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他会突发奇想,庆幸自己非女性,否则谁能承受这般强悍?
灰太狼与大哈对李卫国心悦诚服,这位新王竟咬不动,更别说伤害。
李卫国不仅自试刀锋,还让两狼咬过,与毒蛇、马蜂、野猪等对手较量过。
这些事全都没法让我动摇决心,难道今后就不能开心玩耍了吗?
普通人身体强度的十倍,绝不是单纯力量加十倍、耐力加十倍那么简单。
从内到外全方位的十倍提升,不能简单理解为硬度或韧性增加十倍。
想想也知道,没有足够强度支撑,仅增加力量是不行的,很快身体就会崩溃。
速度也是如此,强度不足的话,速度过快只会害了自己。
……
再次回到小王庄,李有福告知李卫国,村民大会已经结束。
投票结果显示,大多数人仍倾向于稳健发展。
毕竟新中国成立时间不长,多数人对饥荒记忆犹新,真正不顾后果的人不多。
投票看似多余,实则意义重大。
投票前,几乎所有压力都由周自强和李有福承担,村民随便说怪话。
投票后就不同了,路是自己选的,抱怨伙食差,当初为何不投反对票?
李卫国说,这就是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明白行动的意义。
这样一来,那些闹腾的人也会安分。
村民一致同意的事,不是个人专断,少数人不满又能怎样?岂不是与全村为敌?
此外,这种方式还能向上级交代。
若上级询问,可说是村民共识,体现了艰苦奋斗的传统,而非否定社会优越性。
除非有人蓄意找茬,否则周自强和李有福已无大碍!
这时,李卫国与洪镇长交好的优势显现。
有洪镇长支持,上级一般不会刁难两人。
“卫国,你周叔想见你,去一趟吧?”
李卫国摇头:“不用了,话我都跟你说了,接下来只能听天由命。
我还有事要去四九城,即便见到周叔,也没啥可说的。”
李卫国不想太过突出,毕竟周自强是小王庄一把手,自己父亲已是大队长,若再表现得太过,显得不合时宜。
做人要有分寸,过分逞能没好处。
……
回到四九城,李卫国先去了孤儿院。
见他到来,刘院长笑容灿烂:
“卫国啊,终于把你盼来了!你一来,孩子们就有希望了!”
李卫国笑着摆手:“刘大妈,您就别夸我了。
赶紧熬药吧,我刚从山里回来,连家都没顾得上回!”
“好好好,春兰,秋菊,你们跑哪儿去了?快出来看看谁来了?”
每次听到春兰和秋菊的名字,李卫国都会忍俊不禁。
这位刘院长确实是个奇才,给两个女孩取了这般有趣的名字。
虽然觉得好笑,但李卫国心里也有些感慨。
据春兰所说,她们原本有七个姐妹,都是刘院长收养的孤儿,最终活到成年的只有这两个。
其余五个姐妹或是因病离世,或是被敌机轰炸身亡,可见当年的生活多么艰难。
“春兰、秋菊,我给你们带了什么礼物?”
李卫国并非单纯想讨好,而是对两位烈士遗孤怀有一份敬意。
她们的父母为像李卫国这样的三代雇农献出了生命。
若非烈士父母,李家哪来的这么多土地?
莫非还要等待王地主主动分田?
即便如今成立公社,土地暂时归公,未来总归会再分配。
小王庄离四九城不远,将来开发时,李家摇身一变,便能成为拆迁户、包租公!
水有源头,树有根基。
做人需知恩图报,铭记恩情。
李卫国从未自诩为好人,一向帮亲不帮理。
谁对他有利,便是他的亲人。
春兰和秋菊收到礼物后喜出望外。
李卫国不仅是她们父母的战友中少有的同辈人,还是一位英俊潇洒的小伙子。
两个根雕作品栩栩如生,一个像极了春兰,另一个宛如秋菊。
已不止是相似,简直是惟妙惟肖,让两个丫头面颊泛红。
趁无人注意,春兰偷偷摸了摸秋菊的根雕胸部:
“瞧,李大夫把你的胸雕得多丰满,是不是看得特别仔细?”
秋菊羞得满面通红:“你这没羞的丫头,李大夫把你那个雕得也不小,你又是何时让他看的?”
李卫国:“……”
即便隔着一堵墙,他的听力也极其敏锐。
哪怕前院阎埠贵夫妻打牌的声音,他也听得一清二楚。
真是造孽!
李卫国这次不仅送来了草药,还为几个孩子进行了针灸治疗。
除了这些,他还带来了一头约八十斤的小野猪,这让原本对吃药和针灸有些抗拒的孩子们既欢喜又纠结。
没人会宰猪,李卫国只能自己动手。
他把猪挂在院子里的树上,立刻吸引了垂涎欲滴的孩子们围观,连平时文静的春兰和秋菊也不例外,这足以说明孤儿院平日里伙食有多简单。
刘院长对李卫国的技艺赞不绝口:“若非知道你是医生,我还以为你就是个杀猪的好手,这手法太娴熟了!”
春兰和秋菊连连附和:“没错没错,李大夫比咱们边区的郑屠户强多了!”
李卫国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否认,欣然接受了大家的夸奖。
毕竟,作为世界第一猎人,杀猪对他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别说郑屠户,就算是号称镇关西的郑屠来了,也配不上给他提鞋!
他的宰猪技术甚至超过了庖丁解牛,且更加精湛。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整头小野猪眨眼间便被分割成一块块整齐的肉块。
年纪稍大的孩子负责清理内脏,李卫国则带领其他孩子一起包包子。
这种食物在物资匮乏时非常实用,面、菜、肉俱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纤维素以及脂肪和蛋白质应有尽有。
一个包子就能满足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实属难得。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多放些肉;经济拮据时,则以蔬菜为主。
哪怕只有少量的荤腥,也算作肉包子。
实在买不起肉,纯素馅的包子同样美味。
尤其是爱面子的人,不用担心别人嘲笑,因为外皮遮住了里面的真相。
这样既接地气又多样化的美食,在世间又有几样?
……
包子蒸好后,李卫国亲自分发给大家。
一边发包子,一边留意每个孩子的反应。
不知是因为孩子们懂得感恩,还是刘院长与春兰秋菊教导有方,每个孩子拿到包子后都会向李卫国道谢。
对此,李卫国感到很满意,绝大多数孩子的情绪都是积极正面的,负面情绪极少。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眼一周过去,李卫国第三次来到孤儿院。
可惜这次他只带了银针和草药,既没有粗粮窝头,也没有美味的包子,许多孩子的期待落空,情绪值因此转为负面。
当然,积极的一面也不少。
李卫国不仅治好了自己的病,还让大家都能吃上大包子。
即便这次空手而归,依然受到多数孩子的热烈欢迎。
“孩子们,有没有人想跟我一样,长大后进山打猎,也让你们的兄弟姐妹吃上肉?”
“有!”
“李叔,我也想打猎!”
“李叔,您可以教我们打猎吗?”
……
看到孩子们热情高涨,李卫国十分欣慰:“想学打猎可不容易,现在我给你们一个任务,谁要是能做到,我就考虑教他。”
李卫国布置的任务简单却极具挑战性——扎马步。
教完要领后,他便悠然离去。
至于是否有人坚持到底,能达到何种程度,这不在他的考量范围之内。
种下一颗种子,收获万千果实。
李卫国从不追求精耕细作,他的方式是广撒网、薄收获,最终成果如何全凭天意。
话说回来,就算颗粒无收,一个好苗子都未发现,他也毫无悔意。
已经指引了方向,若仍有人在黑暗中不知前行,那也只能由他们自己决定。
……
过去,李卫国常需定期去医院复查。
如今不必如此,有了孤儿院作为借口,一周都不用踏足职工医院一次。
相反,他频繁进山打猎,偶尔回小王庄与家人团聚。
自从上次召开全村大会以来,小王庄的局势有些变动。
一些有关系、有门路的村民嫌弃村里生活条件差,认为支书和大队长能力不足,索性另谋出路迁往其他大队。
当前农村户口迁移相对便利,大家正忙着享受生活,尚未察觉即将来临的危机,因此对村里新增人口毫不在意。
甚至还认为人数增加是好事,人多力量大嘛!
再者,若是将小王庄的人迁走,还能狠狠羞辱周自强和李有福,让他们颜面尽失。
当初你们抢了向阳大队的名字,如今连自家人都不愿追随,真是尴尬至极!
不得不说,这一招确实厉害。
李有福告诉李卫国,近段时间他和周自强都不敢去公社开会。
每次开会,其他大队的干部都会当众嘲讽他们,私下还给他们起了绰号,一个叫“周无能”,一个叫“李无用”。
听完后,李卫国毫不客气地捧腹大笑,气得李有福满脸黑线,差点没被教训一顿。
向阳公社是否有人发笑无从知晓,但居住在南锣鼓巷的贾张氏已率先哭出声。
这天,李卫国满心欢喜从山中返回,还未踏入院子,便听见贾张氏的哭喊:
“老贾啊,快去看看吧,你们贾家人欺人太甚,想让我们孤儿寡母饿死啊……”
李卫国摇摇头,难怪没见到常驻门岗的阎埠贵,定是去中院围观热闹了。
很快,李卫国便从贾张氏的控诉中得知了事情缘由。
贾张氏不愿将户口迁入城中,只为守住乡下的田地。
过去土地由个人耕种时,贾家族人每次收获都会送来些粮食。
然而今年情况不同,所有生产资料都被收归集体,贾张氏与秦淮茹的土地自然归属生产队。
集体劳动后所得也归集体所有,再无人会给贾张氏送粮。
此次秋收,贾张氏颗粒未得。
这对习惯了占便宜的贾张氏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这样的损失,她实在难以承受。
自此,贾家的口粮全赖贾东旭一人定量供给。
一个人的定量根本不够填饱肚子,贾家每月需另购高价粮度日。
别说近期粮价上涨,即便是在正常年份,全家依赖高价粮生活也是负担不起的。
仅贾东旭一人有收入,他虽嘴馋爱肉,但贾张氏不仅嘴馋,饭量还大。
按现在的伙食标准,贾东旭的工资撑不过半个月。
一位大妈试图安慰贾张氏,称秋收后粮价必降,到时就好转。
李卫国真想告诉她,大妈的想法过于乐观。
以当前农村大食堂的状况,别说卖粮换钱,连自身温饱都难保。
据李卫国所知,若非恰逢秋收,许多生产队的大食堂可能早就支撑不下去了。
接下来,粮价只会涨不会跌,且越涨越凶。
本想低调行事,却有人故意寻衅。
不知是贾张氏一时冲动还是头脑不清,一见李卫国,哭诉立刻转向:
“天杀的大队长,全都去死吧,这些当官的心肠歹毒,断了我们百姓的生路。
天下所有的大队长都该遭报应,全家都死绝才好!”
不仅恶语相向,李卫国还感受到一股强烈的负面情绪。
他狠狠瞪了贾张氏一眼,这妇人分明是在借题发挥、迁怒于人。
有些人确实值得同情,但也有些情况并非单纯悲惨所能概括。
另有一些人,他们的可怜非但不值得同情,反而令人厌恶。
俗话讲,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此话虽偏颇,却也不无道理。
就如贾张氏,自己懒惰不愿劳作,只想占便宜,如今占不到便宜,便迁怒他人。
不仅埋怨村里干部,甚至将与她毫无关系的李有福也恨上了,真是无处诉苦。
众人皆知,自从四合院的人得知李卫国的父亲成为大队长后,便对其羡慕嫉妒恨。
不过碍于李卫国的强势,无人敢在他面前多言。
贾张氏可能真生气了,一见到李卫国,就将怨气发泄在素未谋面的李有福身上。
众人明白她是借题发挥,于是原本围在一起看热闹的人瞬间散去大半。
若是许大茂或傻柱,贾张氏骂骂也无妨,或许还能有人随声附和。
但现在她骂的是谁?李卫国平日没事都要找事,好不容易安静几天,她又来招惹,莫不是活得不耐烦了?千万别牵连我们,我们都是安分守己的人,不想惹麻烦!
贾张氏骂得畅快淋漓,自从李卫国出现后,她很少能如此尽情地发泄。
一个习惯骂街的泼妇整天伪装善良、低声下气,实在难熬。
今日终于出了一口恶气,痛快至极!
然而,当贾张氏看到原本同情她的众人纷纷散去时,心中顿时一沉。
完了,这小畜生会不会报复我?我刚损失了不少粮食,你身为干部,忍心为难我吗?
可惜,贾张氏高估了李卫国的道德底线,低估了他的厚脸皮。
李卫国本不想当众教训她,但见人群自动让开,心想若不给点颜色看看,恐怕会被认为软弱可欺。
“贾大妈,您怎么了?为何哭得如此伤心?是不是胸闷气短、两胁胀痛?这是气滞血瘀啊!”说着,他掏出银针,“贾大妈,别怕,我给您扎几针,应该很快见效,不会有后遗症。”
贾张氏愣住,四合院众人亦是目瞪口呆。
不出所料,事情总会出乎预料。
大概率不会有后患,其实也就是注定会有后患了。
贾张氏被吓得双腿发软。
“李大夫,卫国兄弟,千万别误会,你贾大妈刚才绝对不是在骂你,更没骂过你爹!”
也许是觉得自己说的话不够有说服力,贾张氏还没等李卫国回应,就急忙补充道:
“卫国兄弟,你不信的话,以后我就认你当干爹,哪有闺女骂自己爹的?你一定得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