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亿。
这个数字像块巨石压在朱启明心头。
他需要时间消化。
也需要想办法变现。
这些东西,随便一件拿出去都足以引起轰动。
来源不明,麻烦会很大。
朱启明挠了挠后脑勺,又是查资料又是问AI,整半天也没个主意。
这些沙雕AI,跟个智障似的!
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发小刘金华。
那小子路子野得很,三教九流的人物都能认识几个。
就他了,兄弟嘛,不都是用来利用的吗?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刘金华的号码。
“喂,金华。”
“哟,启明!怎么,你小子又找你金华哥啥事?”刘金华的声音带着笑意。
“有点事,想问问你有没有认识古董收藏家之类的朋友?”朱启明直接了当。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古董收藏家?你小子怎么突然问这个?”刘金华的语气变得有些谨慎。
“就是……就是家里老宅收拾出点老物件,看着像古董,想找人看看。”朱启明随口胡诌。
“老物件?能值钱吗?”刘金华来了兴趣。
“不知道,所以想找专业人士看看。”
“行吧,我帮你问问。我倒是认识几个玩古董的朋友,不过都是小打小闹。大收藏家嘛……我有个朋友在省城,他好像认识几个圈子里的人,我帮你打听打听。”
“那就麻烦你了。”
“客气啥,等我信儿。”
挂了电话,朱启明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
刘金华的路子虽然野,但人品还算靠谱,而
且他只是牵线,不会直接参与。
几天后,刘金华打来电话。
“启明,问到了。”
“怎么样?”朱启明立刻追问。
“我朋友说,省城有个陈教授,是大学历史系的退休教授,自己就是个大收藏家,人品口碑都挺好的。我朋友跟陈教授有点交情,可以帮你引荐一下。”
“陈教授?大学教授?”朱启明意外。
“是啊,听说是挺厉害的人物。你要见吗?”
“见!怎么不见!”朱启明精神一振。
大学教授,退休的,听起来比那些混迹江湖的贩子靠谱多了。
“行,那我让朋友联系陈教授,约个时间地点。到时候我陪你一块去,给你壮壮胆。”刘金华笑道。
“不用你陪,我自己去就行。”朱启明可不想让刘金华知道他手里到底有多少好东西。
“那行,你把东西准备好。我去约时间地点,定好了通知你。”
又过了两天,刘金华发来微信,约好了在省城一个茶馆见面。
朱启明心里忐忑不安。
要带什么东西去?
直接带那几个顶级国宝肯定不行。
先拿个次要的试试水。
他从藏宝箱里翻找出周员外库房里搜刮来的一件青花瓷小罐。
这小罐看着年代不早,釉色也普通,但雕工还算可以。
他上网搜了搜,类似的小罐,如果确定是明代的,几万到十几万不等,算不上多贵重,用来试探再合适不过。
出发前,他特意换上了低调的衣服,戴了帽子和口罩。
手里提着一个不起眼的布袋,里面小心翼翼地装着那个青花小罐。
到了省城,按照约定来到茶馆。
刘金华的朋友已经在那等着了。
那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斯斯文文的。
“这位就是朱先生吧?我是小刘的朋友,姓王。”王先生自我介绍。
“王先生好,叫我小朱就行。”
\"陈老看东西有三不看。\"王先生忽然放慢脚步。
\"来路不正德不看,品相残破的不看,熟人引荐...\"他抬眼扫过朱启明鼓囊囊的帆布包,\"倒可以破例。\"
"没问题,感谢王先生提醒!"
朱启明被王先生领着进了个雅致的包间。
包间里,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坐在那里喝茶。
他穿着一件中式对襟褂子,戴着一副老花镜,气质儒雅。
这是陈教授无疑了。
“陈教授,这位就是我跟您提起的朱先生。”王先生介绍道。
“朱先生请坐。”陈教授放下茶杯,微笑着打量朱启明。
朱启明有些紧张,恭敬地坐下。
“听小王说,朱先生手里有些老物件,想请我掌掌眼?”陈教授语气温和。
“是的,陈教授。”朱启明定了定神,将布袋放在桌上,小心地取出青花小罐。
“就是这个小罐,是在老宅里发现的,不知道有没有点价值。”
陈教授戴上白手套,接过小罐,放在眼前仔细端详。
他先是观察罐子的造型、釉色、胎质,然后又拿起放大镜,查看底部的落款和细节。
朱启明大气不敢喘,紧张地看着他。
陈教授一边看,一边时不时地点点头,或者皱皱眉。
这过程仿佛漫长了一个世纪。
终于,陈教授放下小罐,摘下眼镜。
“朱先生,这件青花小罐……”
朱启明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应该是明代中晚期的民窑产品。”陈教授缓缓说道。
朱启明有些失望,民窑…大概值不了几个钱。
“不过,”陈教授话锋一转,“这件小罐虽然不是官窑,但其胎质细腻,釉色纯正,特别是这上面的缠枝莲纹,画工流畅,笔触有力,是当时民间工艺中的精品。”
他顿了顿,看向朱启明:“品相保存得也非常好,没有磕碰和裂纹,非常难得。”
就知道有转折,朱启明心里又燃起一丝希望。
“这样的民窑精品,在收藏市场也颇受欢迎。”陈教授接着说,“如果走正规拍卖渠道,可能估价在十万到二十万之间。”
“十万到二十万……”朱启明心中暗喜,比他预期的要高了。
“不过,拍卖周期长,手续也麻烦。”陈教授看了看朱启明,“如果朱先生有意出手,我可以按市场价,二十万收购。”
二十万!
朱启明强压住激动,表面平静地说:“陈教授愿意收购,那自然是好的。”
他暗暗观察着陈教授的表情,对方眼神清澈,语气真诚,倒不像是在压价或者有什么坏心思。
“好。”陈教授爽快地说道,“那我们这就办理一下。”
他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一个支票本。
“朱先生请稍等,我这就开一张支票。”
朱启明看着陈教授写支票的动作,心里还是有些不真实。
这么快就交易了?
而且价格也算公道。
陈教授将支票递给朱启明。
“朱先生可以去银行兑现,或者我直接转账也可以。”
“支票就行。”朱启明接过支票,仔细看了看,确认无误。
“陈教授,您真是爽快。”朱启明笑道。
“做收藏讲究缘分,也讲究诚信。”陈教授微笑道,“这件小罐我非常喜欢,能收到它,也是我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