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顺利破获金簪失窃一案后,府衙上下依旧忙碌如常,时刻守护着城中的安宁。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又一起离奇案件打破了这份宁静。
一日晌午,开封府外马蹄声疾,一位身着锦袍、神态焦急的中年男子骑马匆匆而来,翻身下马后便直奔府衙。此人名为林正源,是城中赫赫有名的玉器行老板。他大步跨入大堂,见到包拯后“扑通”一声跪地,声音颤抖地说道:“包大人,求您为我做主啊!我玉器行里的一件稀世玉器昨夜被盗了,那可是我店里的镇店之宝,价值连城啊!”
包拯闻言,放下手中刚批阅完的公文,目光如炬地看向林正源,拿起惊堂木一拍,沉声道:“林正源,莫要慌张,且将这玉器被盗的详细经过说来,府衙定会彻查此事。”
林正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定了定神说道:“大人,昨日傍晚时分,我如往常一样仔细检查了店铺,将那件玉器妥善放置在特制的锦盒中,锁进了店铺的密室里。密室的门窗皆牢固异常,钥匙也只有我一人持有。可今日清晨开店时,我打开密室,却发现锦盒被打开,玉器不翼而飞了。密室里的其他玉器虽也有被翻动的痕迹,但都还在,唯有那件最珍贵的玉器被盗走了。”
包拯微微皱眉,看向身旁的公孙策,二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包拯道:“公孙先生,此案与之前的金簪失窃案颇为相似,贼人目标明确,只取特定之物,看来这背后定有隐情。”公孙策点头称是:“大人所言极是,我们且去那玉器行查看一番,或许能找到蛛丝马迹。”
包拯遂带着公孙策、展昭以及一众衙役来到了林正源的玉器行。众人走进密室,只见锦盒的锁被破坏,周围散落着一些碎木屑。公孙策蹲下身子,仔细检查了锁具,说道:“大人,这锁并非一般的撬锁工具所能打开,应该是熟知锁结构的人,用特制的工具破坏的。而且这些碎木屑,看起来像是从某种木制工具上掉落的,也许能从这方面入手调查。”
展昭则在密室的地面上发现了几枚不太清晰的脚印,脚印的形状狭长,尺码较小,不像是成年男子的脚印。展昭说道:“大人,公孙先生,这些脚印看起来有些奇怪,不像是寻常人的脚印,或许贼人是个身形较为瘦小的人,或者是女子。而且从脚印的走向来看,贼人是从密室的门进入和离开的,并非从窗户。”
包拯环顾密室四周,问道:“林正源,除了你之外,还有何人知晓这密室的构造和玉器的放置位置?”林正源沉思片刻后说道:“大人,我店里有几个伙计,平日里也帮我打理店铺,但他们都不知道密室的钥匙在我手中,也未曾进入过密室。不过,前些日子有个名叫李清风的外地玉器商人来我店里,他对那件被盗的玉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还曾出价购买,被我拒绝了。我当时觉得他的眼神有些异样,现在想来,他会不会有嫌疑?”
包拯听后,微微点头:“这李清风确实有可疑之处。展昭,你即刻去调查一下这个李清风,查明他的身份背景以及案发当晚的行踪。公孙先生,你再仔细检查一下这密室,看看还有没有其他被遗漏的线索。”
展昭领命而去,公孙策则继续在密室里搜寻。他在密室的角落发现了一根黑色的毛发,毛发较长且柔顺,看起来像是女子的头发。公孙策拿起毛发,说道:“大人,这根毛发或许是个重要线索,从毛发的质地来看,应该是女子所留,结合展昭发现的脚印,说不定贼人是个女子。”
此时,展昭回来禀报道:“大人,那李清风确实有问题。据调查,他根本不是什么正经的玉器商人,而是一个惯偷,经常在各地流窜作案,专偷名贵玉器。而且案发当晚,有人看到他在玉器行附近徘徊。不过,当我去他的住处搜查时,并未发现被盗的玉器,他也矢口否认与盗窃案有关。”
包拯神色严肃,说道:“这李清风如此狡猾,看来不会轻易招认。但目前证据还不够充分,我们还需进一步调查。公孙先生,你发现的那根毛发能否找到与之匹配的人?”
公孙策思索片刻后说道:“大人,城中有一家有名的发簪铺子,店里的老板娘心灵手巧,对各种头发的质地和特征都很熟悉,或许她能帮上忙。”
包拯点头同意,公孙策便带着那根毛发前往发簪铺子。老板娘仔细观察了毛发后说道:“这位大人,这根毛发的质地非常独特,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发质,我记得前些日子有个叫秀娘的女子来我店里买发簪,她的头发就是这种质地。秀娘是林正源玉器行旁边绸缎庄老板的女儿,平日里常来我店里。”
公孙策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赶回玉器行向包拯禀报。包拯听闻后,目光一凛:“没想到这案子竟牵扯到了林正源玉器行旁边绸缎庄老板的女儿。展昭,你去将秀娘带来,我要亲自审问。”
秀娘被带到开封府大堂后,脸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恐惧。包拯盯着秀娘,严肃地说道:“秀娘,有人举报你与林正源玉器行的玉器失窃案有关,你有何话说?我们在案发现场发现了一根与你发质相同的毛发,你作何解释?”
秀娘一听,急忙跪下,哭着说道:“大人,民女冤枉啊!民女确实去过那玉器行,但并非是去偷东西的。前些日子,我在玉器行看到了那件玉器,实在是喜欢得紧,便与父亲说了。可父亲说我们家买不起,我一时鬼迷心窍,就想偷偷去看看。案发当晚,我确实去了玉器行,但我只是在门外徘徊,并未进入密室。”
包拯冷哼一声:“你还敢狡辩!那李清风是个惯偷,你又对那玉器心心念念,你们二人极有可能是同伙。如今证据摆在眼前,你还不招认?”
秀娘听后,身体颤抖得更厉害了,但仍坚持自己的说法。这时,公孙策站了出来,说道:“秀娘,你若如实招来,协助我们找到被盗的玉器,或许本官可以从轻发落。而且,你应该也不想让自己的父亲知道你做出这等错事吧。”
秀娘听到这里,犹豫了许久,终于咬了咬牙说道:“大人,民女确实与李清风相识,那日我在玉器行外徘徊时,被他看到了。他便以我对玉器的喜爱为诱饵,说可以帮我拿到玉器,让我在案发当晚帮他望风。我一时糊涂就答应了,但我真的没有进入密室,也不知道他把玉器藏到哪里去了。”
包拯怒喝道:“秀娘,你年纪轻轻,本应恪守本分,却因一己私欲与贼人勾结,实在是不应该。念在你如实招供,本官会根据你的表现酌情处理。展昭,你即刻带人去抓捕李清风,务必找回被盗的玉器。”
展昭领命而去,很快便将李清风抓获,并在他的一处秘密藏身处找到了被盗的玉器。林正源看到失而复得的镇店之宝,激动得老泪纵横,他跪在包拯面前,感激地说道:“包大人,您真是青天大老爷,若不是您明察秋毫,我这玉器行恐怕就要毁于一旦了。”
包拯扶起林正源,说道:“林正源,今后对于贵重物品的保管要更加谨慎,不可疏忽大意。同时,也要教育身边的人,莫要被贪欲蒙蔽了双眼。”
看着林正源离去的背影,包拯转身对公孙策和展昭说道:“这世间万物,皆有其道。我们身为执法者,不仅要惩治罪恶,更要引导世人坚守正道。此次案件虽已告破,但我们的责任仍在继续。”
说罢,包拯带着公孙策和展昭返回开封府,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愈发坚定,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与使命。(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