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西市区,地处辽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东北岸,大辽河入海口处,是营口市主城区之一。其行政区划总面积316.93平方公里 ,其中西市区老城区39.74平方公里,大水塘村5.48平方公里,老二道镇9.76平方公里,产业基地261.95平方公里。截至目前,西市区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清华街道、滨海街道、得胜街道、五台子街道、渔市街道,包含32个社区、5个行政村 。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西市区是营口城区的发祥地,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三国时期,此地被称为“辽口”,两晋时期为“历林口”,辽代称作“大口”,明代名为“梁房口”,清代则是“没沟营” 。无论朝代如何更迭,西市地域始终是设关置卡的通海要处 。
1861年,营口港开埠,西市迅速成为连接关内外的经济贸易中心,享有“关外上海”的美誉 。开埠后的西市,河面“舳舻云集、日以千计”,中外轮帆交织,航运文化蓬勃发展 。中外并陈于埠头,民居与洋房毗连,建筑文化尽显中西合璧之美 。南北客商汇聚,贸易云集,以“大屋子”为代表的商贸文化饮誉华夏 。炉银和过炉银制作为独立的货币单位,不仅推动了营口经济发展,还影响了整个东北的金融市场 。宗教文化也在这里异彩纷呈,儒、释、道与基督、天主、伊斯兰教并存 。
西市区在多个领域开东北近代之先河。1861年开埠时,首任英国领事密迪乐在居处院墙测试温度,开启东北近代气象观测;中日甲午战争中,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十字医院,日俄战争时成立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个地方分会;中国近代邮政也最早在此出现,驰名百余年的“大龙邮票”率先发行 。
在历史长河中,西市区还发生过一些着名事件,如1934年的营口坠龙事件。当年夏天,大雨连绵40多天,8月8日天晴后,一农户在辽河苇塘发现一体长三丈、有角两只的“巨龙”遗骨,《盛京时报》以“天龙降”“营川坠龙”为题连续报道,东北各地民众纷纷前来“观龙” 。
二、街道办事处简介
清华街道
清华街道下辖永强社区、向阳社区、通惠社区、辽河社区、立新社区、平安社区 。这里生活气息浓厚,社区配套设施较为完善,有各类商店、超市,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街道内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交通便利 。
滨海街道
滨海街道辖16个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涵盖金牛山社区、风光社区、万都社区等 。该街道靠近海边,拥有美丽的海景资源,部分区域还保留着自然的湿地景观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滨海街道新建了许多住宅小区,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同时,这里也分布着一些企业,涉及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 。
得胜街道
得胜街道有得胜社区、发明社区、新腾达社区、红运社区 。街道内商业较为繁荣,有各类商业街和市场,如得胜市场,这里商品种类丰富,从新鲜的蔬菜水果到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得胜街道的教育资源也不错,有多所学校,方便孩子上学 。
五台子街道
五台子街道包含建新社区、鸿大社区、华安社区、相和社区 。该街道以居住功能为主,环境安静舒适,绿化较好 。周边有公园等休闲场所,如镜湖公园,为居民提供了散步、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
渔市街道
渔市街道辖渡口社区、西大庙社区、西环社区、西市场社区、河北社区 。这里靠近辽河,渔业资源丰富,曾经是营口重要的渔市所在地 。如今,虽然传统渔业有所变化,但依然保留着浓厚的渔家文化氛围 。西大庙就位于渔市街道,是营口的重要文化古迹 。
三、必游景点
辽河老街
辽河老街位于西市区渔市街道办事处境内,辽河大街西段,全长1.3公里 。这里是东北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也是营口的发祥地 。老街两侧保存着30余处百余年的近代建筑,风格兼具中西合璧之美 。漫步老街,仿佛能感受到百年前商贸繁荣的景象 。这里有曾经的商号、银号旧址,如上海瑞昌成总号营口分号旧址、兴茂福等,见证了营口近代商业的辉煌 。如今,老街上开设了许多特色店铺、餐厅、咖啡馆,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纪念品、品尝当地美食,体验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 。
西炮台遗址
西炮台遗址是近代海防军事工程,经历了120多年的风雨 。它位于西市区渤海大街西段,始建于1882年(光绪八年),1888年建成 。西炮台由围墙、护台壕沟、护台城墙、城门、影壁墙、蓄水池、水洞、吊桥、军械库、营房、炮台等部分组成 。它是营口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近代中国的海防历史,感受当年抵御外敌的壮烈场景 。站在炮台上,还能眺望渤海,欣赏美丽的海景 。
西大庙
西大庙即营口天后宫,是营口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它始建于1730年(清雍正八年),是东北地区妈祖信仰的重要场所 。庙宇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内部供奉着妈祖神像 。每年妈祖诞辰等重要节日,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吸引众多信众和游客前来 。西大庙周边还有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店和小吃摊,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特色手工艺品,品尝营口的传统小吃 。
四、民俗风情
西市区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在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当地居民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一家人团聚吃年夜饭 。元宵节时,有热闹的花灯会,各种造型精美的花灯挂满街头,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等表演 。
西市区的渔业文化也深深融入当地民俗 。过去,渔民出海前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平安和丰收 。如今,虽然渔业生产方式有所改变,但一些传统的渔家习俗依然保留 。例如,在开海节时,会举办盛大的庆典,庆祝渔业丰收,展示渔家文化 。此外,西市区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如剪纸、面塑等 。剪纸艺人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题材涵盖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 。面塑则以面粉为原料,通过艺人的巧手塑造出各种形象,色彩鲜艳,造型逼真 。
五、特色美食
营口大酱
营口大酱是西市区的特色美食之一,也是营口地区的传统调味品 。它以优质大豆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酿造而成,味道浓郁醇厚 。营口大酱可以直接蘸食蔬菜,如大葱、黄瓜等,也可以用来制作各种菜肴,如大酱炒鸡蛋、酱骨头等,为菜肴增添独特的风味 。
海蜇
营口的海蜇产量大、质量好,西市区的餐桌上自然少不了海蜇这道美食 。海蜇可以凉拌,搭配黄瓜、胡萝卜等蔬菜,加入醋、糖、蒜末等调料,口感爽脆,味道鲜美 。也可以用来煲汤,如海蜇瘦肉汤,营养丰富 。
虾爬子
虾爬子是渤海湾常见的海鲜,在西市区深受人们喜爱 。虾爬子肉质鲜嫩,营养丰富 。常见的做法有清蒸虾爬子,能最大程度保留其原汁原味;椒盐虾爬子则口感酥脆,香味四溢 。吃虾爬子时,需要小心剥开外壳,品尝里面鲜美的虾肉 。
六、旅游指南攻略
最佳旅游时间
西市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最佳旅游时间为夏季和秋季 。夏季(6 - 8月)天气较为炎热,但可以前往海边游玩,享受海滨风光,还能品尝到各种新鲜的海鲜 。秋季(9 - 10月)天高气爽,气候宜人,适合游览辽河老街、西炮台等景点,此时也是品尝营口特色水果的好时候 。
交通方式
- 外部交通:西市区交通便利,距离营口兰旗机场较近,可乘坐机场大巴或出租车前往市区 。营口站和营口东站有往返全国各地的火车和高铁,从周边城市如沈阳、大连等地乘坐高铁前来十分便捷 。此外,沈海高速公路等多条公路干线经过西市区,自驾或乘坐长途汽车也很方便 。
- 内部交通:西市区内公交系统较为发达,有多条公交线路连接各个景点和主要区域 。出租车也是常见的出行方式,方便快捷 。如果想要更自由地游览,还可以选择共享单车 。
住宿推荐
- 高档酒店:推荐位于市区繁华地段的酒店,如靠近辽河老街或西炮台的酒店,这些酒店设施齐全,服务周到,能提供舒适的住宿体验 。价格一般在500元以上每晚 。
- 经济型酒店:在各个街道办事处附近都有一些经济型酒店和快捷酒店,价格相对较为亲民,每晚200 - 400元不等 。这些酒店虽然价格较低,但基本的住宿设施也能满足游客需求 。
- 民宿:如果想体验当地的生活氛围,可以选择辽河老街或滨海街道的民宿 。民宿的装修风格多样,有的还能欣赏到美丽的河景或海景 。价格根据房间类型和季节有所波动,一般在150 - 500元每晚 。
行程规划
- 一日游:早上前往辽河老街,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欣赏近代建筑,购买纪念品 。中午在老街上的餐厅品尝营口特色美食,如营口大酱系列菜肴、海鲜等 。下午前往西炮台遗址,参观海防军事工程,了解近代历史 。晚上在西市区的夜市品尝小吃,感受当地的夜生活 。
- 两日游:第一天按照一日游的行程游览辽河老街和西炮台遗址 。第二天早上前往西大庙,参观庙宇,了解妈祖文化 。之后前往滨海街道,欣赏海景,在海边游玩 。中午在附近的海鲜餐厅品尝新鲜的海鲜 。下午可以去镜湖公园或其他休闲场所放松身心 。
注意事项
- 夏季前往海边游玩时,要做好防晒措施,携带防晒霜、太阳镜、遮阳帽等 。同时,要注意海水涨落时间,避免在危险区域停留 。
- 在品尝海鲜时,要选择新鲜的食材,避免食用变质海鲜导致肠胃不适 。如果对海鲜过敏,要提前告知餐厅服务员 。
- 参观西炮台遗址等历史文化景点时,要遵守景区规定,不要随意触摸文物和破坏设施 。
- 西市区的公共交通运营时间有限,如果晚上出行,建议提前了解公交末班车时间,以免耽误行程 。
营口市西市区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俗风情和诱人的特色美食,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 。无论是追寻历史的足迹,还是享受海滨的惬意,亦或是品尝美食,西市区都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为游客带来难忘的旅行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