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凤听张荣英说要找周行秋,吓得连忙摆手。
“妈,妈,你别啊,人家现在也没咋样,我们要这样找上去弄的多难看啊?
而且,人家还一片好心帮我找房子呢,你要闹上去,让周边的朋友还有店里的同事怎么看我啊?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把我给怎么了,到时候那闲话还能听吗?我还要在步行街上班呢,你可不许乱来。”
张荣英的战斗力,这段时间李保凤深有体会,她可不敢啊,人家也就是嘴上花花,说些不着调的,要让她妈找过去,这不是得罪人吗?
那她以后还怎么在店里干,而且和周行秋就在旁边上班吗,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弄太僵了,别说周行秋,就自己也尴尬。
“妈,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你这样弄的好像我回家找妈妈告状似的,都在一处上班,我也不想弄得太难看了,要不以后大家面上都不好过,遇上多尴尬啊,以后我远着他就是了,他再敢说过分的话,我就骂他。”李保凤安抚道。
张荣英见李保凤坚持,也没再说要去找周行秋的事。
毕竟李保凤也大了,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了,有些时候,父母认为的对她好,在她心里却不想要这样。
“行,妈不去,你先自己处理,要不行你告诉妈,其实我觉得吧,他要没脸没皮的,你也不用给她脸,至于旁人怎么看,也不用在意。”
李保凤却不认同,都在一条街上班,怎么能不在意。
张荣英想起上辈子李保凤的婚姻,抓紧机会就给她洗脑,“保凤,你也是大姑娘了,现在讲究自由恋爱,妈不反对你谈恋爱,但你找对象一定得多看看对方家庭情况。
当然,妈不是看不起穷的家庭,毕竟这才解放多少年,往后倒20年,谁家都是喝稀饭啃窝窝头过来的。
但保凤,妈还是要告诉你,很多原身家庭条件差的,他们普遍认知也很低。
咱结婚嫁娶,千万不能找认知低的那种贫穷家庭,这种家庭不但帮不上你们,还会拖累你们,就算你们年轻人再努力都没用,他会使劲的拖拽着你们。
除非你们能有通天的本事,带着他们一块荣华富贵,要不然你别想比他们过的好那么一丁点。”
李保凤似懂非懂的听着,眼里带着不解。
张荣英怕她不明白这其中的弯弯道道,敞开了跟她说,“咱就拿周行秋打比个喻,比如你要跟了他,那你没跟他在一起之钱,你一个月工资四十多,你根本花不完,你跟他在一起之后,你俩一个月八十多,你是不是觉得挺好的?
但他每个月要往老家寄30呢?那你的四十就从你一个人花,变成两个人花了,加上他剩那10块,你的生活水平也从40变成25了。
这还不算,今儿他弟弟没学费了,明儿她妹妹要嫁妆了,后天他侄子又生病了........”
“而且很多这种家庭出来的凤凰男,他们是没有小家庭意识也没有边界感的,他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他心里都很重要,甚至比你们自己的小家庭还重要多了。
当然,亲人之间帮衬是应该的,他愿意帮他的亲人是他的事,但你好好的生活,为啥要往这泥坑里面跳呢?然后自己过得抠抠搜搜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人家还嫌你帮的不够多。
到时候人家穷的理所当然,觉得你们比他们过得好,就理所应当拉他们一把,甚至你吃一块肉,他们还想着为啥就你能先吃,不先让他们吃,他们是长辈。”
见李保凤脸色慢慢的郑重了起来,张荣英再接再厉,“不说他们了,就周行秋心里也一样,你买一套新衣服,他不是夸你好看,他想的是你为啥要买这一套新衣服,为啥不能拿买衣服这个钱给他家里人改善一下生活,他好像忘记了你花的是自己的钱,甚至你拿你的钱买肉给他吃,他都吃不下去,他有负罪感,因为他爸爸妈妈大哥侄子都还没吃呢。
更恐怖的是他自己不吃,他也看不得你吃,除非他后面那一大家子都吃上了,他拉低了你的生活质量就算了,他还指责你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为亲人付出
就今天看房他说的那些话,你也听得出来,他觉得自己是英雄,是家里最有出息的,他应该拯救他全家,这就是没有小家意识,眼里只有大家。”
李保凤一代入张荣英说的情况,整个人都不好了。
因为今天看房的时候,周行秋确实也说了,租两房和一房差出来的租金,可以给家里买不少粮食了,反正是睡觉的地方,有地方睡就行了。
张荣英综合上辈子李保凤的情况,继续说道,“以上情况就算了,可能他家里人的思维还阻止一切创新行为,甚至还阻止你们,他们帮不上你们,还要你们都听他们的, 他们觉得生出了个周行秋很了不起,自信的一批,他们油盐不进刀枪不入,啥事都跟你杠,无知还蛮横无理。
以上这些还不是最致命的,他们还要面子,还情绪化,死鸭子嘴硬跟你较劲,任何一件小事都能暴跳如雷,他们没有松弛感,因为穷,打碎了一个碗都能骂你三个小时,光应对这些鸡毛小事那些内耗,都要让你没有任何斗志了,要这种家庭你进去,你觉得你还能有出头之日吗?”
李保凤.........
好一会她摇摇头,“妈,穷,穷人家这么吓人吗?我看姐夫家就挺好的啊。”
张荣英开导道,“我刚才也就是打比喻,让你心里有数,当然也不是所有都这样,但婚姻是大事,迈错一步那就是一辈子,所以咱一定得谨慎,穷当然也没错,但穷最应该做的是谋生,而不是拉个人下水陪着他受苦。”
“至于你姐夫家,亲家母和你姐夫他们是讲道理的,而且你姐夫和亲家母他们有很大一个优点,他们善良醇厚就算了,亲家母还有托举意识,她很为下一代着想,你姐夫也勤快能干,日子自然是差不到哪里去。
这次你姐姐姐夫上来城里,亲家母会跟过来帮着看孩子,人生地不熟的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但为了你姐和你姐夫,亲家母她愿意来,有多大能力她就帮多大忙。
要换成别家老人,她说在老家习惯了偏不来带孩子你又能怎么办?
她不来就算了,甚至还让你姐夫姐姐请假回家帮她干农活,她不计算别人的成本,不管你请假扣不扣工资,她只计算自己的成本,觉得两个劳力回来干活她赚了,你说这一顺一反差距大不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