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天启三十六年(1656 年),大明帝国的多尔衮兵团、多铎兵团、济尔哈朗兵团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自北向南席卷而来。与此同时,瑞典、波兰、奥斯曼三国的军队也在边境严阵以待,双方之间的紧张气氛一触即发。
然而,尽管多次爆发小规模冲突,但四国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尤其是瑞、波、奥三国,它们似乎都对成为冲突的始作俑者心存忌惮。这种微妙的平衡使得战争并未全面爆发,而是在边境线上维持着一种紧张而又相对稳定的状态。
趁着几国之间的不齐心,明军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在边境地区积极修筑壕沟和棱堡,加强防御工事。这些坚固的防线不仅为明军提供了可靠的掩护,还能有效地抵御敌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明军也在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军队规模。无数的斯拉夫人被征召入伍,成为了这支新兴力量的一部分。自第一军之后,陆续又出现了第二到第五军,这些军队以六团为编制,各自独立于大明帝国的体系之外。
这些新军的装备主要以火绳枪和俄制铜炮为主,辅以大刀和弓箭。这种装备配置既保证了远程火力的强大,又兼顾了近战的需求。然而,朱由校对目前的状况并不完全满意。他深知,五个军三万多新军根本就不够,而且,这些武器装备都是明人几十年前都不屑一顾的。可要想真正重塑军工体系,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军工体系的重塑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从大明本土抽调数千名熟练工匠。这些工匠们拥有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是打造精良武器的关键。此外,大型的铁矿在俄境内虽然并不稀缺,但炼铁炉的建造同样需要时间和资源。
这种微妙的平衡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莫斯科郊外的练兵场上,第二军的斯拉夫人新兵正熟练的演练着五段式射击。火绳枪的药池里溅进了雨水,连续三名士兵因操作失误炸伤了手指,队列顿时一片混乱。监军的明将厉声用俄语呵斥:“再敢乱动,就把你们送去乌拉尔挖铁矿!” 远处,第五军的骑兵正在练习马槊冲锋,那些缴获的哥萨克马具与明式鞍鞯混搭在一起,显得不伦不类。
莫斯科城工坊区,来自应天府的铁匠周德才正对着俄式风箱叹气。他带来的十名学徒正试图将大明的泥范铸造法教给当地铁匠,可那些斯拉夫人总把耐火泥和错了比例。“大人您看,” 周德才指着刚浇铸的炮管毛坯,“这沙眼比筛子还多,根本经不起试射。” 一旁的机械部主事无奈摇头,从南京运来的坩埚还在路上。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可路程实在是太远了。
朱由校的御座旁堆着厚厚的奏报,最新一份来自京城的急件显示,京城出发的工匠营已启程半年,至今仍在西伯利亚境内。“还要三个月?” 他将朱笔重重拍在案上,“等他们走到莫斯科,瑞典人的火炮都要架到城墙根了!” 吴彤连忙递上暖炉:“皇爷息怒,臣可着人催了,冻土结冰前定能到。”
第聂伯河东岸的明军棱堡群已初现规模。第三军的士兵正将原木浸入水泥,这些从喀山运来的松木要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里构筑鹿砦。哨探突然从望远镜里发现波兰骑兵的异动 —— 三百名翼骑兵正举着黑黄旗在三里外游弋,明军火枪手立刻进入射击位,直到对方调转马头才缓缓放下枪托。这种无声的对峙,每天都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演。
华沙的间谍机构截获了明军扩军的密信。约翰二世将信译成拉丁文传阅:“五个军?不过是些拿着烧火棍的农夫。” 但当晚就密令增派五千名德意志雇佣兵进驻日托米尔。瑞典的情报则更精确,卡尔十世已得知明军正在乌拉尔山勘探铁矿,他立刻召见荷兰工程师,要求加快新式加农炮的研制。
伊斯坦布尔的苏丹收到了更令人不安的消息:明军正与波斯萨法维王朝接触,试图通过里海进行贸易。“异教徒在勾结异教徒!” 穆罕默德四世下令封锁波斯湾,却不得不分兵镇压巴格达的叛乱 —— 那里的什叶派信徒竟打出了 “欢迎明国人” 的旗号。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时,莫斯科的第一座新式炼铁炉终于点火。周德才看着通红的铁水流下,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再有半年,就能造出合格的75毫米野战炮了。” 不远处,斯拉夫人新兵正用明式操典演练队列,虽然步伐依旧散乱,但火绳枪齐射时的轰鸣,惊飞了树林中的乌鸦。
朱由校站在克宫的钟楼俯瞰全城,新落成的工匠营烟囱正冒出黑烟。他知道,这场横跨欧亚的角力才刚刚开始。
在天启三十六年(1656年)的11月初,葡萄牙的天空似乎也被一层阴霾所笼罩。里斯本王宫的钟声沉重地敲响,宣告着葡萄牙国王若昂四世的离世。这位享年52岁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葡萄牙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
就在同月,葡萄牙的王位迎来了新的主人。刚当上王太子不久的嫡长子特奥多西奥,正式在11月底继承了王位,成为特奥多西奥三世。这位年轻的国王,刚刚登上权力的巅峰,便展现出了他的果断和决心。
继位之后的特奥多西奥三世,毫不犹豫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他立刻将他的母亲、王后朱徽妍立为葡萄牙王太后,这一举动显示了他对母亲的尊重和依赖。同时,他还将明人朱慎?提拔为葡萄牙首相,朱统鉁为元帅,这两位明人一文一武,共同掌握了葡萄牙全国的政治和军事大权。
特奥多西奥三世的这些举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他的统治,但也彻底激怒了葡萄牙国内的贵族们。他们对这位年轻国王的决策感到不满,认为他过于偏袒明人,忽视了葡萄牙本土贵族的利益。于是,特奥多西奥三世的统治开始出现不稳的迹象,国内的反对声音逐渐高涨。
面对这种局面,王太后朱徽妍展现出了她的坚强和智慧。尽管她刚刚失去了丈夫,心中悲痛万分,但她还是果断地做主,为她的儿子求娶了萨伏依公爵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一世的女儿玛格丽塔·维奥兰特。这位21岁的少女,以其罕见的美貌而闻名,她的到来无疑给葡萄牙王室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就这样,玛格丽塔·维奥兰特成为了新任葡萄牙国王的王后。她的美丽和温柔,或许能够缓解国内贵族们对特奥多西奥三世的不满,为葡萄牙的未来带来一丝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