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座小村子,背靠着青竹山,村前卧着一汪镜湖。这湖奇得很,水深不过三尺,却清得能照见云影鸟翅,连游鱼的尾巴摆一下,波纹都要绕着圈儿荡开半里地。村里老人都说,湖底住着位\"倒影娘子\",专替人圆未圆的缘法——不过这事儿,得从光绪年间说起。
那年春上,村里来了个画师,姓周,二十来岁,背着个蓝布包袱,里面裹着笔墨纸砚。他在湖边搭了间草棚,说是要画够百张湖景图,换些盘缠回京城。周画师手巧,落笔能把湖水的涟漪画得像活的,远近的姑娘媳妇都爱蹲在他棚子边看他画画,尤其是村东头的莲妹子。
莲妹子生得俊,眉毛细得像湖边的柳叶,笑起来梨涡能盛住半湖水。她常挎着竹篮来湖边采莲,总往周画师那儿凑,却又不敢多待,只拿眼角偷瞄他调色。周画师也留意到了,这姑娘每回经过,他笔下的荷叶总比旁日多了几分柔媚,水鸟的翅膀也总朝着她站的方位歪。
偏巧这日晌午,周画师正对着湖面描摹,忽觉水面有异——本是平如镜的湖水,竟起了细密的波纹,像有人用指尖在水面轻轻划字。他凑近些看,波纹竟慢慢聚成一行小字:\"画中人可愿见我?\"
周画师惊得笔都掉了,抬头四顾,湖边只有柳树和芦苇,哪来的人?再看水面,波纹又散作碎银,只余下自己的倒影,正歪着头冲他笑。他猛然想起老辈说的\"倒影灵\",说是极清的湖水积了千年人气,倒影能成精。当下便跪在湖边,对着水面作揖:\"小友若有灵,不妨显个明白。\"
水面立刻起了变化。周画师的倒影先是歪了歪脑袋,接着抬手比划——竟是用倒影的手势,比了个\"莲\"字!他再看远处,莲妹子正站在芦苇丛里,脸红得像刚摘的映山红,竹篮里的莲蓬都掉了一地。
打那以后,周画师和倒影灵成了\"笔友\"。倒影灵没法说话,却能通过水面传字:清晨画师磨墨时,波纹会组成\"今日画莲\";晌午他歇晌,波纹又变成\"莫画我影\"。最奇的是,周画师若对着水面念诗,倒影里的自己便跟着吟诵,声音像风吹过竹帘,清凌凌的。
月余后,周画师终于明白:倒影灵爱上了他的倒影。它说,自己在镜湖底困了百余年,看遍人间聚散,唯独这画师的倒影像活的,有温度,有烟火气。它求画师帮个忙——让它看看,真正的人间情爱是啥模样。
周画师犯了难。倒影灵说,只需他画一幅\"心尖上的人\",画的时候把心思全注进去,那画便会成了引子。他左思右想,想起莲妹子总在他画画时偷偷往他茶里添野菊花,想起她采莲时总留朵最大的荷花在他棚子门口,想起昨日她见他被蚊虫咬了,竟用荷叶揉碎了敷在他腿上......
那夜,周画师在湖边点了盏油灯,铺开宣纸。他画莲妹子的眉,画她的眼,画她笑起来时嘴角的小梨涡,连她裙角沾的泥点都细细描了。画到最后,他忽然想起倒影灵说的\"理想实体\"——或许这姑娘,便是它藏在湖底千年的盼头?
画成时,东方刚泛白。周画师正盯着画发怔,忽觉一阵风来,画中女子竟走了出来!她穿着月白衫子,裙角沾着几点湖水,冲他福了福身:\"小友笔下生花,小女子名唤阿莲,本是镜湖边上采莲女......\"
话音未落,湖面\"哗啦\"一声,倒影灵的波纹猛地炸开,化作点点星光钻进画里。周画师慌忙去看,只见画中阿莲的身影淡了几分,而原本空无一物的画卷右下角,多了行小字:\"缘法已了,谢君成全。\"
后来周画师才知道,那夜阿莲走后,镜湖的波纹整整响了半夜。等天亮时,莲妹子来湖边找他,手里捧着朵并蒂莲,脸红得像要滴出血:\"昨夜......我做了个怪梦,梦见镜湖里有个穿月白衫子的姑娘,说要替我谢你......\"
再后来,莲妹子和周画师成了亲,在湖边盖了间青瓦屋。每年端午,他们都会在湖边放盏荷花灯,说是给倒影灵照路。
只是没人想到,这故事还有后半段。
光绪二十年大旱,村里三个月没下一滴雨。镜湖的水干得见底,露出白花花的湖底,连周画师画的那些湖景图都蒙了灰。村民们背着香烛去龙王庙磕头,莲妹子也跟着去了,怀里还揣着那幅旧画。
那天夜里,莲妹子做了个梦。梦里有个穿月白衫子的姑娘,站在干裂的湖底,轻声说:\"我来救大家。\"第二日清晨,村民们发现,干涸的湖底竟浮起一面水镜,镜中站着那个画中女子。她抬手往天上一指,顿时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下来,直下了三天三夜。
雨停后,湖水涨得满满的,镜面般平。莲妹子去寻那幅画,却发现它不知何时化作了白纸,只在背面留着几个淡得几乎看不见的字:\"千年倒影,换得人间一场雨。\"
后来村里流传开一桩奇事:镜湖里住着位倒影媒,专替人圆未圆的缘,用一场雨换一段情。有人去湖边烧纸祭拜,却再没见着那穿月白衫子的姑娘——不过每年端午,总有人看见湖面上漂着朵并蒂莲,花瓣上凝着水珠,像谁落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