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整齐的得得声响。
叶归尘勒住缰绳,抬头望向眼前这座举世闻名的城池。汴京城墙高耸入云,城门楼檐角飞翘,朱红大字“宣德门”三字金光闪闪。城门内外人流如织,商贾云集,各色旗幡招展,叫卖声此起彼伏。
“这就是天子脚下啊。”叶归尘心中感慨,“书上说的'八荒争凑,万国咸通',还真不是吹牛。”
身后五十名精锐骑兵排成整齐队列,盔甲明亮,刀枪森然。路过的行人纷纷侧目,交头接耳。
“叶将军,前面就是宣德门了。”校尉策马上前禀报,“按规矩,咱们得下马步行进城。”
叶归尘点头翻身下马,正要迈步,却见城门内走出一队官员。为首那人穿着六品官服,年约四十,面白无须,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
“可是叶将军当面?”那官员拱手施礼,“下官礼部主事张怀德,奉命前来迎接将军。”
“张大人客气了。”叶归尘还礼,心中却暗自琢磨。礼部主事来迎接,规格不算低,但也不算高。这是个什么意思?
张怀德打量着叶归尘,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面前这个年轻人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相貌英俊,气度沉稳,举手投足间透着股子说不出的从容。
“将军一路辛苦了。”张怀德笑道,“官家得知将军到京,龙颜大悦。只是眼下朝中事务繁忙,传召还需等些时日。”
“应该的。”叶归尘淡淡回应,“官家日理万机,臣岂敢催促。”
张怀德心中暗赞,这小子倒是不急不躁。他试探道:“将军在西北军中屡立奇功,朝中诸公都很关注。不过嘛…”
“不过什么?”叶归尘问。
“不过将军白身封将,确实引起了不少议论。”张怀德皮笑肉不笑,“毕竟朝中规矩向来严格,破格提拔这种事,总有人要说三道四的。”
叶归尘心中冷笑。这是在给我下马威呢。
“议论就议论吧。”他淡然道,“清者自清,无愧于心便是。”
张怀德一愣,没想到叶归尘回应得这么平静。他继续道:“还有啊,将军赠与苏学士的那首《送别》,现在可是传遍了京城。文人墨客们都说将军才华横溢,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过誉了过誉了。”叶归尘摆手,“不过偶然得之,当不得真。”
同时心中暗道:“这苏轼可真是个大嘴巴子,都离开京城,还能往京城传递消息!”
“将军谦虚。”张怀德笑容更盛,“这几日,城中好几家王公贵族都要办文会,请柬都送到驿馆了。看来将军这次进京,可要忙得很呢。”
叶归尘眉头微挑。文会?
这些达官贵人突然对他这么感兴趣,怕是没安好心。
“既然是文会,那自然要参加。”他说道,“不过眼下初来乍到,还是先安顿下来为好。”
“将军说得对。”张怀德点头,“驿馆都安排好了,就在前面不远。只是…”
“又怎么了?”
“吏部那边对将军的官职还在商议。”张怀德压低声音,“蔡学士说,将军虽然品级已定,但是官职事关重大,需要慎重考虑。所以将军暂时还得在驿馆等候。”
叶归尘心中一动。蔡学士?那不就是蔡京吗?
看来这位权倾朝野的大人物,对自己的任命有不同看法啊。
“蔡学士考虑周全,臣理解。”叶归尘拱手,“那就有劳张大人了。”
张怀德本以为叶归尘会急躁不满,没想到他竟然如此淡定。这份城府,确实不像个毛头小子该有的。
“将军请随我来。”张怀德在前引路。
一行人穿过宣德门,踏上汴京的青石大街。街道宽阔整洁,两旁商铺林立,酒楼茶肆挂着各色幌子。
叶归尘暗自观察,这汴京确实繁华,不愧是当世第一大城。
“张大人。”叶归尘忽然开口,“朝中对西北战事,都是什么看法?”
张怀德脚步一顿。这个问题可不好答。
“将军何出此言?”
“我在军中听说,朝中对是否继续用兵,意见不一。”叶归尘说得很直接,“有人主战,有人主和,是这样吗?”
张怀德额头冒汗。这小子怎么问得这么直接?
“朝中大事,下官不便多言。”他推脱道,“不过将军既然立下大功,自然会有公论。”
“公论?”叶归尘冷笑,“张大人觉得,什么是公论?”
“这个…”张怀德被问得无言以对。
叶归尘不再追问,心中却已有了判断。
看来朝中的派系斗争比他想象的还要激烈。自己这个从西北来的武将,怕是要被卷入其中了。
“到了,就是这里。”张怀德指着前方一座宅院,“这是礼部专门安排的驿馆,将军请进。”
叶归尘抬头看去,门楣上写着“迎宾馆”三个大字。院子不大,但收拾得很整洁。
“多谢张大人安排。”叶归尘拱手道别。
“将军客气。”张怀德擦了擦汗,“那下官就告辞了。有什么事,尽管吩咐馆驿的人。”
目送张怀德离去,叶归尘这才进了院子。
驿馆管事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姓刘,恭恭敬敬地迎上来。
“小的给将军请安。”刘管事躬身施礼,“房间都收拾好了,将军请看看是否满意。”
叶归尘随他进了正房。房间布置简洁,床铺桌椅一应俱全,还摆着几盆鲜花。
“不错。”叶归尘点头,“对了,刚才那位张大人说有请柬送来了?”
“是的是的。”刘管事忙不迭地从袖中掏出几张请柬,“这几日陆续送来的,都在这里。”
叶归尘接过一看,足足有七八张之多。
第一张是开封府尹范纯礼府邸的,邀请他参加明日的诗会。
叶归尘眼皮一跳,范纯礼?难道是范仲淹的第三个儿子?
第二张是太师蔡京府上的,说是要为他接风洗尘。第三张是…
叶归尘越看越觉得有趣。这些人邀请他的理由都差不多,不是什么文会就是接风宴,但背后的目的呢?
“将军,还有一样东西。”刘管事又掏出一个小包裹,“这是一位公子让小的交给您的。”
“什么公子?”
“说是姓高,其他的小的也不清楚。”
叶归尘接过包裹,里面是一本册子,封面写着“汴京名士录”。翻开一看,里面详细记录了汴京城中各路名流的背景、喜好、人际关系。
“有意思。”叶归尘心中暗道,“这是有人要帮我啊。”
册子最后一页夹着一张纸条:叶兄台鉴,京中水深,此册权作参考。异日得见,当面详谈。高俅拜上。
“高俅?”叶归尘眯起眼睛,“这个名字怎么这么耳熟…”
他仔细回想,猛然想起。高俅!那个在足球方面很有天赋,后来发迹的高俅!
“这家伙现在还没发达,所以才会主动示好?”叶归尘琢磨着,“看来我这个从天而降的武将,确实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天色渐晚,叶归尘坐在房中,仔细研究着那本名士录。
朝中的形势比他想象的复杂得多。以蔡京为首的新党把持朝政,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虽然现在势弱,但影响力依然不小。而他这个没有根基,突然冒出来的武将,显然成了各方争相拉拢的对象。
“看来这趟汴京之行,不会太平静啊。”叶归尘合上册子,望着窗外的夜色,“不过也好,越乱越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