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里所有能上的锁都被小圆给锁上了,张小茸依然觉得不放心,让李闲把沙发推过来堵住房门。
李闲虽然觉得有这么多锁足够了,真有疯子杀人也没有道理只盯着一扇打不开的门使劲。这又不是在拍摄恐怖电影。
不过小茸姐既然害怕,那也没必要去掰扯这东西,让他搬他就搬好了,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于是把房间里最大的沙发挡在门口之后,李闲便拎起刚买回来的食材进了厨房。
张小茸则是趁着这个时间,再次拨通了好友刘倩的视频电话,把刚刚在楼下看到的事情给她讲了一遍。
刘倩听到张小茸的讲述后,反应可比张小茸大多了。
张小茸才在这里住两天,她可是住了三年了,这些年她是天天受到这些邪教分子的骚扰。
之前她还只是觉得麻烦,现在听到这个死了一屋子人的消息,则是让她瞬间感觉到不寒而栗。
她甚至都有心过完年不再回棒子国了,直接花钱和经纪公司解约得了。
当然这种事也不是不行,那就要看张小茸能不能掏得出来这一笔钱了。
而以棒子国一贯的做法来看,这笔钱估计能有个八九位数,毕竟刘倩已经和经纪公司续约过两次了。
这种经纪合约每续约一次,明星自身的待遇就会上涨一个台阶,但相应的违约金也会翻着跟头上涨。
现在棒子国很多小经纪公司就是靠这个违约金吃饭的。
有良心一点的,要的是接手经纪公司的钱,没良心一点的,那就要这些小明星父母们的钱了。
那操作手法本质上就是诈骗,但偏偏所有行事都还在合同范围之内,这些明星要么拿着微薄的收入熬到解约,要么就自己掏钱买断合同。
总之棒子国娱乐圈的黑暗,只有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李闲这边刚刚把饭煮上,菜切好,还没有开始炒的时候,张小茸就已经和刘倩打完了视频电话。
打完电话的张小茸多少还是有点害怕,便起身来到了厨房,也不顾客厅里还有两个人,看到李闲把菜刀放下之后,便轻轻的趴在了他的背上。
把脸颊贴住李闲的后背,听着李闲强劲有力的心跳声,心里不安的感觉才渐渐的消散了一些。
张小茸轻声的说:“有你在身边真好。”
李闲把手上的水渍擦了擦,转过身将她抱在了怀里,在她的额头上吻了一下。
“在你身边我也很开心。”
两人的声音并不算大,但房间里静悄悄的,客厅里的两个姑娘把两人的对话听了个清清楚楚。
小圆撇着嘴,神色古怪的无声学着李闲所说的话。
虽然小圆的模样还挺可爱的,哪怕是作怪的学李闲的模样依然挺可爱的,可是这番做派还是换来了刘芳的一记白眼。
刘芳虽然身为张小茸最信任的助理,可她本人却没有什么倾向性,反而觉得张小茸和李闲两人还真是天作之合。
平时都是张小茸在照顾李闲,可偶尔张小茸使小性子的时候,李闲还能配合着她一起。就这个合拍的劲头,两人不在一起简直天理难容。
没错,刘芳是一个妥妥的cp党。甚至还是两人cp党的官方党魁之一!
这个秘密她连张小茸都没有告诉,悄悄的自己藏在了心里,还有什么是比现场吃瓜还让人过瘾的呢。
当然,刘芳虽然喜欢现场吃瓜,但她的职业素养还是很高的,瓜可以悄悄的吃,料是不可能从她这边放出去一点的。
这种只有自己吃瓜的感觉虽然有些遗憾,但只要她能一直占着这瓜田,这点遗憾也就不算什么事了。
李闲菜做得很快,不过等电饭锅里的米饭煮熟多用了一会儿时间。
等所有饭菜都端上餐桌的时候,时间已经是半个小时之后了。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冷静,张小茸和刘芳小圆三个人的紧张情绪已经平复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八卦之心。
四个人各盛了一碗米饭,守着李闲费尽脑细胞整出来的四菜一汤,一边吃着饭一边听着小圆之前在楼下打听回来的情报。
小圆:“楼下的大妈说,那个杀人的刚刚已经被警察带走了,他好像也是那个教派当中的一员,之前大妈们还看到过好几次杀人犯和这些教徒一起做活动。”
刘芳:“那怎么还把人都给杀了?”
小圆:“那就不知道了,不过大妈们说参加聚会的人没有都杀完,跑出来的那个杀人犯都没有追。也不知道那些死在屋子里的人为什么都不跑。”
张小茸:“都是邪教信徒早就被洗脑了,这种人的心思谁能猜得到。”
小圆疯狂点头,圆圆的小脸蛋都抖了起来。
三个姑娘说得热火朝天,可李闲却听得有些心不在焉,总觉得这个故事好像在哪里听过一样。
李闲:“你说这个人最后被警察带走了?他就没跑?”
小圆点了点头,把嘴里的米饭咽下后才继续说道:“嗯,那些阿姨说这个人被抓的时候一点都没有反抗,被押到警车里的时候,他还大声的喊他为民除害了。”
李闲:嗯……这故事好像更熟悉了……
小圆没注意到李闲的表情,继续说着:“听说这个杀人犯之前也不是什么好人来的,是个附近出了名的小混混。”
李闲这次通透了:“这不是周处除三害吗?”
张小茸有些惊讶的转头看向了他,很明显看出来李闲这是又有新灵感了。
而小圆则是一脸的莫名:“什么周处除三害啊?那个杀人犯好像不叫周处,叫嫖什么来着。”
李闲现在脑子里全是关于周处除三害这个电影的剧情,完全没有注意到小圆说了些什么。
倒是张小茸轻轻的用手指戳了小圆脑门一下:“让你平时多读书,你就玩一些有的没的。周处除三害是一个民间传统故事。”
张小茸只说了这么多,实际上她知道的也只有这么多,毕竟这故事还是挺偏门的,她也只是看老张书的时候偶尔翻到过一次,要不是记忆力惊人的话,这会儿她怕是根本就想不起来这个典故。
这时李闲接着说道:“这是一个记录在世说新语里的预言故事。说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一个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