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年间,江南有一处名为“镜湖”的湖泊,湖水清澈如镜,四周青山环绕,风景如画。传说每逢月圆之夜,湖面便会浮现奇异景象——倒映的不是岸上的山水亭台,而是一个个陌生却又似曾相识的世界。
镇上百姓都说,镜湖是通往“水月境”的门户,那是另一个世界,映照着人心中最深的执念。尤其是痴情人,若在月圆之夜独坐湖畔,便能从倒影中窥见与爱人相守的另一种人生。可没人知道,那些美丽的幻境背后,藏着吞噬魂魄的危险。
这年中秋,镜湖边来了个书生,名叫柳清寒。他二十出头,眉目清秀,却神色忧郁,怀里总揣着一封泛黄的信笺。他在湖畔租了间小屋,每日除了读书,便是坐在湖边发呆,望着湖水出神。
镇上的人很快打听到,柳清寒是为了一个叫苏婉儿的女子而来。三年前,苏婉儿本是他的未婚妻,可就在成亲前夕,她突然病逝,柳清寒悲痛欲绝,从此浪迹天涯,直到近日才回到江南,寻到镜湖这个地方。
“听说这镜湖月圆之夜能照见未竟之事,柳公子可是想再见婉儿姑娘一面?”有邻居好奇地问。
柳清寒苦笑:“三年了,我日日夜夜梦见她,可醒来却是一场空。若真有水月境,哪怕只见她一面,我也死而无憾。”
中秋那夜,月色如洗,镜湖泛着银白色的光芒。柳清寒独坐湖畔,捧着那封苏婉儿生前写给他的信,轻声念道:“清寒,若我先你一步离去,莫要太过悲伤。来世若有缘,我仍愿嫁你为妻……”
他的声音哽咽,泪水滴落湖中。忽然,湖面泛起涟漪,一轮明月倒映其中,却渐渐扭曲变形,化作一幅陌生的画面——
那是一间温馨的闺房,苏婉儿穿着大红嫁衣,笑盈盈地望着他。柳清寒怔住了,这不是现实,因为婉儿早已不在人世。可画面中的她如此鲜活,仿佛触手可及。
他鬼使神差地伸出手,湖水泛起波纹,画面中的婉儿竟对他伸出了手!柳清寒心头狂跳,不由自主地站起身,踏入湖中。冰冷的湖水没过他的脚踝,可他却感觉不到寒冷,只觉得一股奇异的力量牵引着他,一步步走向湖心。
湖面的倒影越发清晰,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与婉儿拜堂成亲,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柳清寒沉醉其中,眼中闪烁着痴迷的光芒。
就在这时,湖水忽然沸腾,一道幽蓝色的光芒从湖底升起,化作一个朦胧的人影。那影子似女非女,面容模糊,却发出空灵的声音:“痴儿,你可愿留下?”
柳清寒痴痴地望着倒影中的婉儿,喃喃道:“我……我想留下。”
“一旦踏入水月境,魂魄便永世不得超生。”那声音幽幽道。
柳清寒猛然清醒,想起镇上人的警告。可眼前的幻境太过美好,他舍不得放手。他咬咬牙,一步步走向湖心,湖水已没过他的胸口。
“清寒!”远处忽然传来一声呼喊。
他回头一看,竟是苏婉儿的贴身丫鬟小翠!她提着灯笼,踉踉跄跄地跑来,哭喊道:“公子!您不能跳湖啊!小姐她……她临终前让我告诉你,她不愿见你如此痛苦,只愿你好好活下去!”
柳清寒浑身一震,脑海中闪过苏婉儿临终前的笑容。她明明那么温柔,又怎会忍心看他沉沦?
“可是……我只想再见她一面……”他声音颤抖。
小翠哭道:“小姐说过,真正的相守不在来世,而在心中!公子若真为她好,就别被幻境迷惑!”
湖心的蓝光忽然剧烈晃动,仿佛在愤怒。柳清寒深吸一口气,猛地转身,踉跄着跑上岸。当他回头望去时,湖面已恢复平静,仿佛一切只是幻觉。
此后,柳清寒再也没靠近过镜湖。他在镇上住了下来,帮小翠料理苏婉儿的遗物,并将她的骨灰带回故乡安葬。
第二年中秋,有人看见柳清寒站在镜湖边,望着湖水微笑。可这一次,他没有踏入湖中,只是将一封信轻轻放在岸边,然后转身离去。
据说,那封信里只有一句话——
“婉儿,我终于明白,真正的相守,不是困在幻境里,而是活在彼此的心中。”
从此,镜湖的水月境再也没出现过。有人说,柳清寒的执念太深,连水月境都吞噬不了他;也有人说,他放下了执念,水月境便失去了力量。
唯有那轮明月,依旧年年岁岁,映照着镜湖的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