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之刃”的锋芒在蓝天之上刻下荣耀,“星尘之誓”的信念在心底灼灼燃烧。然而,淬火的钢铁,其内部纹理的每一道细微变化,都需在时间的砧板上反复锤打才能臻于完美;燎原的星火,也需经历风雨的考验,才能确认其扎根的深度与燃烧的持久。
---
西南,航空发动机大修中心,气氛凝重如铁。
几片从某架完成高强度战备巡逻任务归来的歼-20发动机(换装了“晶界净化”过渡叶片)上拆卸下的低压涡轮叶片,正静静地躺在高倍显微镜下。沈清秋亲自操作,清冷的眸子透过目镜,捕捉着叶冠根部区域的每一个细节。
找到了!在那片曾经发现过应力腐蚀(Scc)萌生迹象的叶片附近,另一片叶片的相同位置,一条长度约1.5毫米、呈典型分支状的裂纹赫然在目!虽然尚未穿透涂层,但其形态特征,与之前长试中发现的Scc裂纹如出一辙!
“服役时间不足设计考核周期的十分之一…”沈清秋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沉重,“环境介质耦合诱发Scc的风险,比我们加速试验模拟的更为严峻。这‘淬火之刃’的光辉之下,终究还是留下了‘暗痕’。”
紧急攻关组的会议立刻召开。失效分析报告冰冷而清晰:裂纹起源于晶界,断口呈现典型的沿晶开裂特征,裂纹尖端区域检测到异常的硫、氯元素富集以及特定活性元素的踪迹。服役环境中的海洋盐雾、燃料微量杂质与缓释的活性元素,在特定的中低温应力状态下,形成了致命的“鸡尾酒”效应。
“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吴天雷总师斩钉截铁,“所有换装该批次过渡叶片的发动机,立即停飞检查!重点排查低压涡轮第三级叶冠根部!”
“停飞?”一位负责战备的军官眉头紧锁,“吴总,这涉及数十架‘威龙’!战备任务…”
“战鹰的安全高于一切!”吴天雷毫不退让,“没有可靠的‘心’,再利的爪牙也是空中楼阁!沈博士,优化方案最快多久能出来?”
沈清秋早已调出了所有实验数据:“两条腿走路,紧急与长效:
1. 紧急补救(治标): 对同批次所有叶片,在叶冠根部高危区域,采用激光熔覆技术,紧急增材一层我们新开发的、具有超强抗硫氯腐蚀能力的‘守护者’金属陶瓷涂层!工艺已在小规模验证,可快速实施。能有效隔绝腐蚀介质,延缓裂纹扩展。
2. 根除隐患(治本): 立刻调整过渡方案中活性元素的种类和缓释载体!放弃目前这种在特定环境下‘敏感’的元素,选用惰性更强、但净化效率略低的替代方案。同时,加速推进‘超高纯材料’和‘超净炉’的攻关,这是彻底解决晶界纯净度、提升本征抗力的唯一途径!新方案叶片的设计、试制和验证周期…至少需要八个月。”
陈默的声音透过加密线路传来,沉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同意吴总和沈老师的方案!空军装备部协调,立刻执行紧急涂层补救!不惜代价,保障战鹰安全和战备衔接!沈老师,八个月,我给你全力保障!但新方案,必须把‘环境适应性’和‘长寿命可靠性’放在首位,性能提升可以阶段性妥协!这‘暗痕’,必须在我们手上彻底抹平!”
---
“磐石联盟”线上平台,一场特殊的“答辩会”正在进行。
屏幕一端,是“红星市第二机床厂”厂长张建国和技术科长,两人穿着崭新的工装,紧张又兴奋。屏幕另一端,是徐工集团高级采购总监、技术总工以及联盟特邀的第三方认证专家。
张建国正展示着一份份详实的数据报告:“…这是连续三个月渗碳层深度偏差控制记录,99%的点落在±0.06mm以内!这是硬度梯度抽检报告,全部符合‘磐石伙伴’初级标准!这是按照联盟Sop建立的生产过程记录系统截图…我们厂,完全有能力保质保量完成贵公司的订单!”
徐工的技术总工推了推眼镜,问题尖锐:“数据不错。但‘初级标准’只是门槛。我们这批液压阀体对基体材料的疲劳强度有额外要求,需要达到xx mpa以上。你们的材料批次稳定性如何?特别是抗过载冲击性能?”
张建国看向技术科长。科长深吸一口气,点开一份视频:“请看!这是我们用厂里改造后的冲击试验机,对随机抽取的毛坯进行的过载冲击测试!按贵司要求的1.5倍极限载荷,连续冲击五次!这是测试数据和试件状态!”
视频中,略显简陋的试验机上,沉重的摆锤一次次砸下!每一次撞击都让张建国心头一紧。五次过后,试件被取下,虽有明显变形,但并未断裂!检测数据显示,残余强度仍高于标准线!
“好!”第三方认证专家点头,“虽然设备不如专业实验室先进,但测试过程规范,数据真实有效!能在现有条件下做到这一步,体现了贵厂对质量的重视和执行力!”
徐工采购总监的脸色缓和了许多,但仍未松口:“最后一个问题,产能。首批订单量不小,后续可能更大。你们的设备改造和人员培训,能否支撑稳定扩产?”
张建国挺直腰板:“报告总监!联盟的技改基金支持我们新上了两条半自动渗碳线!关键岗位工人全部通过了联盟组织的专项技能考核!这是我们的产能爬坡计划表!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成为徐工值得信赖的‘磐石’伙伴!”
屏幕切换,徐工内部评审的绿灯亮起。张建国和科长激动地握紧了拳头。这不仅仅是一张订单,更是对他们浴火重生、脱胎换骨的最高认可!是“燎原之火”在产业土壤上扎根的第一份成绩单!
---
“星链”项目组,气氛却如同冰火两重天。
周斌团队基于“星尘”掺杂氧化物半导体的首批w波段功放原型样件,静静地躺在测试台上。理论上的“弯道超车”设想很美好,但现实却给了沉重一击。
“输出功率…只有理论值的30%!效率低得可怜!线性度也一塌糊涂!”负责测试的工程师声音沮丧,“高频损耗太大,热管理也跟不上,烧了两个样件了!”
周斌盯着那刺眼的测试曲线,眉头紧锁。实验室制备的样品性能,与工业级器件的要求差距巨大。“星尘”材料的电磁特性在高频下的优势,被糟糕的载流子迁移率、界面缺陷和散热瓶颈抵消殆尽。
“弯道…差点翻车。”周斌苦笑,但眼中并无放弃,“材料组的同仁们,我们需要更深入的‘材料基因’解析!弄清是掺杂比例问题?晶界缺陷?还是界面态陷阱?理论组的老师,麻烦再帮我们优化器件的物理模型,看看能不能在结构设计上规避这些短板?”
他转向陈默(远程接入):“陈工,现实很骨感。基于‘星尘’的新器件路线,短期内难以扛起w波段的大梁。我建议,战略重心暂时回调:
1. 集中火力攻坚Ka波段: 用深度Acm算法和量子NomA方案,结合现有工艺能稳定提供的SiGe或GaAs器件,先把50-100公里距离、强干扰环境下的1tb+传输实用化、工程化!做出‘能用、好用’的第一代‘星链’节点!
2. 新器件路线转为长期储备: 持续投入基础研究,深挖‘星尘’材料在高频电子领域的潜力。联合国内顶尖的化合物半导体工艺线,尝试将‘星尘’作为关键界面层或钝化层,融入现有hEmt工艺,逐步提升性能,而非一步替代。
3. 探索多频段混合组网: 用成熟的低频段(如Ku波段)做控制链路和覆盖补充,Ka波段承担高速数据,未来再平滑升级到w波段。用系统架构的智慧,弥补单点硬件的不足!”
陈默看着周斌眼中那务实而不失锐气的光芒,赞许地点点头:“很好,斌子!没有被失败打倒,反而更清醒了。真正的‘弯道超车’,不是抛弃所有轮子,而是知道何时踩油门,何时握紧方向盘。就按你的思路办!先把Ka波段的‘星链’织成网!新器件的火种,我们耐心守护!”
---
淬火的钢,其内部的“暗痕”需以更大的决心去抚平;燎原的星火,需经历市场的严苛“答辩”才能证明价值;而指向未来的“星链”,也在现实的挫折中调整航向,选择了一条更务实、却也更有希望的道路。每一次考验留下的痕迹,都非失败的伤疤,而是通往更高殿堂的坚实阶梯。大国工业的崛起之路,正是由无数这样的阶梯铺就,每一步,都铭刻着奋斗与智慧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