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的清晨,夏澜踩着泥泞的山路来到村后的古窑遗址。拨开丛生的杂草,半截残破的陶罐在阳光下泛着幽光。她小心翼翼地拂去泥土,罐身上模糊的鱼纹图案突然让她想起王老爷子说过——这里曾是宋代民窑的所在地。
\"夏总!地质雷达有发现!\"大学生村官小林举着检测仪跑来,屏幕上显示地下三米处有规则结构,\"可能是完整的古窑炉!\"
夏澜的指尖轻轻擦过陶罐裂纹,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海中成形:\"通知文旅团队,原定的'农家乐'方案暂停。我们找到了更好的故事。\"
三周后的专家论证会上,白发苍苍的考古教授激动得胡须直颤:\"这是长江流域保存最完好的宋代民窑遗址!\"他颤抖的手指点着效果图,\"你们要建玻璃观景台?简直是...\"
\"是对文物最好的保护。\"夏澜切换幻灯片,透明悬空平台的设计图在投影仪下展开,\"游客可以360度观赏窑址,而遗址始终处于恒温恒湿环境中。\"
会议室后排,扎着脏辫的非遗专员苏雅突然举手:\"我们可以复原古法制陶工艺,让游客体验...\"她的话被老会计的咳嗽声打断。
\"前期投入太大!\"老会计的算盘珠子噼啪作响,\"至少要两年才能回本!\"
夏澜不慌不忙地打开一个视频:王老爷子用枯枝般的手指捏着陶泥,转眼间就塑出条活灵活现的鲤鱼。镜头切换,3d打印机正在复刻同样的纹样,只不过材料换成了可降解塑料。
\"传统技艺+现代科技,这就是我们的卖点。\"她指向预算表,\"而且第一期工程可以用VR技术实现部分体验,边营业边建设。\"
开园当天,暴雨再次来袭。夏澜站在临时搭建的雨棚下,看着寥寥几个撑着伞的游客,心沉到谷底。突然,苏雅拉着王老爷子冲进雨中,在泥泞的露天展台前摆开陶泥。
\"来啊!免费体验宋代雨淋窑技法!\"苏雅的脏辫甩出水花,\"只有这种天气才能烧出最正宗的冰裂纹!\"
游客们渐渐围拢过来。王老爷子布满老茧的手指导着城市来的孩子揉泥,雨水打在未成形的陶坯上,形成天然肌理。夏澜灵机一动,打开直播设备,镜头对准老人颤抖却精准的手指。
\"快看!\"小林突然拽她袖子。直播间人数正以每秒上百的速度增长,弹幕疯狂刷屏:\"这才是真国潮!求地址!能网购大师作品吗?\"
傍晚雨停时,文创商店的库存已经售罄。夏澜看着浑身是泥却眼睛发亮的苏雅,突然宣布:\"明天开始,我们推出'非遗盲盒'——每个游客都能亲手制作专属陶器,烧好后随机换购他人作品。\"
\"这...\"老会计刚要反对,就被手机提示音打断——首批预售票三分钟抢空,连带周边民宿全部订满。
一个月后的周末,古窑遗址前排起长队。穿汉服的网红在玻璃观景台自拍,孩子们在数字互动区用AR技术\"修复\"虚拟文物,而最热闹的莫过于王老爷子的工坊——老人现在带着六个徒弟,专门教游客制作\"雨淋窑\"特色陶器。
\"夏总!\"苏雅举着刚拆封的国际邮件跑来,\"威尼斯双年展邀请我们去做乡村非遗主题展!\"
夏澜正要回应,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是沈毅发来的照片:部队文化干事正捧着新烧制的陶杯,杯底刻着\"等你回来\"四个小字。她耳根一热,抬头发现王老爷子正冲她挤眼睛。
夜幕降临时,夏澜独自来到遗址保护区。月光透过玻璃观景台,在千年窑砖上投下斑驳光影。她蹲下身,指尖轻触温热的电子解说牌,上面正滚动播放着白天的游客留言:
\"原来泥土会说话...\"
\"爷爷的手艺让我想起故乡...\"
\"在这里,时间有了温度...\"
远处传来陶笛声,是新开发的夜游项目开始了。夏澜望着星星点点的灯光在古窑遗址上流动,像一条穿越时空的星河。她知道,这些重新被点亮的传统文化,正在为村庄注入生生不息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