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基地灯火通明,训练场上空还残留着白日展示时的能量余波,在空气中形成细微的电流波动。齐墨站在会议厅外的露台上,望着远处那片刚刚签署合作意向书的土地,脑海中回响着今天几位地方代表在参观后说的一句话:“这不是玄学。”
他嘴角微微上扬,手指轻轻摩挲着栏杆边缘。
林然从身后走来,手里拿着一叠文件,“资金方面已经有了初步方案,政府愿意提供初期拨款,但需要我们提交一份完整的学院建设规划。”
齐墨点头,目光未移:“场地呢?”
“几个候选地点都在评估中,一个靠近城市中心,便于资源调配;另一个偏僻一些,更适合封闭式训练。”林然顿了顿,“你倾向于哪个?”
齐墨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我们要建的不是一座普通学校,而是一个真正能承载传承力量的地方。它要足够安静,也要足够稳固。”
林然翻动着手中的资料,“那就选郊区那个旧科研基地吧,废弃多年,地基还在,改造成本比新建低。”
齐墨终于转过身来,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好,先定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团队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设计图纸、预算核算、施工安排……每一项都像是一块拼图,慢慢填补出这座即将诞生的学院轮廓。
而在外界,关于“传承力量”的讨论仍在持续发酵。几家主流媒体开始尝试用更理性的角度分析这种新出现的能力体系,而一些学术机构也悄然发来了合作意向——他们想了解,这些看似超自然的现象,是否真的可以被系统化研究。
于是,第二阶段的工作开始了。
齐墨亲自邀请了几位在认知科学、神经心理学、教育学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将他们带入基地的训练区,让他们亲眼见证学员们如何通过意识引导稳定情绪、控制能量流动。
一位年近六十的心理学教授站在模拟环境中,看着一名年轻学员仅凭意念就让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形,神情复杂。
“这不仅仅是心理暗示。”她低声说道,“它涉及到某种深层次的神经反馈机制。”
齐墨站在她身旁,轻声道:“所以我们才需要你们。”
当天晚上,一场闭门研讨会召开。十几位专家围坐在会议桌前,围绕教学计划展开了激烈讨论。
有人主张以传统课程为基础,逐步引入意识训练模块;也有人认为应彻底打破现有教育框架,建立一套全新的学习体系。
争论持续到深夜,直到齐墨起身,敲了敲桌面。
“我们不是在复制过去,也不是在创造奇迹。”他环视全场,“我们是在建立一种新的可能性。”
他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这段时间的思考与实验数据,“从基础冥想到能量感知,从情绪管理到群体同步,这些能力不是天赋,而是可以训练的技能。”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坚定,“我们需要的,不是统一的答案,而是共同探索的方式。”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随后,几位原本持反对意见的专家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参与课程体系的制定。
教学大纲雏形初现。
而随着各项工作的推进,传承学院的轮廓也逐渐清晰。
选址确定,建筑图纸完成,第一批行政人员到位,甚至连教职员工的招募标准也出炉:除了基本的教学能力,还需具备一定的意识适应性测试成绩。
齐墨亲自监督每一项细节,确保这个未来承载传承力量的地方,不会偏离初衷。
揭牌仪式那天,阳光洒在重新修缮过的主楼前,金色的院牌在风中反射出柔和的光。
人群聚集在广场上,有来自政府的官员、有合作企业的代表、也有慕名而来的学者和记者。
齐墨站在台前,手中握着剪彩的红绸。
就在剪刀即将落下的一刻,一名工作人员悄悄递来一个包裹。
他接过,低头打开一角,里面是一份装帧精致的信件,附着一张卡片:
“期待与传承学院的进一步合作。”
落款处没有署名,只有一枚暗红色的徽章图案。
齐墨微微眯眼,将信封收起,面上不露声色。
剪刀落下,红绸飘落。
“传承学院,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