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哉,陶邑实乃大城一座,其地理位置不仅优于眼前的安陵,更可四面出击。依我之见,退守陶邑之策,定是章晗事先为苏威与韩同所谋。”赵谋分析道,而李雄则凝视着地图沉思。
“军师,秦军不惜主动撤离安陵,退守原野之陶邑,想必苏威与韩同也对我李家军有所忌惮。若能趁此时机,一举攻下陶邑,我李家军的威名必将震撼天下诸侯,也能给嚣张的章晗一个重创。”李雄目光坚定地指向陶邑,仿佛已将那退守的十万秦军视为囊中之物。
自李雄起兵以来,一路北上所向披靡。虽未与章晗主力正面交锋,但攻打安陵时,李雄亲眼目睹章晗麾下的左右军竟如此不堪一击,这让他对秦军产生了轻视。
秦军若都如此,那被秦军覆灭的陈举、张骥以及最近刚被消灭的魏戊和赵赟的部众,究竟何其弱小?李雄难以置信。
听完李雄之言,赵谋眼神闪烁。从数次与秦军的交战中,他得出一个结论:并非所有秦军都骁勇善战。除了章晗麾下的绝对主力精锐,眼前的这十万秦军只能算作次等战力。
赵谋并未意识到,这股秦军从一开始便是故意示弱。面对李雄的野心,赵谋深有同感。对于如今的李家军而言,需要在与秦军的作战中取得一场彻底的胜利,以震慑天下诸侯。
沉思许久后,赵谋终于开口:“李公,依我之见,我们应乘胜追击,压着这股秦军打。既然他们已露怯意,我们就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从泗水与砀两地又陆续补充了三万兵力,加上刘放的三万人马,我们凑齐二十万大军不成问题。”
“就在陶邑城下,彻底击败苏威与韩同的十万秦军,将他们一举歼灭。如此,我李家军的威名必将响彻天下。”
“好,军师所言极是。眼下我军士气高涨,且有刘放部众一同出兵,即使面对章晗主力,我军也未必不能一战。”李雄脸上洋溢着骄傲,仿佛在他眼中,秦军在面对李家军时都将不堪一击。放眼天下,李雄似乎已经找不到能与之一战的对手了。
听完梁谋的讲述,智深随即进言道:“主公,面对章将军的主力,我们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必将遭受重创。更何况,尽管我军已占领数郡,但后方根基尚未稳固,皆因尚未高举复兴大楚的旗帜。楚地百姓翘首以盼,天下诸侯亦需一领袖以反抗暴秦。如今根基未稳,不宜与章将军主力决战。”
梁谋亦深知自己稍显急躁。
“军师,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已派人寻找楚庄王之后裔,一旦找到,我们便可拥立其为楚王。当前局势,唯有高举楚王旗帜,方能凝聚楚地民心。如此一来,各路诸侯亦必以我国为尊,覆灭暴秦便指日可待。”
智深听后连连颔首。
“梁公所言极是。一旦竖起大楚旗帜,我们便能逐步在南方站稳脚跟。有了后方的持续支援,方能击败章将军,推翻暴秦统治,进而平定天下,建立更为辉煌的帝国。”
梁谋与羽将不同,梁谋胸怀吞并天下之大志。若非梁谋在定陶遭章将军突袭身亡,亦不会缺席后续的楚汉之争。羽将信奉西周分封制,事实亦如此。羽将覆灭暴秦后,拥立十八路诸侯平分天下,然和平并未降临,各路诸侯相继征伐,羽将最终失去所有支持,本有机会一统天下。
“不错,暴秦的时代即将终结,属于我们的时代即将到来。那些诸侯,不过一时之英雄罢了。”
梁谋感慨万千,心中暗自思量,若给他十年时光,定能终结这乱世。
---
第 136 章 寻得雄心
吴郡乡间,一名衣衫褴褛的少年正赶着羊群,在杂草丛生的小路上悠然前行。他手持竹棍,口中衔着野草,好不自在。
远处,一队身披铠甲的骑兵疾驰而来,少年急忙赶着羊群避让。骑兵一闪而过,他面露不屑。
“吓跑了我的羊,你们可担待不起。若真如此,定要将你们一一鞭打。”
少年自幼失去双亲,沦为大户人家的牧羊童。但他并不悲观,听说他的姓氏往昔尊贵无比,唯有王者方能匹配。他名叫雄心,如今已二十有余,却因贫穷而娶不上媳妇,终日与羊群为伴,勉强糊口。然而,这样的生活于他而言并无不妥。
来到溪水边,看着羊群欢快地吃草,雄心寻了一处柔软的草地躺下,仰望蓝天白云,脑海中幻想着有朝一日能过上锦衣玉食、美女相伴的逍遥日子。
闭目养神之际,梦境未至,先前疾驰而过的骑士团竟迅速折返。阿明睁开眼,只见那群骑士审视着羊群,随后径直朝溪边而去。
“驭,驭!”
阿明抬眼,身旁一道魁梧身影挡住了阳光,偶尔透过的光线让他眯起了眼。
“嘿,各位大爷,可别惦记我这群羊啊,它们都是东家的,我只是看管,去留由不得我。”
马背上的首领俯视着下方,手下众人瞧着阿明的反应,不禁嗤笑。这竟是项羽麾下,前来寻觅楚王后裔的队伍?
“你叫阿明?”
少年仍旧仰卧草地,直截了当地回答:
“嗯,找我何事?”
这群楚军将领正是项梁派遣,历经波折,终寻得阿明的踪迹。
“你从几岁开始牧羊?”
楚将发问。
“十一岁,自父亲离世那年,我便为村里的大户放牧。”
“想一辈子做个牧羊人吗?”
阿明盯着这位多话之人,从草地上跃起,眼神无畏地望着楚将。
“你是谁啊,管我放不放羊?”
又是一阵哄笑,马上的楚将再次开口:“可知你为何姓阿?”
少年略显不耐:“知道,爹说过,从前我们这姓乃王族之姓,楚国的王。只是如今,楚国不复存在,我们这姓也跟着没落了。”
楚将面色渐沉,指向羊群:“罢了,别管这些了,随我们走吧,去享受富贵荣华。”
阿明难以置信。
“真能不再牧羊,还能享受荣华富贵?”
“当然,说不定,你还能重登楚王之位呢!”
难以置信的阿明就这样舍下了羊群,随楚将踏上新的征途。
……
安阳城内,刘季与兄弟们漫步街头,秦军未战先退,刘季心中暗自赞叹,项家军果然非同小可,令十万秦军退避三舍。
“大哥,咱们还要在此逗留多久?家乡来信,大家都挂念着我们!”
樊哙紧跟刘季步伐,卢绾也急道:“是啊大哥,安阳已攻下,咱们在此也无大用,难道项公真要北上攻打定陶?我听说,定陶可比安阳难攻多了,城墙高大厚实!”
张良在一旁沉默不语,他深知,项梁绝不会轻易放刘季返回泗水郡,更何况,上次议事时,项梁已有乘胜追击,攻打定陶之意。
李渊心中略感烦躁,望着赵贲与陈平的不断提议,李渊终是不胜其烦地插话道:
“你俩啊,别再整天念叨着回丰邑的事了。你们以为我不想吗?我日日夜夜都盼着回去,可那陈胜不许啊。”
“如今秦军败象已露,正是追击的绝佳时机,陈胜怎会轻易放过?我看,咱们还得在此多逗留些时日。”
李渊无奈地摇了摇头,目前也只能暂且追随陈胜了。
韩信也进言道:“汉王,眼下的局势,我们想走也走不脱。长此以往,对我们的发展不利。咱们得设法尽早抽身,回到济北郡去稳固基业,这才是当务之急。”
“如今南方,陈胜势力庞大,我们的地盘都被他挤压。北面和西面尽是陈胜的领地,我们唯有向东莱郡拓展,尽早拿下东莱郡,方能继续壮大兵力。”
李渊闻言,微微颔首。
“确实得想个对策。”
…………
陈胜大帐之中
陈胜召集了项籍与项声项它。
“兄长,我们的人马皆已整装待发,只等兄长一声令下,全军便可向城阳进发,下令吧,兄长。”
“好,既然大军已准备就绪,下令,全军明日向城阳开拔。项籍,由你领三万先锋为大军探路。”
项籍拱手道:
“遵命,兄长。”
陈胜将一切安排妥当,向全军下达了出征的命令,他自己也将亲赴那命运的战场——城阳。
城阳城头
章平和狄青收到了最新的情报,果然,陈胜的大军上钩了。
得知陈胜以项籍为先锋,率二十万大军直奔城阳而来,他们明白,此次决战的舞台,已从先前的宛城转移到了城阳。
按照之前吴广的部署,诱使陈胜大军至城阳,吴广将率主力两百里奔袭,直捣城阳城下,与城内的十万大军汇合,誓要将陈胜的部众一举击溃。
“好,咱们就在城阳城等着陈胜的到来。”
“不错,这里便是上将军为陈胜准备的葬身之所。”
章平和狄青立于巍峨的城墙上,目光如炬。
城阳城下,秦军连日连夜挖掘出一条宽阔的护城河,加之城阳城本就城高池深,章平和狄青此番准备充分,打算在此与陈胜周旋,静候吴广大军的到来。
另一边,章平送往吴广的战报,正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从阳武送往咸阳。
而章平和狄青此刻尚不知情,吴广与董翳,还有龙且此刻已不在阳武城中,而是另投了新主。
咸阳,咸阳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