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终年雾气缭绕,旧巷的砖墙浸润出墨绿的苔痕。陈默踩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全身都响的老旧单车,车筐里塞满挂号信、催费单与五彩促销广告。他是榕城最普通的邮差,唯一的特别,是他那张木讷的脸很少显露情绪——无论是老太太无理取闹的斥责,还是小孩塞给他的廉价水果糖。
但这天,雾气浓得出奇,像化不开的灰棉絮。陈默迷了路,拐进一条从未见过的旧巷尽头。一座突兀的建筑伫立眼前:飞檐翘角被厚厚的霉斑覆盖,牌匾斜挂着,字迹漫漶不清,只勉强辨出“xx邮站”的轮廓。空气里弥漫着陈腐纸张混合着某种奇异的、如同雨后菌菇般的湿润甜香。
“送错了地方啊……”陈默自语,正准备掉头。吱呀——那扇仿佛被虫蛀空的大门突然自己开了条缝,一只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枯瘦如鸟爪的手伸了出来,手里攥着一封信。信封很轻,泛着淡淡的米黄色,没有任何字迹,封口处盖着一枚褪色的、模糊似章鱼的红色火漆印。
“今日签收。”门缝里传来一个嘶哑、不带任何起伏的声音。
鬼使神差地,陈默接过了那封“无字信”。一股冰冷的滑腻感瞬间从信封渗入指尖,仿佛活物。木门砰地关上,再无动静,只留下那菌菇般的甜香萦绕不散。陈默低头,手中的“无字信”信封上竟浮起一个名字:榕溪巷27号,李守仁(寿限三刻)。
榕溪巷27号是一座破败的老院。开门的是个佝偻的老头,浑浊的眼睛盯着陈默:“谁的信?”
陈默递出无字信:“您的。李守仁?”
“是我。”老头嘟囔着接过信,枯指摩挲着空白的信封,竟愣在原地,一滴浑浊的老泪毫无征兆地滚落,砸在信封上。
“爷爷?”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从屋里探出头,担忧地看着他。
就在泪珠触到信封的瞬间,异变陡生!那封无字信竟像吸水的海绵,瞬间将泪珠吸入!旋即,信封表面无端晕染开一片深沉的、近乎凝滞的暗褐色污迹,像一块干涸的血渍,又像一团凝固的墨块。陈默脑中“嗡”地一声,无数混乱、尖锐的片段碎片炸开:
*昏暗的煤油灯下,一个年轻男人(李守仁?)颤抖地在欠条上按下手印…
*大雪封山,病重的女人咳嗽着推开男人试图喂药的手,眼神死寂…
*棺木入土,男人扑在冰冷的土堆上,手指抓出血痕,喉间挤出的不是哭嚎,是绝望到极致的气音…
一枚被当了银元的老银锁照片在炉火里蜷曲…
无边的愧疚、刻骨的无力感、如同溺水般的窒息感……瞬间淹没了陈默!这根本不是记忆,是剥开岁月硬痂后,直接从心脏里挖出的、滚烫的、带着血腥气的痛苦浓缩!
“呜……”李守仁猛地佝偻下去,紧紧攥着那团污渍的信封,泣不成声。他像个孩子,对着陈默抽噎:“谢谢…送它来…压了几十年…痛…终于…轻了点…”
陈默逃也似地离开。身后,小院里传来的,是老人断断续续但如释重负的哭声。而陈默的指尖,那冰冷的滑腻感还在盘绕,木讷的脸第一次露出了剧烈喘息后的惊悸与茫然。他似乎…递出了一块别人心里腐烂的痂。
陈默开始收到更多“无字信”。信无一例外来自那“诡邮站”,收信人遍布榕城:卖花婆对夭折女儿隐忍的思念;沉默的汉子因少年失手误杀伙伴而背负半生的血腥梦魇;酒鬼藏得最深的那次背叛爱人后的悔恨……
每一次触碰签收,陈默都如堕冰窟。信像饥饿的水蛭,贪婪吮吸收信人最深刻的伤痛凝结的“泪水”或“汗珠”,瞬间污染变脏。而陈默被迫同步体验那痛苦的汹涌洪流,像被投入焚化炉又瞬间拉出的铁块。送信之后,那些人如同卸下枷锁,哪怕生活依旧困顿,眼神却多了光亮。陈默却愈发沉默,木讷的外壳下,沉淀着旁人无法察觉的、混合了众多痛苦的灰烬。
他试图将一叠“污信”塞进路边邮筒,邮筒却剧烈痉挛般抖动,将污信尽数吐出。他试图烧毁一封,火焰却被无形的力量强行扑灭,信纸冰凉完好。
“邮差…自有邮路…信自有归处…”那个菌菇甜香中的嘶哑声音偶尔在他送完特别沉重的信后,会在雾气里低语,仿佛无处不在的监工。
一次深夜,追着一封标注“午夜子时”送达的污信(收信人是个即将自杀的破产商人),陈默再次闯入浓雾弥漫的诡邮站区域。这一次,大门虚掩。强忍着心悸,他推开了门。
邮站内部极大,空间感扭曲。没有柜台,没有邮政用品,只有望不到头的、布满孔洞的木质货架。货架上堆叠的不是包裹,而是一个个蠕动的、鼓胀的灰褐色纸袋,无声地颤动着。邮站深处,一个穿着仿佛清末样式、纸扎人一般僵硬袍服的“人”背对着他站着。那“人”毫无生气,细长的手指正小心翼翼地修剪着一盏悬浮在空中的、散发着微弱苍白光芒的纸灯笼。灯笼里没有灯芯,灯壁内部流淌着雾气般的流体。货架深处,更多灰暗的影子在雾霭中沉默飘荡。
“嘶…来早了,信奴。”纸扎袍服的“人”并未回头,声音干涩如摩擦的枯叶,“污信未满,时辰未到。”
“你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要我送这种信?!”陈默质问,声音却因恐惧干涩。
袍服纸人慢慢转过身。它的脸是一张白板,没有任何五官,只有用细细的红色墨线描绘出的、诡异僵硬的微笑轮廓。
“吾乃‘蜃’,暂掌归墟邮站。”它的“脸”微微偏向陈默身侧的货架,声音空洞,“‘信’非吾择。乃此城未了之债、未诉之苦、未偿之痛自凝而生,择人而寄。吾等…只收归流,如河入海。”它的手指轻轻滑过旁边一个不断鼓胀收缩的污秽纸袋,“汝等所弃、所压、所求遗忘之物…乃归墟给养。”
它空洞的“脸”转向陈默,那红线描画的嘴角弧度似乎更深:“汝非寻常邮差,身无浓欲,心门微隙…恰为‘信通’。痛过即忘,汝之幸也。”
“幸运?”陈默看着自己布满细密灰色斑驳痕迹的手指(那是多次触碰污信的残留),想起那些痛苦洪流席卷时的感受,“拿走别人的痛苦…填满这个鬼地方?这叫什么归墟?!”
“蜃”不再言语,只是缓缓举起了手中那盏苍白的灯笼。灯壁里流淌的雾气骤然加速旋转,映照出邮站货架深处堆积如山的蠕动纸袋,以及更深邃、仿佛隐藏着无数扭曲阴影的黑暗轮廓。空气仿佛被压扁,某种难以名状的、饱含饥渴的低频共鸣钻进陈默骨髓。
强烈的直觉警告陈默:不能再待下去了!他几乎是踉跄着退了出去。门外浓雾依旧,邮站大门无声紧闭,菌菇甜香浓烈得令人窒息。
榕城开始变得“干净”。吵架的少了,斗殴的少了,甚至街角那对为鸡毛蒜皮能骂一天的婆媳都变得和颜悦色。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奇怪的“空”与“淡”。人们不再关心社区旧事,老榕树下聚了半个世纪的棋局散了,百年老店的传承故事再无人讲述。连李守仁家的小孙女画出的花,色彩都褪成了寡淡的灰。城市像褪了色的照片,只余动作与呼吸。
陈默承受的压力达到极限。他成了痛苦的“管道”与“容器”,木讷的面具下,裂痕丛生。他开始在梦中看到无数被“蜃”吸入邮站的污秽纸袋,那些被抽离的痛苦化作了滋养邮站深处黑暗粘稠物的养分。每次醒来,他指尖的灰斑就更深一些。
一封印着巨大章鱼火漆、颜色深如凝血的特大号“污信”悄然出现在车筐。签收人是:榕城主事,周正安(寿限:潮涨时分)。
送达地是市政大厅旁一座森严的庭院。接待陈默的周正安五十多岁,保养得宜,眼神锐利而疲惫。他接过那封沉重得如同石块的污信,指尖颤抖。信纸贪婪地吸取了他鬓角渗出的一滴冷汗。
瞬间,陈默如同被投入了酷刑室!
*饥荒年代,担任分发口的年轻干部,亲手将最后一点救命粮调离本村给了更需要的地方…其中就有他饿得浮肿的幼弟…
*弟弟咽气前抓住他的手,干裂的唇嗫嚅着“饿”…那眼神里的茫然和不解成了毒刺…
他爬上高位,用勤政和冷酷掩盖这秘密。权力是更重的砝码、更烫的石块压在上面…
周正安脸上的血色褪尽,肌肉抽搐,攥着瞬间变成一团浓郁粘稠污渍的信封,整个人如遭雷击般瘫坐在太师椅上,发出野兽濒死般的呜咽:“我……我对不起……”
就在他精神崩溃释放出巨大痛苦能量的瞬间,异常发生了!窗外榕城经年不散的雾气骤然翻涌!变得粘稠沉重,隐隐发出闷雷般的低吼!雾中浮现出无数蠕动的灰暗轮廓,潮水般朝着“归墟邮站”的方向涌去!整个邮站区域蒸腾出巨大如磨菇云般的灰黑色蜃气,与城内蒸腾的“遗忘”迷雾遥相呼应,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吸吮这口“大药”!
“潮…涨了!”陈默脑中炸响邮站里那令人骨髓发冷的共鸣频率!他终于明白了!“归墟邮站”不仅吸纳个体的痛苦沉淀物,更利用城中累积的遗忘之“空”作为通道,引发物质层面的雾潮异变!潮汛所至,那些被刻意遗忘的集体伤疤、模糊的城市记忆……将被更彻底的吞噬!榕城将真正沦为一座毫无厚度与韧性、只有躯壳的“空城”!
陈默发疯般冲向诡邮站。这一次,大门洞开!邮站内部的货架剧烈震动,所有污秽纸袋都在疯狂跳动,如同欢呼着归墟盛宴的狂舞!邮站深处,黑暗粘稠如泥潭,其中潜伏的庞大、饥渴的阴影轮廓在灰黑蜃气中若隐若现。
“蜃”悬在半空,那苍白的纸灯笼已膨胀数倍,光壁内翻涌的不再是雾气,而是浓缩如血液般浓稠的、无数痛苦凝结的暗流!灯笼的光芒辐射开,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贪婪地撕扯着窗外汇聚而来的灰雾与雾中隐现的城市记忆残影!
“停下!!”陈默嘶吼,迎着那令人窒息的精神压迫冲上前。
“汝乃信奴…见证即可。”蜃的声音宏大轰鸣,带着非人的漠然。
麻木的面具彻底碎裂,陈默眼中是压抑到极致的疯狂。他并非没有情绪!他只是将那木讷当成了隔绝外界侵扰的甲壳!而此刻,壳碎了,他积存的所有经历过的痛苦——那些不是他自己的,却被迫承受的万箭穿心之痛——轰然爆发!他左手伸出,在蜃惊愕(无面但姿态僵硬)中,狠狠攥住了那悬浮的、巨大的、辐射着可怕光芒的纸灯笼!
“啊——!!”
比之前所有痛苦加起来都要猛烈万倍的冲击!纸灯笼是邮站的核心转化器,也是锚定归墟潮汛的灯塔!陈默握住它的手瞬间焦黑、碳化、剥落!他感觉自己的灵魂正在被活生生碾碎、溶解进那粘稠的、无数人痛苦汇聚的暗红漩涡!
他没有松手。
反而用那只尚存的、布满灰色尸斑般的右手,探向自己怀中——那里有一本皱巴巴、他记录每日送信路线的普通邮差簿!他将邮差簿狠狠拍向那已经攥在左手(左臂已快融化殆尽)的恐怖灯笼!
“要‘空’……拿命换!要‘痛’……拿‘痕’抵!”
用尽最后气力的嘶吼带着血沫喷出!
邮差簿上无数笔迹,是他无数次在城市穿行的路径,是这座城市未被异化前的肌理脉络!那些路线在触碰到灯笼光焰瞬间,竟灼灼发亮,犹如烫金!无数真实的街巷光影、小贩吆喝、孩童笑闹、邻里争执、婚丧嫁娶的烟火气……硬生生从笔记本里炸开!
这不是美好记忆!是城市最鲜活、最“吵闹”也最具韧性的“存在”本身!是与蜃气渴望的纯净“空无”完全相反的“污染”力量!
嘶啦——!
如同滚油泼入火海!巨大的纸灯笼发出刺破耳膜的尖啸!内里浓缩的血色暗流被这狂野、混乱却磅礴的“生者之痕”狠狠冲击!构成灯笼框架的数根细木条瞬间崩断!粘稠的光液(本质是痛苦凝结物)泼洒而出,一部分浇在陈默身上,加速其躯体的消融,更多的则泼在了邮站深处那庞大的、隐没在黑暗中的粘稠阴影轮廓上!
“昂——!!!”一声恐怖到无法形容的、夹杂着痛苦与极致愤怒的咆哮从邮站深渊炸响!整个空间天摇地动!蜃那纸扎的袍服在扭曲的狂乱能量中片片撕裂!
潮退了。
榕城连日放晴,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浓雾散去大半,只残留寻常水汽。那种弥漫全城的、令人不安的“空”感奇迹般消退。争吵声回来了,棋摊重新支起,巷子里孩子的涂鸦也重新变得鲜艳。李家小孙女的画中,新添了几朵亮黄的小花。
“公平秤当铺”换了块寒酸的“寸心阁”小匾,老掌柜换了个木讷笨拙的年轻人。
城南一株百年老槐树下,多了个卖糖画的小摊。糖人飞鸟走兽栩栩如生,摊主是个只剩左臂的沉默青年,右袖空空。他做的糖画常莫名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苦涩后味,如同生活的本色,却又奇异地让人吃过后,觉得心里头淤积的某些东西……松快了些许。
而城市地图上,那条连接市政广场旁边森严大院和城南旧巷区的“迷城小径”,再无人见过。偶尔有人迷路,兜兜转转又会回到原地。据说那条路消失后,市长周正安变得沉默寡言,却一力推动了尘封多年的旧社区档案数字化工程,尤其是记载饥馑岁月那段记录。
归墟邮站的旧址一片狼藉,仿佛遭过一场大火。焦黑的门板上残留着一枚巨大的、炸裂开的章鱼火漆印残迹。废墟深处,纸扎袍服的碎片堆积处,“蜃”那没有五官的空白面孔残片斜插在灰烬里。一只同样由细长焦炭枝节构成的、蜘蛛般精致的义手,小心翼翼地捡起这片残骸。
几不可见的、残留的苍白灯笼碎屑漂浮在空气里,其中极小极碎的一片,被那炭枝手稳稳地拈住。那碎片里,隐约冻结着一点极微弱、却又极顽强的信息微尘——那似乎是一段被浓缩至极致的、由嘈杂喧闹的街巷声、几声孩童的啼哭、车轮压过石板路的钝响、和一个女人压低的啜泣共同编织成的无形片段。一个城市最微不足道却也最坚韧不拔的…生存的噪音。
炭枝指尖拈着这点残片与空白面孔,缓缓没入邮站废墟后更深的、尚未完全消散的雾气中。空气中残留着一点几乎淡不可闻的、菌菇般的湿润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