北一带的物产略知一二。”
“好。”
朱启明点点头,指着手机屏幕上的几个词,沉声道:“我需要几样东西,你们立刻组织人手去找。”
“第一,燧石。要那种质地坚硬,敲击能迸发大量火星的石头,颜色偏深或者半透明的最好。”
张老匠听了,略一思索:“上官说的,莫非是火镰石?山中确有一些,但品质参差不齐,需要细细挑选。”
“没错,尽量找好的。”
朱启明接着说:“第二,硝石。我不要你们寻常炼制的粗硝,我要精炼过的,尽可能纯净。”
张老匠面露难色:“上官,这精炼硝石……我等只懂得土法熬硝,再用草木灰提纯,纯度恐怕……”
“我知道你们的法子。”
朱启明打断他,“按我说的,找到硝土后,除了你们的传统方法,再多加几道澄清、结晶的工序,我会给你们新的章程。总之,纯度越高越好!”
他心里清楚,明代的火药提纯技术已经有一定水平,但离他要求的“精炼”还有差距。
“第三,亚麻籽油。这个……你们这里有吗?”
朱启明问出这个问题时,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了。
果然,张老匠和旁边几个老工匠面面相觑。
“亚麻籽油?”
张老匠一脸茫然,“上官,可是某种洋油?卑职等未曾听闻。”
“那……桐油呢?或者其他类似的植物干性油,用来浸泡木料,能防潮防裂的。”
朱启明赶紧换了个说法。
老木匠眼睛一亮:“上官说的防裂油,莫不是指桐油?小的拿它浸过船板,晒三年都不翘!”
朱启明皱眉:“桐油味太冲……罢了,总比没有强。"
朱启明在心里叹了口气,替代品总比没有强。
“第四,水淬硬木。就是挑选坚硬的木材,比如柞木、榆木之类,经过特殊的沸水浸煮再阴干处理,增加其韧性和稳定性。”
这下,连张老匠和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木匠都听傻了。
“上官……木头……还要用水煮?”
一个木匠结结巴巴地问,眼神里充满了“这官爷莫不是在说胡话”的困惑。
“寻常木料,不都是怕水怕潮吗?这煮过了,还能用?”
朱启明揉了揉太阳穴:“这是一种特殊的处理方法,能让木材质地更优良,不易变形。你们先找合适的硬木回来,具体怎么处理,我再教你们。”
“第五,石英砂。就是那种晶莹剔透的细沙,不是普通的河沙。”
张老匠想了想:“上官,若是说晶莹的沙子,浈江上游某些河段确有一些,只是混杂在普通沙石之中,筛选起来颇费工夫。”
“再费工夫也得找!”
朱启明语气不容置疑。
他抬头看着这些一脸困惑,却又不敢违逆的工匠,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紧迫感。
“这些火器,是我们接下来要造的新式火器,威力远胜你们以往见过的任何鸟铳、佛朗机!”
“十天!我给你们十天时间,必须把这些东西给我找齐,越多越好!”
“上官,十天……恐怕有些仓促。”
张老匠小声说道,脸上带着为难。
“没有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