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一早醒来,刚梳洗完毕,便见周瑞家的急匆匆进来,手里捧着一封信,脸上带着喜色。
“太太,宝二爷来信了!”周瑞家的声音有些发颤。
王夫人一听是宝玉的信,顿时喜上眉梢,连忙接过信拆开。
然而看了信,她的脸色逐渐变得苍白,手指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宝玉……宝玉病了!”她惊呼一声,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她身子摇晃,差点瘫坐在地上。
周瑞家的见状,连忙上前扶住王夫人。
信中说,宝玉一行人到了广州后,因水土不服,染了重病,高烧不退。
宝钗一路悉心照料,却也因劳累过度,身体虚弱了许多。
如今宝玉病情稍缓,便决定启程回家,让家中长辈勿要挂念。
王夫人心如刀绞,急得团团转,连忙命人去唤元春过来。
宝玉打小身子弱,只要是病了,都要折磨死人。
如今在外面无依无靠,可如何是好?
元春刚醒,听闻母亲急召,不敢耽搁,匆匆赶到王夫人院中。
一进门,便见王夫人泪流满面,手里紧紧攥着那封信。
“母亲,出了什么事?”元春快步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王夫人。
王夫人将信递给她,哽咽道:“你弟弟病了,还说要回来……这一路山高水远,他身子怎么受得了?你快想想办法!”
元春接过信,细细读了一遍,眉头紧锁。
她沉思片刻,道:“母亲别急,宝玉既然能写信,说明病情已无大碍。不过,为稳妥起见,不如请父亲出面,去找林姑父帮忙。”
“林姑父是江南总督,若能派官船接应,宝玉和宝钗也能少受些颠簸之苦。”
王夫人连连点头:“对对对!你快去找你父亲,让他马上去见妹夫!”
元春安抚了母亲几句,便匆匆赶往贾政的衙门。
贾政正在屋内查看公文,见元春神色凝重地进来,心中一惊:“出什么事了?”
元春将宝玉的信递给他,低声道:“父亲,宝玉病了,如今在广州,打算启程回家。母亲担心他路上再出意外,想请您去找林姑父,看能否派官船接应。”
贾政看完信,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他站起身,在房中踱了几步,沉声道:“这逆子,非要出门游学,如今倒好……罢了,我这就去总督府走一趟。”
元春松了一口气:“父亲亲自去,姑父定会帮忙。”
贾政点点头,换了身正式衣裳,便带着小厮直奔江南总督府。
然而,到了总督府,门房却告知林如海外出巡查,尚未回府。
贾政心中焦急,正欲转身离开,却听身后传来一个轻柔的声音:“舅舅?”
贾政回头,见黛玉正站在廊下,一身淡青色衣裙,衬得她如出水芙蓉般清丽脱俗。
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原来是玉儿。”
黛玉上前行礼,温声道:“舅舅突然到访,可是有急事?父亲出门了,恐怕要晚上才能回来。”
贾政叹了口气,将宝玉的事简单说了一遍,末了道:“宝玉这孩子不懂事,如今病了还要赶路回来,实在让人放心不下。”
“我想请你父亲帮忙,看能否派官船接应,让他们少受些苦。”
黛玉听完,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但很快镇定下来:“舅舅放心,等父亲回来,我立刻转告他。定会妥善安排。”
贾政见她如此沉稳,心中稍安,点头道:“那就麻烦玉儿了。”
黛玉微微一笑:“都是一家人,舅舅不必客气。”
贾政又叮嘱了几句,这才告辞离去。
回到贾府,王夫人早已等得心急如焚,见贾政回来,连忙迎上去:“如何?林如海答应了吗?”
贾政摇头:“他不在府中。不过玉儿答应会转告,想必不会有问题。”
王夫人这才稍稍放下心来,但一想到宝玉还在路上受苦,又忍不住落泪:“我的儿啊,若是出了什么事,我可怎么活……”
元春在一旁轻声安慰:“母亲宽心,宝玉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王夫人擦了擦眼泪,叹道:“但愿如此。”
---
夜幕降临,林如海回到府中,刚进门便见黛玉在厅中等候。
“玉儿,这么晚了还没休息?”林如海有些诧异。
黛玉上前行礼,柔声道:“父亲,今日舅舅来过,说宝玉在广州病了,如今正要启程回家。舅舅担心路上再有闪失,想请您派官船接应。”
林如海眉头微皱:“宝玉病了?严重吗?”
黛玉摇头:“信中只说水土不服,如今病情稍缓,宝姐姐因照顾他也累倒了。”
林如海沉吟片刻,点头道:“此事不难,我明日便安排一艘官船,沿途接应他们。
另外,再派一名医术高明的大夫随行,以防万一。”
黛玉眼中露出放心之色:“多谢父亲。”
林如海笑了笑:“傻孩子,父女之间何须言谢?快去休息吧,明日一早我便去安排。”
黛玉点头告退,回到自己房中。
她站在窗前,心中也牵挂起来。
但愿宝玉和宝钗能平安归来。
次日清晨,林如海便命人备好了官船,又特意从城中请了一名医术精湛的大夫随行。
一切安排妥当后,他派人去贾府告知贾政。
贾政得知消息,心中大石终于落地,连忙向王夫人报喜。
王夫人双手合十,连声道:“阿弥陀佛,真是菩萨保佑!”
元春也松了一口气,轻声道:“有林姑父相助,宝玉定能平安归来。”
王夫人拉着元春的手,眼中含泪:“这次多亏了你,若不是你提醒去找你姑父,我还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元春微微一笑:“母亲言重了,宝玉若出了事,老太太怕是要受不住。”
“母亲这些日子可千万要撑住。”
“对对,宝玉定会平安归来。”王夫人努力平息焦虑,不能让旁人看出端倪。
几日后,官船从金陵出发,南下广州。
下人们在一家客栈找到了宝玉和宝钗,两人瘦的都快脱相了。
跟着宝玉一起出来的下人也是病的病,伤的伤。
下人们急忙把人抬到船上,船沿着水路一路北上。
宝玉经过大夫的医治,虽脸色苍白,但精神已比之前好了许多。
而宝钗并没有什么大事,纯粹是累的。
现在有下人照顾宝玉,她便安心修养起来。
船行如箭,两岸青山如黛,江水滔滔,映着天光云影,仿佛一条银带蜿蜒向前。
这日。
宝玉躺在船舱中,望着窗外的景色,心中百感交集。
这一路南下,他本以为能增长见识,却不料因水土不服而病倒,若非宝钗悉心照料,只怕凶多吉少。
宝钗坐在一旁,手里捧着一碗刚熬好的药,轻声道:“宝玉,该喝药了。”
宝玉接过药碗,眉头微皱,却还是一口气喝下。
苦涩的药汁滑过喉咙,他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宝钗连忙递上一杯温水,眼中满是关切:“慢些喝,别呛着了。”
宝玉勉强一笑:“宝姐姐,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宝钗摇头,温婉道:“你我之间,何必说这些?”
宝玉沉默片刻,低声道:“这次出门,我才知道自己有多没用。若不是你一路照顾,我怕是……”
宝钗打断他:“快别这么说。你只是水土不服,换了谁都会如此。”
宝玉叹了口气,望向窗外的江水,喃喃道:“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
宝钗安慰道:“有林姑父的官船,我们很快就能到家了。”
宝玉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落寞:“是啊,很快就能回去了。”
他的手中,紧握着一卷诗稿,其中字字句句,皆是说不尽的心事。
——————
贾府上下得知宝玉即将归来的消息,纷纷忙碌起来。
王夫人命人将宝玉的屋子重新打扫,又备好了他爱吃的点心。
贾母也每日念叨着,盼着孙子早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