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鸿文书院密卷失窃一案刚刚平息,包拯还未来得及松口气,新的麻烦又接踵而至。
这日清晨,包拯正在开封府内与公孙策商议公务,只见一名年轻的书生神色慌张地闯了进来。衙役们想要阻拦,包拯抬手示意让他进来。那书生见到包拯,“扑通”一声跪下,急切地说道:“包大人,求您为我主持公道啊!我在鸿文书院的宝物被人偷了,那可是对我意义非凡的东西!”
包拯微微皱眉,问道:“你且起来,慢慢说。你是鸿文书院的学生?所丢之物究竟是什么?”书生起身,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说道:“大人,学生名叫徐墨,是鸿文书院的学生。所丢的是一方家传的砚台,这砚台不仅质地珍贵,更是我徐家几代人的传家之宝,对我来说价值连城。”
包拯看向公孙策,说道:“公孙先生,看来我们又得去一趟鸿文书院了。”公孙策点头,二人带着展昭以及几名衙役,随着徐墨前往鸿文书院。
到了书院,包拯先命人将徐墨所住的宿舍封锁起来,以便进行勘查。包拯和公孙策仔细检查了宿舍的门窗,发现门窗完好无损,没有被撬过的痕迹。公孙策蹲下身子,在屋内的地面上仔细搜寻,忽然他发现了一些细小的粉末,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放在鼻下闻了闻,说道:“大人,这粉末似乎是一种特殊的香料,我曾在一些富家子弟的身上闻到过,应该不是寻常之物。”
展昭则在宿舍内询问徐墨丢失砚台的具体情况。徐墨说道:“展大侠,昨日傍晚我还将砚台放在桌上,准备今日用来研磨写字。可今早起来,砚台就不见了。昨晚我入睡时,门窗都是关好的,我实在想不明白,这砚台怎么就凭空消失了。”
包拯一边听着徐墨的叙述,一边在屋内踱步思考。他注意到,徐墨的书桌上摆放着一些书籍和文稿,其中有一篇文稿似乎被翻动过的痕迹特别明显。包拯拿起文稿,仔细查看,发现这是一篇关于学术辩论的文章,文中的观点似乎与书院里另一位学生的观点针锋相对。
包拯问徐墨:“这篇文章是你所写?与你观点相悖的那位学生是谁?”徐墨点了点头,说道:“大人,正是学生所写。与我观点相悖的学生名叫陈宇,我们二人经常在学术上争论不休。但我觉得,他虽然与我观点不同,却也不至于做出偷我砚台的事情。”
包拯却没有轻易下结论,他命展昭去调查陈宇的情况,以及昨晚他的行踪。展昭领命而去。
公孙策此时又有了新的发现,他在徐墨宿舍的床榻下找到了一根细长的丝线,丝线的一端似乎还残留着一些蜡油。公孙策拿着丝线给包拯看,说道:“大人,这丝线和蜡油或许是解开此案的关键线索。这丝线如此细长,很可能是用来从窗户外面将屋内的东西钓出去的,而蜡油则可能是用来固定丝线的。”
包拯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看来,这窃贼很可能是从窗户外面作案,而且对徐墨的宿舍情况比较熟悉,否则不会知道砚台放在何处。”
这时,展昭回来了。他向包拯禀报道:“大人,陈宇昨晚一直在自己的宿舍内,有同屋的学生可以作证。而且据了解,陈宇虽然与徐墨学术观点不合,但二人私下里关系还算不错,并没有深仇大恨。”
包拯皱了皱眉头,案件似乎陷入了僵局。就在这时,书院里另一名学生匆匆跑来,对包拯说道:“包大人,我想起一件事。昨晚我起夜的时候,看到一个黑影在徐墨宿舍附近鬼鬼祟祟的,当时我以为是自己看错了,也没太在意。现在想来,说不定就是那个偷砚台的贼。”
包拯眼睛一亮,问道:“你可看清楚那黑影的模样?”那学生摇了摇头,说道:“当时天色太暗,我没看清楚,只知道那黑影身材比较瘦小,行动很敏捷。”
包拯思索片刻,对公孙策和展昭说道:“我们再去书院里其他学生的宿舍查看一下,看看能否找到更多线索。”
众人在书院里逐一排查学生们的宿舍,当排查到一个名叫周平的学生宿舍时,公孙策在他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小瓶与之前在徐墨宿舍发现的相同的香料。包拯立刻将周平叫来,问道:“周平,你这香料是从何处得来的?”
周平神色慌张,结结巴巴地说道:“大、大人,这香料是我偶然得到的,没什么特别的。”包拯冷哼一声,说道:“你还敢说谎!这香料并非寻常之物,而且在徐墨丢失砚台的现场也发现了同样的香料。你若不从实招来,休怪本官不客气!”
周平听了,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大人饶命,我招。那砚台确实是我偷的。我平日里见徐墨总是拿着那方砚台炫耀,心中嫉妒,又听说那砚台价值不菲。昨晚我看到徐墨宿舍的窗户没有完全关好,便用丝线和蜡油从窗户外面将砚台钓了出来。我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还是被大人发现了。”
包拯怒喝道:“你身为书院学生,不思进取,竟做出这等偷窃之事,实在是有辱斯文。来人,将他带回开封府,依法处置!”
徐墨的砚台失而复得,他感激涕零,来到包拯面前,跪下说道:“包大人,多谢您为我找回宝物,学生定当铭记大人的恩情,日后定当努力学习,做一个正直的人。”
包拯将徐墨扶起,说道:“徐墨,你要记住,这世间最珍贵的并非身外之物,而是你的品德和学识。希望你今后能以此为戒,不要再因为这些身外之物而与人产生不必要的纷争。”
看着徐墨和书院的学生们离去,包拯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在这书院之中,看似宁静的学术氛围下,也隐藏着人性的贪婪和欲望。但他相信,只要自己坚守公正,就一定能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让这一方净土不被丑恶所玷污。
包拯带着公孙策和展昭回到开封府,继续处理其他的事务。他知道,在这开封城中,还有无数的案件等待着他去侦破,无数的冤屈等待着他去伸张正义。而他,将一如既往地秉持着自己的信念,守护着这一方百姓的安宁与幸福。(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