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的青城山还笼罩在薄雾中,药膳馆后院的石磨已经吱呀转动起来。我披着棉麻外衣,看程明将浸泡整夜的糙米倒入石磨,乳白的米浆顺着磨槽缓缓流入木桶。
\"爸,这石磨真该换了,\"程明抹了把汗,\"市里有家店卖电动石磨,效率高十倍。\"
\"慢工出细活。\"我捻起一撮米浆在指间搓揉,\"石磨低温研磨才能保留米油香气,电机高温会破坏营养结构。\"
这是回国后的第三个春天。日内瓦会议后,who专门设立了传统医药处,邀请我担任顾问。但我婉拒了常驻职位,选择每月视频指导,其余时间回到药膳馆。国际舞台的聚光灯固然耀眼,可灶台间升腾的蒸汽才最让我心安。
前厅传来窸窣声响,郑淮安正往黑板上写今日菜单。七十岁的老先生踩着板凳,粉笔字依然遒劲有力:
「立春特供
当归陈皮酥(补气活血)
茯苓山药糕(健脾祛湿)
茉莉雪梨饮(润肺生津)」
\"老郑,写错字了!\"我指着\"酥\"字右边少了一横。
\"这叫书法艺术。\"他拍拍手上的粉笔灰,\"程教授,今天当归不够用了。最近游客多,都是冲着您这'国际科学家'的名头来的。\"
我苦笑。自从媒体报道我在日内瓦的演讲后,药膳馆生意暴涨三倍。有食客甚至带着化验单来,把药膳当处方药吃。
仓库里,我打开陶罐检查药材库存。当归只剩小半包,陈皮倒是充足。忽然想起去年在甘肃考察时,当地药农教的土法——将新鲜当归根与陈皮同贮,既能防腐又能增强药效。
\"明仔,取些新鲜橙皮来。\"我朝后院喊道,\"咱们试试陇南的合贮法。\"
程明很快摘来一筐脐橙皮。我们将其与当归分层铺在竹筛上,置于阴凉处风干。橙皮的挥发油渐渐渗入当归纤维,原本苦涩的药香竟透出几分清甜。
\"这味道...\"程明抽动鼻翼,\"像小时候喝的橘子汽水。\"
\"陈皮理气,当归补血,二者相须为用。\"我翻开师父留下的手札,\"你看这段记载,宋代《养老奉亲书》里就有'陈甘归'的配方,咱们今天做的当归陈皮酥,算是古方新制。\"
上午九点,第一炉点心出炉。酥皮用的是米浆混合山茶油,内馅是当归陈皮蜜饯。刚端上柜台,就被等候多时的食客抢购一空。
\"程教授,\"一位戴眼镜的女士拦住我,\"我是《中华食疗》杂志的记者,能采访您的药膳创新理念吗?\"
我请她到后院石桌就坐。茶壶里煮着自制的桑叶菊花饮,澄黄的茶汤倒入粗陶杯,腾起袅袅热气。
\"谈不上创新,\"我递过茶杯,\"只是把古人的智慧捡回来。比如这杯茶,配方来自敦煌医书残卷,但用了现代低温烘干技术保留更多黄酮类物质。\"
记者认真记录着,突然指着墙角:\"那是...铜铲?\"
阳光透过葡萄架,在仿制铜铲上投下斑驳光影。我取下铲子给她细看:\"原件在国家博物馆,这是3d打印的复制品。'天铁'纳米涂层的导热性确实神奇,不过...\"我掂了掂铲子,\"传统铸铁锅炒制的药材,火候更易掌控。\"
正说着,程明急匆匆跑来:\"爸!快看群消息!\"
手机里,who同事发来紧急咨询:南美爆发新型肠道病毒,患者普遍出现气血两虚症状,询问有无适宜的药膳方剂。
我沉思片刻,回复道:\"建议试用'四君子汤'简化版:党参10g、茯苓10g、粳米50g,文火熬粥。若当地无药材,可用红薯替代党参,山药替代茯苓。\"
放下手机,发现记者正盯着我发呆。
\"怎么了?\"
\"您刚用手机开国际药方...\"她推了推眼镜,\"就像古代大夫飞鸽传书。\"
我们都笑了。这时前厅传来熟悉的嗓音——是山下的张老先生,每周雷打不动来买茯苓糕。
\"您忙,\"记者起身告辞,\"我明天再来跟拍全日流程。\"
送走记者,我去前厅招呼老顾客。张老先生正捧着热腾腾的茯苓糕,跟新客人讲古:\"程大夫这手艺,得自他师父真传。三十年前我胃出血,就是吃这糕配药汤治好的...\"
柜台玻璃柜里,当归陈皮酥金黄的酥皮微微开裂,露出里面琥珀色的馅料。我取出一块掰开,层层酥皮如花瓣绽放,当归的醇厚与陈皮的清冽交织成独特风味。
这味道让我想起二十岁那年,师父第一次让我独立配药。我紧张得把当归当成了独活,师父却笑着说:\"错得好,说不定能试出新方子。\"那锅\"错误\"的药膳,后来成了治疗风寒头痛的秘方。
\"爸!订单爆了!\"程明举着手机跑来,\"刚有人把当归酥照片发小红书,现在预订量超过两百份!\"
\"告诉他们限量供应,\"我系上围裙,\"药膳不是快餐,急不得。\"
后厨很快弥漫起米香与药香。程明负责和面,我调制馅料,郑淮安在灶台前掌控火候。三个人的影子在蒸汽中晃动,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的光景。
傍晚打烊时,那位记者突然折返,手里举着相机:\"程教授,能拍张您们三人的工作照吗?就现在这样,自然状态最好。\"
镜头前,我们正在清理石磨。郑淮安的白发上沾着米粉,程明的t恤被汗水浸透,我的袖口还沾着当归碎末。
\"这张照片的标题我都想好了,\"记者按下快门,\"叫《传承》。\"
夜色渐浓,山风送来远处道观的钟声。我锁好店门,看见程明在院子里调试新买的设备——一台结合了红外测温与湿度控制的智能烘干机。
\"试试这个,\"他兴奋地调整参数,\"可以精确控制陈皮干燥过程中的温湿度曲线。\"
机器嗡嗡启动,橙皮在透明舱室里缓缓旋转。传统与科技在此刻奇妙交融,就像当归与陈皮,看似不相及,却能相得益彰。
月光洒在晾药架上,新制的\"陈甘归\"药材泛着温润光泽。明天,它们将变成更多人的盘中餐、杯中饮,将千年的智慧化作滋养身心的日常滋味。
我忽然明白,药膳之道不在惊天动地,而在这日复一日的碾磨、蒸煮、调配之中。就像师父常说的:\"一饮一啄,皆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