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嚣自陵安逃脱后,沿大道一路南奔,先是逃到汲县,未及数日,又遇秦将李由率军攻城,韩嚣在乱军之中再次脱身,一路南行,直抵项籍的营地。
丰邑之地,项籍大军正欲北上,尚未启程,便见韩嚣前来求援。
项籍营地。
“韩嚣,据说此人是韩王堂弟,名唤韩嚣。”
“让他进来。”
不久,一道魁梧身影步入营地。
“项将军,在下韩嚣,奉我家韩王之命,特来向项将军求救,章晗围困陵安,破城只在旦夕,望项将军速速发兵相救!”
韩嚣躬身行礼,项籍抬手示意其免礼。
“韩将军客气了,我正欲率大军北上,与章晗决一死战,请转告韩王,务必再坚持一阵,待两军合围章晗,其必败无疑,陵安之围自解。”
韩嚣闻言大惊,未曾料到项籍已有北上之意,此行也算是完成了使命。
“项将军果然高义,陵安城中尚有精兵八万,粮草足以支撑半年,只要项将军挥师北上,我韩国之危便迎刃而解了。”
韩嚣不知,项籍此次的主攻目标是汲县的李由大军,至于能否及时救援陵安,还需项籍权衡利弊,毕竟,只有章晗正面兵力受损,项籍从后突袭获胜的机会才更大。
陵安城已被章晗大军围困十余日。
城中不仅民众,连众多梁军士兵随着时间推移,士气日渐消沉。有的军营里,士兵目睹城外白起的秦军威猛,心生投诚之意。
西城街道,数十名梁军步兵手持兵刃,在沉重心理压力下终于崩溃,百人冲至街头,意图直捣梁王宫殿,刺杀梁王,再携其首级投奔白起。
“兄弟们,杀啊!”
街上人群四散奔逃,这些叛乱的士兵尚未行进多远,负责镇压的梁军骑兵迅速赶到,一番激战,叛乱士兵尽数毙命。
骑兵首领收剑入鞘,不远处,一名身着文士衣裳的人悄悄从巷口探出身来。
此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身着华丽服饰,正是闻名遐迩的张谋。
然而此刻的张谋,仅是梁王麾下一个默默无闻的门客。但他一生经历极为传奇。
张谋先后在梁王、项籍、刘季阵营,最终跟随刘季得到重用。他擅长计谋,堪称秦汉时期首屈一指的智者,有“六策定乾坤”之美誉,在刘季击败项籍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张谋的作用不逊于汉初三杰。
“好险好险,请问,这是城中士兵叛乱吗?”
张谋常以阴谋视角审视问题,面对梁军士卒叛乱,他以为定是城外秦军派来的奸细,意在打击梁军士气,实现不战而胜。
骑兵首领见张谋衣着华丽,误以为他是高官,连忙解释:
“回大人,并非奸细,而是数十名欲叛乱的士兵,竟不自量力,妄图攻打王宫。”
张谋闻言点了点头,自城外被白起围得水泄不通后,城中百姓与梁军士卒心理压力巨大,白起的威名确实令人恐惧。
“不行,我得给梁王出谋划策,若继续这般,城破之日,我亦难逃一劫。”
张谋摇头叹息,心中颇感无奈。未曾想梁王是最先复国成功的,自己刚投奔而来,白起大军便接踵而至。
尽管局势危急,但在张谋看来,世上无坚不可摧的堡垒,即便是如战神般的白起,加上无敌的秦军,也有致命弱点。
张谋策马直奔梁王宫殿。
“请通报梁王,谋士张谋求见。”
侍卫打量了张谋一番,转身通报。
“启禀梁王,宫门前有人自称谋士张谋,请求觐见。”
“张谋?”
李昱一时竟对那人毫无记忆
“不见不见,本王此刻心烦意乱”
侍卫望着李王甩袖,随即退下
宫门之外
赵策久候多时,却只换来一句不见,赵策轻叹,心中暗想,既然李昱不识人才,那便由他去吧
走出数步的赵策望向空旷的街道,迟疑片刻,终是转身再次向宫门口的侍卫言道
“烦请小哥再通报一声,就说赵策有退敌之策,恳请面见李王”
赵策自袖中取出一袋银两,顺手递至侍卫手中
侍卫掂量钱袋,觉其沉重,脸色顿时和缓
“大人稍等,我这就再去通报”
王宫内
侍卫再次通报,此番添上了退敌之策四字,终是引起了李昱的注意
“来人相貌如何?真有退敌之策?”
侍卫收了好处,当即对李昱夸赞几句,李昱闻言,面露喜色,犹如寻得救命之法
“速宣此人入宫,本王要当面请教”
不多时,赵策顺利步入大殿
“谋士赵策,拜见李王”
李昱端坐王位,先打量赵策一番,继而疑惑发问
“是先生说,有退敌之策呈于本王?”
赵策微微一笑
“哈哈,在下确有良策可令城外秦军退散,只是不知李王,是否愿意重金求购”
“哦,先生若真有策解临济城之困,本王愿以万金相酬,并赐先生上卿之位”
见李昱颇为慷慨,赵策便开始讲述
“李王可知,章邯缘何兵临城下,却只围不攻?至今已半月有余,你可晓其等待何事?”
李昱亦猜不透章邯用意,否则也不会日日忧心
“唉,正因猜不透章邯之意,本王这才日日烦忧啊!”
“难道,先生知晓?”
赵策大笑起来
“以在下之见,章邯之意甚是明了,试想,若大王身处章邯之位,围而不攻,目的唯有一个,章邯欲寻一劳永逸之法,一举解决魏齐两国。此乃其计”
闻此,李昱颇为震惊,一次性解决魏齐两国,章邯胃口竟如此之大
李昱连忙走下王位,来到赵策面前
“还请先生指点”
“大王,章邯意在临济城下,一战击溃前来救援的魏齐联军,此乃典型的围点打援之计。天下间,唯有章邯敢有如此胆识,皆因其对其麾下秦军实力的绝对自信”
李煜听后身形微微摇晃
“你是说……这章雄将我围而不攻,竟是拿我作饵,意图一举击溃前来增援的赵军?”
韩谋摆了摆手道:“正是如此,大王啊,始皇虽逝,但秦军的勇猛在章雄手中再度焕发,加之苏锐右军的汇合,章雄麾下秦军已逾二十万,试问当今之世,还有哪个诸侯国敢于其正面交锋?”
“绝无可能。”
韩谋语气坚定
李煜只觉难以置信,李军战力虽不及章雄,但章雄竟妄图一战平定李赵两国,实在令人咋舌。
李国王宫内
听完韩谋一番剖析,李煜面色愈发凝重。
若真如韩谋所言,章雄围困临淄意在全歼李赵主力,那自己派周泰向赵王求援,岂不正中章雄下怀,反而害了赵王?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李煜急得满头大汗,章雄这老狐狸怎地如此狡猾?
见李煜惊恐不安,韩谋心知,面对此番局势,李煜对李赵联军的信心已荡然无存,自己的目的即将达成。
“魏王不必焦虑,目前尚不清楚丞相率领的李赵联军行至何处,我们还有转机。”
李煜望着韩谋胸有成竹的模样,连忙握住他的手。
“对了,先生不是说有退章雄之策吗?只要先生能击退章雄,化解此次李赵危机,我与赵王定当重谢,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李煜向韩谋深深一揖,韩谋笑了笑,心中暗道,这乱世之中,口头承诺轻如鸿毛,随即满面春风地说:
“哈哈,魏王言重了,且听我细细道来。”
李煜心中的忧虑被韩谋一番话打消,立刻吩咐备好佳肴美酒款待韩谋,二人边饮边谈。
“魏王,眼下看章雄之势,的确难有敌手,但古往今来,战场胜负,岂止战场一处?对于章雄这等名将而言,后方才是其最为致命的软肋。”
“后方?”
“先生请继续。”
韩谋浅酌一口,继续道:
“魏王可知,昔日秦国白起杀人无数,六国无人能敌,最终却因何而死?”
“再近的,蒙恬统率三十万秦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战功卓着,最后又因何丧命?”
李煜的两番言辞让韩震陷入了深思。韩信曾功勋卓着,却终为汉高祖猜忌而遭赐死,岳飞亦是含冤而终,韩震似乎有所领悟。
“先生的意思是,若正面难以抗衡项羽,我们便从侧翼着手?”
李煜轻轻颔首。
“大王,项羽如今深得楚军拥戴,在士兵心中威望极高,率军征战立下赫赫战功。他虽无叛逆之心,却已具备随时可叛的能力。倘若项羽一声令下,那些楚军是听命于朝廷,还是追随项羽呢?”
“昔日汉高祖英明神武,尚且对韩信心存戒备,而今昏庸无道的孝惠帝,加之一个嫉才妒能、心胸狭隘的吕后,项羽又能有何善终?”
经李煜一番剖析,韩震恍然大悟。如此看来,只需稍作布局,让孝惠帝刘盈和吕后对项羽心生猜忌与不信任,轻则楚军换帅,重则项羽直接遭赐死,此计甚毒,甚毒。
“好,先生一番言论,真令寡人心旷神怡。不知先生打算如何实施,时间上还充裕吗?”
李煜沉吟片刻,对韩震言道:“只要资金到位,人手齐备,时间定来得及。但欲成此事,必先有所牺牲。”
只要能除去项羽,解除楚军围困临淄之困,牺牲又何足挂齿?
“先生但说无妨,寡人定当全力支持。”
“好,韩王果真是爽快之人。”
见韩震如此坚决,李煜便开始详述其计划。
首先,需向城外楚军营造出城内韩军局势不稳的假象,随后让韩军士兵陆续向楚军主动投降。但每位士兵皆负有使命,即携带资金贿赂楚军士卒,并在楚军内部大肆散布项羽有谋反意图的谣言。楚军中,精锐主力多为关中老秦人后裔,一旦信以为真,楚军士兵与主帅间必将产生巨大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