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就到了年底除夕这日,过了这一年,林芸十九岁。
除夕的紫禁城,银装素裹中透着喜庆。
朱红的宫墙与金色的琉璃瓦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更显庄严肃穆,檐下的宫灯随风轻摇,洒下一片暖光。
今年的除夕宴格外热闹,西北大捷的喜讯让整个京城都沉浸在欢腾之中,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欣欣向荣的气息。
保和殿内,鎏金铜炉中龙涎香袅袅升起,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殿中陈设华美,紫檀木的案几上摆着精致的御膳,金樽玉盏在烛光下熠熠生辉。
蒙古王公、宗室贵戚、文武百官依次入席,彼此寒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往年对大清尚有轻慢之心的蒙古王爷们,如今却格外恭顺,言辞间满是敬畏。
雍正踏入保和殿时,殿内众人齐刷刷跪伏行礼。他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九龙冠,目光威严中带着几分温和。
今年的除夕宴,不仅是为庆贺佳节,更是为犒赏西北将士的赫赫战功。
身旁跟着六阿哥弘曜和七公主昭华,两个孩子穿着喜庆的吉服,乖巧地跟在父皇身后,丝毫不见平日的淘气模样。
雍正牵着两个孩子,缓缓走向御座,目光扫过众人,唇角微扬。
他抬手示意众人平身,朗声道:“今日除夕,又逢西北大捷,朕与诸位爱卿共庆盛世,愿我大清国祚绵长,百姓安居乐业!”
“皇上万岁!”殿内再次响起整齐的欢呼声。
当他的视线扫过林芸时,眼中闪过一丝柔情。
她虽未施浓妆,却因怀孕更添几分丰腴之美,宛如一朵盛放的牡丹,雍容华贵。
宴席开始,乐声渐起,舞姬们翩然入场,水袖翻飞。
林芸因有孕在身,今日并未盛装打扮,只穿了一件湖蓝色绣金凤的常服,外罩月白色大氅,发间簪了一支简单的玉钗,却依然掩不住通身的贵气。
她静静地坐在席位上,眉眼含笑,偶尔与身旁的黛玉低声交谈,姿态从容而优雅。
黛玉已被封为县主,今日穿着一袭淡青色衣裙,发间的羊脂玉兰簪衬得她越发清丽脱俗。
她坐在林芸身侧,不时为贵妃添茶布菜,举止间透着恭敬与亲昵。
齐妃等后宫嫔妃们依次上前向皇上和贵妃敬酒,言辞间满是恭敬。
往年对贵妃尚有嫉妒之心的命妇们,如今连羡慕都不敢有了,只剩下臣服,毕竟贵妃为灾区献衣施粥的善举早已传遍京城,百姓对她无不交口称赞。
两个孩子吃到一半,便悄悄跑到额娘身边,依偎在林芸和黛玉身旁,乖巧得不像话。
雍正见状,眼底闪过一丝笑意。
蒙古科尔沁部的亲王起身举杯,高声道:“皇上英明神武,西北一战扬我国威!臣等敬皇上一杯,愿大清江山永固!”其余蒙古王公纷纷附和,言辞恳切,再无往日的倨傲。
雍正举杯一饮而尽,淡淡道:“此战全赖将士用命,朕心甚慰。”
他的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最后落在怡亲王胤祥身上。
胤祥会意,起身笑道:“皇上励精图治,才有今日之盛世。臣弟敬皇兄一杯,愿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兄弟二人举杯共饮,殿内气氛越发融洽。
其余宗室王爷们也纷纷起身敬酒,言辞间满是自豪——自家皇上文治武功,确实让人不得不服!
宴席过半,黛玉悄悄离席,带着昭华和弘曜到偏殿休息。
两个孩子今日格外乖巧,连最顽皮的弘曜都规规矩矩地坐在椅子上,小声问黛玉:“林姐姐,额娘肚子里的宝宝什么时候出来呀?”
黛玉柔声笑道:“还要再等几个月呢。六阿哥是想要弟弟还是妹妹?”
弘曜歪着头想了想,认真道:“弟弟可以陪我骑马射箭,妹妹可以跟昭华一起玩,我都喜欢!”
昭华也凑过来,小声道:“我会把最喜欢的海绵宝宝分给小宝宝!”
黛玉被两个孩子天真烂漫的话语逗笑,轻轻摸了摸他们的头:“你们真是好哥哥、好姐姐。”
酒过又三巡,雍正微微侧身,对身旁的林芸低声道:“芸儿,朕有一事想与你商议。”
林芸抬眸,眼中带着询问之色。
雍正继续道:“黛玉年纪渐长,朕观她品性端庄,才华出众,想为她指一门亲事。二十二弟胤祁年方十岁,与黛玉年纪相仿,不知你意下如何?”
林芸微微一怔,随即轻声道:“皇上厚爱,臣妾替黛玉谢过。只是婚姻大事,还需问过黛玉的意思,臣妾不愿勉强她。”
雍正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同:“芸儿总是这般体贴。那便改日再议。”
宴席接近尾声时,子时的钟声敲响,雍正起身宣布宴席结束。
众人再次行礼,山呼万岁。
林芸在宫女的搀扶下缓缓起身,目光与黛玉相遇。
黛玉朝她轻轻点头,眼中满是感激。
她知道,自己能参加这样的盛宴,全赖林芸的提携。
然后带着两个孩子先回延禧宫了。
走出保和殿,夜风拂面,林芸长舒一口气。
雍正走到她身旁,柔声道:“累了吗?”
林芸摇头,唇角扬起一抹浅笑:“有皇上在身边,臣妾不累。”
雍正眼中笑意更深,握住她的手道:“朕送你回宫。”
回延禧宫的路上,雪已停歇,月光洒在宫墙上,映出一片银白。
林芸忽然停下脚步,轻声道:“皇上,臣妾有一事相求。”
雍正挑眉:“但说无妨。”
林芸犹豫片刻,道:“皇上,臣妾想为黛玉求一个旨意,将来黛玉的婚事由她自己做主,如何?倘若她不想嫁人,便一辈子不嫁。”
雍正心头一跳,猜测为何芸儿要为黛玉请这样的旨意,莫非在她心里,还觉得当初是朕强迫了她,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于是装作云淡风轻的样子问道:“芸儿怎会这样想?”
林芸看着皇上的侧脸,知道他多心了,于是解释道:“黛玉与我不同,她自幼丧母,虽说寄居在外祖家也不是外人,但在我看来,将来的婚事,黛玉是做不了主的,我不愿他们随意左右黛玉的婚事。”
一想到书中的黛玉咳血而亡,就忍不住泪湿满襟。
雍正看芸儿如此悲伤,也被震住了。
他总觉得芸儿对黛玉的感情过分关注,过分亲密。
“芸儿可是还有什么事,未同我说?”雍正干脆问道。
“皇上,您知道的,我……知道一些未来之事……黛玉的父亲,不久后就会去世,连带着家产都被贾家贪墨了去,黛玉与那贾政家的二公子贾宝玉青梅竹马,却被生生拆散,娶了那薛家的姑娘,而黛玉最后伤心咳血而亡。”林芸一边说一边抹眼角。
雍正皱着眉头,贾政?好像有这么一个人,只是个工部员外郎,不过从五品的官,要不是祖上的功绩,他贾家在这朝堂上连个水花都不会有。
不过既然有这么一段是非,那他要好好想想,如何安排贾家。
而当务之急是哄好眼前这个女子:“芸儿不必忧心,朕答应你就是,如今朕封了她做县主,一般人可配不上她呢,那贾宝玉若是不上进,怎么也轮不到他,朕的弟弟们可都不比旁人差。”
林芸一听也是,况且每年还有科举的状元,探花。这么多年轻才俊,她就不信选不到一个好的。
于是又高兴起来,拉着皇上赶紧回宫看看孩子们。
雍正看着这个变化无常的女子,觉得十分好笑,果然孕妇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