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梗,你这样说不对。
店铺是贾东旭的,贾张氏拿些钱也是合理的,不能算是偷。\"
阎埠贵自己就是长辈,自然要维护传统,再说李建设做得很好,纳妾养娘家人,让人挑不出错处,谁要是跟着棒梗,怕是要倒霉透顶。
\"三大爷,我不跟你说了。
艳玲,你等等,我一定能赚到大钱。\"
棒梗咬咬牙转身离开,他得赶紧回去守护水库,免得鱼被偷走。
\"唉!棒梗怎么变成这样了,道德品质这么差,怎么能赚大钱呢。\"
阎埠贵随手抓起一把花生米,晃悠着离开了,回去慢慢喝上一杯,无需其他下酒菜。
唐艳玲与刘岚对视一眼,不知为何感到尴尬。
“岚姐,你能再给我讲讲怎样更容易怀孕吗?”唐艳玲轻声问道。
刘岚压低声音道:“你需要多做一些……”
“建设,你觉得言乐的对象如何?”
陈雪茹提及儿子的婚事,言乐即将举办婚礼,而学弈的婚事也被提上议程。
“你决定就好,你是婆婆。”
李建设常教导儿子们要以品德为重,选择贤惠的妻子比家世更重要,孝敬长辈也是传统美德。
最终,易中海的理念被证实无误,会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这可不行,你是父亲,家中大事由你定夺。”
陈雪茹信任丈夫的眼光,后院一直井然有序,未有过纷争。
李建设沉思片刻后说道:“那就奉子成婚吧,学弈的对象事业心太强,进门后先要孩子,其他的事暂且搁置,我们家不缺钱。”
“好,听你的,我也想抱孙子了。”
陈雪茹希望儿媳能尽快为李家添个长孙。
李建设拿出京城地图,指着一处说:“雪茹,我要拿下这块地建红星集团大厦,计划七年完成,到九十年代初,李家将成为京城首富。”
正好,他将在六十岁时退休,将集团交给学弈管理,届时会整合资源,裁撤多余业务,希望你能多支持学弈,他是李家未来的领航者。”
他选的这块地,正是唐僧媳妇看中的,但他抢先一步。
唐僧媳妇的发迹史并不光彩,靠那十年间倒卖文物获利,再在 ** 变现。
“建设,你要让学弈继承集团吗?”
陈雪茹有些疑惑,因为李家还有晓峰、学文、振华等儿子。
“学弈是长子,有管理权,但没有股份。”
李建设不会轻易放弃股份,毕竟生活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闲时也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嗯,我明白了。”
陈雪茹终于明白,其他儿子可能会分得股份,但学弈将是集团的实际管理者。
\"过些时候等学弈成婚后,就让他处理集团大厦的事宜吧。\"
李建设结束谈话后,前往秦京茹处,打算完成当天的日程。
\"姐夫,我想找个时机回村子一趟。\"
秦京茹没什么其他追求,只想回老家炫耀一番。
如今各家分了土地,她又可以显摆财富了。
\"京茹,你这一说提醒了我。
这样,你带钱回去修缮房屋吧,算了,我安排人修建楼房。\"
李建设虽无长辈,但老秦家在,荣归故里才是正道。
趁宅基地审核宽松,回村建一座庄园。
\"好的!\"
得知要修楼房,秦京茹自然欢喜。
\"明天就启程,先考察地基,我负责出设计图纸。\"
李建设截胡唐艳玲后,获得了风水堪舆大师技能,这并非迷信,而是基于藏风聚气的原则,重点在于居住舒适,自然百事顺遂。
\"嗯!\"
秦京茹已开始畅想明日的热闹景象。
\"去把姐姐喊过来。\"
李建设靠近一些,等秦淮茹过来,抱着姐妹俩共眠。
……
次日清晨,李建设特意早起,叫上岳父母、三位叔伯婶婶及几位小舅子,分乘三辆车下乡。
此外,还有一辆四轮车载满物资,与村民共享欢乐。
\"东旭,你还没去过昌平,那是个好地方。\"
李建设坐后排,陪着秦淮茹和秦京茹,秦光友坐副驾,由贾东旭驾驶。
随行的还有做饭的厨师。
\"哥,这地方不错,我带了鱼竿呢。\"
起初贾东旭并不愿同行,毕竟这里是秦淮茹的故乡,对他而言是伤心之地。
然而,他的薪资突然翻倍,从原先的五十元涨至一百元,与妻子持平。
此后夫妻俩每月收入二百元,母亲经营店铺,丈夫承包水库,生活相当宽裕。
贾东旭只提一个小要求:涨的五十元薪水不要告诉陈碧华,他打算存为私房钱。
\"好,一起去钓鱼吧!\"
李建设搂着秦家姐妹,此生无憾,未因女性关系影响兄弟情谊。
车队缓缓驶入村庄,沿途的闲谈声渐渐远去。
秦家所在的村子映入眼帘,如今的公路比从前宽阔了许多,这一切得益于公社的努力,实则凝聚着集体的力量。
李建设望着窗外,一幅忙碌的画面展开:村民身影遍布田间地头,但同样的土地却因好坏之分而显差距,这取决于家族的实力。
土地分配以成年男性为主,其次是男孩,余下的才轮到女孩。
这意味着男婴一出生便拥有土地,而有些女孩即使十几岁仍无地可耕。
女性成年后出嫁,土地即归集体所有。
若一个家庭只生女儿,最终可能失去土地,变得贫困,直至绝户。
反之,若育有三子及儿媳、双亲,便是八人的土地;儿媳再添孙子,更是兴旺无比。
像赵雅丽这般生育八个儿子的家庭,在农村地位颇高,衣食无忧。
“淮茹!”
“建设,何事?”
秦淮茹此刻满心欢喜,多年未归,今日特意穿上昂贵衣物,佩戴首饰。
她嫁给李家后,生活富足安逸。
“建设,该我感谢你。
要不是你,我也不会有京茹和三个儿子。”
秦京茹依偎在一旁,从未工作,却享受着众人艳羡的生活。
贾东旭默默注视前方,心中感慨,自己不如姐夫会说话,输得心服口服。
车队入村,立即引来村民围观。
一些敏锐者立刻奔向秦二叔家,认定是秦家人归来。
果然,车队停在老秦家门口时,村民蜂拥而至。
“快瞧,那下车的是秦淮茹吧?都快五十的人了,还这般年轻貌美。”
“怎可相提并论?秦淮茹在城里享福呢,她家女婿如今发达得很,据说娶了八房姨太太。”
“咦,八爷,这样开销会不会太大?”
“哪能算大?别家的房子宽敞得很,听说小偷进去都会迷路,三天没吃东西愣是没走出来。
若不是路过的丫鬟发现,还不知会发生什么。”
“八爷,您这说得有点过了吧,该不会是在形容皇宫吧?”
说话间,那人正喊着,却不知八爷早已挤到前面。
张老头年过七旬,身体仍很硬朗,挤到人群最前头,满是皱纹的脸堆笑着,开口便道:“李兄弟好!”
“哦!好,好。”
李建设愣了一下,还以为这位看着挺显老成,应该有七十多岁?没想到年纪比他还小?
“咳咳……”
李建设轻咳一声,众人纷纷侧目。
毕竟他作为秦家的女婿,在村里已经吹嘘了二十多年。
“角山村每家每户分二十元和十斤苹果。”
此话一出,全场静默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欢呼。
“我的天,我没听错吧,直接发钱?还送苹果?”
“够大方的,我们村一百八十多户人家,那得花四五千块。”
“李兄弟真阔气,别人成为万元户还要大肆宣扬,他直接就拿出这么多。”
“八爷,看来您说得没错,李兄弟家确实像迷宫一样。”
这时车队里的人也反应过来,他们之前只知道会分苹果,却不晓得还会发钱。
李建设接过秦光友递来的公文包,从中取出五叠现金递给秦淮茹。
“淮茹,你和京茹,还有爸妈,去给大家分钱。
东旭,你和光友负责把苹果发下去。”
“嗯!”
秦淮茹虽心疼这些钱,但想到这是一份面子活儿,也就忍住了。
“大家排好队到我这儿领钱,每户二十元,记得登记。”
秦淮茹站在自家院子分钱,这场景她一辈子都不会忘。
贾东旭与秦光友则上货车分发苹果。
李建设与村民打成一片,关心生活状况,倡导先富带动后富,推动共同富裕。
即便岳母、三叔三婶及秦京茹的户籍仍在农村,但他们一年难得回一次家。
因此,李建设决心在当地修房,以赢得好名声,避免家人房产受侵扰。
名声本身也有诸多益处。
“哇,真的发钱啊!二十块就这么白白送了吗?以前干一年活才挣这么点。”
“妈妈,这个苹果真甜。”
“妮妮,妈妈没本事,让你到现在才吃到苹果。”
“奶奶,我给弟弟留着,他还没尝过苹果呢。”
“彤彤你也吃吧,这么多苹果你弟弟肯定吃不完。”
李建设一到村里便引起关注,村委很快派人来了解情况,村长虽常换,但核心成员不变。
村委成员均为本地村民,由乡民选出。
李建设表示将提高村委干部待遇,生产队长可额外获十元奖励。
“李主任,您太慷慨了。”
村委成员亦是本地人,由村民选举产生。
“老村长,我此次返乡是想建三栋房子。”
李建设将几位村干部带到一边商议。
秦光明随行帮忙派烟,他现为前门街道办事处干部。
“李主任,这是好事,随意建吧,宅基地可置换。”
老村长认为这并非难事,只要分户,便可利用自家地基建房,最好是在荒地上。
然而,有时最好的地在耕地中,也可能看上他人地块,只需先完成土地置换即可,不会出问题。
当然,只有分户的男性或关系密切需建新房者才能获得新宅基地。
之后,李建设考察周边地形,计划占用大片土地。
不仅建三栋相连的房子,还要附带一大片院子,类似庄园规模。
这会涉及集中老丈人三兄弟家的土地。
包括秦母、三叔三婶、秦京茹,以及二叔二婶等六人的土地,加上三家的宅基地与自留地。
最终选定了一片十几亩的地,大约一万平方米,连成一片。
够用了,再大反而惹人注意,毕竟这块地平时基本闲置,只有二叔二婶在村里照看。
“就这样吧,涉及的土地置换问题,我会给予相应补偿。”
李建设十分满意,城里有房,乡下也该有地。
……
“秦光友,这位是谁呀?看着挺陌生的。”
有亲戚向正在分苹果的陌生人打听。
“这是贾东旭,当初是我姐姐进城跟他相亲,后来我姐夫看上了我姐姐,就……呃,是追了过来。”
秦光友自然站在姐姐和姐夫那边,但他有时也不得不佩服贾东旭的豁达,确实不是普通人。
难怪姐夫对老贾家很关照,也让人挑不出毛病。
“啊!不是吧,你们城里还有这样的事?”
王小二惊呆了,只怪自己孤陋寡闻,不了解城里人的洒脱。
“什么事儿?贾东旭和我姐夫是兄弟,一起长大。”
秦光友边说边咬了一口苹果,这可是好苹果,坐火车运到京城的,本地种不出来,特别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