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周哥的徒弟?”
“嘶~”
“看着咋这么年轻啊??”
师父的三位老友围在徐峰旁边,仔细打量着他,三人完全没有想到周哥的徒弟会这么年轻。
周炮见徐峰尴尬,笑着挨个挨给他介绍:“这是你李叔,这是赵叔,这是你刘叔。”
周炮拍了拍徐峰的肩膀,说:
“给你们正式介绍一下,我的关门弟子,徐峰!”
“李叔,赵叔,刘叔,久仰大名,刚刚来的路上,我师父就跟我说了,你们是找参的好手!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把头!”
徐峰笑着一记马屁拍了过去,三人脸上露出喜色,淡淡的说:“嗨,是你师父廖赞了,我们找参也就那样。”
“你师父在来之前就把你的光辉事迹告诉我们了,可谓是英雄少年啊!”
周炮:“……”
你们四个还互相吹捧起来了啊。
周炮推着四人往屋里去,“走,去屋里唠,外面热。”
五人进屋坐炕瞎唠,李宝林三人给徐峰讲着他们之前找参发生的趣事,徐峰则是在一旁笑着点头,时不时的惊讶一声。
“老李,你别老是说啊,把你们的家伙事都亮出来一下,让徐峰开开眼界。”
周炮指着李宝林腰间悬挂的布兜:“是不是在里面装着呢,拿出来让他瞅瞅。”
“周哥说的是。”
李宝林三人把腰间悬挂着的布兜拿到一旁解开,将里面的家伙事拿了出来。
一个棍子,棍子头一端系着红绳,红绳尾端系着一串铜钱。
“知道这是啥嘛?”
李宝林拿着“索宝棍”递给徐峰,徐峰接过来“索宝棍”,皱了皱眉,摇了摇头:“李叔,这是什么?”
徐峰没采过参,这些采参相关的工具,他是一个都不认识。
周炮说:“这是‘索宝棍’!”
“啥是‘索宝棍’啊?这个棍子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啊,还能用嘛?”
徐峰不解,反问一声。
赵爱财指着索宝棍,讲道:“徐峰,这你就不懂了吧,老李这把索宝棍可是有灵气的,老李,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这把索宝棍,你用了得有二十年了吧?”
李宝林接过‘索宝棍’,笑着说:“老赵,这都被你猜到了啊。”
提起这个索宝棍他便是一副得意的样子,老刘老赵俩人年份最长的索宝棍也不过四五年,自己这把索宝棍有二十年了,有灵气!
徐峰继续追问:“李叔,那...索宝棍是干啥的啊?”
李宝林笑着说:“索宝棍,又称索拨棍、索罗棍,是我们采参人的主要工具,一般情况下,它是一根五尺二寸长的木棍,棍上一般留着树皮用以防滑。
棍的粗端常用红绳栓两个青铜钱。红色醒目,可“辟邪”,而铜钱则是用来“镇宝”,同时发出响声便于彼此联系。
为图吉利,忌讳使用带有“光”字的铜钱,如“道光”、“光绪”等。索宝棍的作用,既可拔草寻参,又可作为拐杖防身。
我们采参人对索宝棍很珍视,特别是曾寻到过多次人参的索宝棍,认为其具有灵气。
就比如我手上这一根索宝棍,它跟着我有二十年了,老刘老赵可是很稀罕这根索宝棍呢。”
听完之后,徐峰笑着点点头:“明白了。”
“老刘,你也别闲着,把你的棒槌锁拿出来,让徐峰瞅瞅。”
“行。”
刘保国点头答应,把“棒槌锁拿了出来,徐峰刚看见棒槌锁便认出来了它是啥。
所谓的棒槌锁就是经常说的红绳,大家都知道,在找到参的时候,防止参跑掉,会用红绳系住它们,防止它们跑掉。
但这个棒槌锁跟一般的红绳并不完全一样,这里的棒槌锁是由一根三尺长的红线绳及两端各拴住一枚铜钱组成。
当发现人参后,一般都由老把头用棒槌锁将人参“锁”住。锁参的方法会有所差异。
有的是将棒槌锁的一端拴在人参主茎上,另一端拴在索宝棍上。
有的则是用红绳绕在人参主茎上,两头铜钱分别搭在插在地上的索宝棍和树枝上。
也有的是将红绳拴在人参叶上,但目的都是一个:为了固宝。
刘保国还想继续介绍,徐峰则笑着说:“刘叔,我知道它的作用。”
“行吧...”
“老赵,你不介绍一个?”
“既然周哥都开口了,我咋会不给面子啊,我给徐峰看看这个。”
说话间,赵爱财从布兜里面拿出来几根发白发黄的“筷子”。
“知道这是啥嘛?”
徐峰摇了摇头,他就知道采参时要系红绳,其他的工具和步骤,他是一个都不懂。
赵爱财说:“前面的索宝棍,棒槌锁,都是把棒槌锁在原地。”
“这个叫”快当签子,是用来采参的,“快当”一词来自满语,有麻利、顺利、吉利和祝贺之意。
许多采参赶山工具名字前都冠有“快当”两字,就是为求顺利和吉利。
快当签子是取鹿角顺直的一段,削磨熏制成六寸长的签子,用来挖参。
这是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固定下来的专用工具。
用鹿角做的签子坚硬光滑,不吸水,不霉变,不易划伤人参。”
“当然了,它也有一个别名,叫做鹿骨扦子,这样是不是更好理解了。”
徐峰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看来采参和打猎的规矩还都不一样啊,光是找参,固参,采参的工具都不一样。
周炮瞅见徐峰有点懵的状态,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是不是以为采参就这些了?”
徐峰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不是这些,难道还有其他的工具?
在徐峰诧异的目光下,师父周炮如数珍珍的般说:
“除了那些,还有狍子皮,采参赶山的工具还有快当斧子,快当锯,快当剪刀,快当铲子,用桦树皮和柳条编成的背筐,皮或布制的背兜、睡觉用的狍子皮、称量用的戥子,以及做饭用的简单炊具餐具。
知道进山采参最应该带什么嘛?你肯定想不到,是小米!
小米因其营养高,耐潮,易熟而成为的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