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他再来我就让伙计赶他走。”
唐艳玲乖巧应允,又低声提议今晚他去找她。
“好,晚上我去你那儿。”
李建设离开去包间,久留不便。
刚进门便听见傻柱的声音。
“我说许大茂,我就觉得你那生意不稳当,做人得光明磊落,像我,每月赚千多元,凭本事吃饭,心安理得。”
“傻柱,你别得意,我现在是副厂长,很快会翻身。”
许大茂不服气,不甘落后于李建设,更不愿输给傻柱,贾东旭更是早被落下。
“行了,都一把年纪了还争?”
李建设走进劝架,如今将三位长辈调出院子,不知能否达成让傻柱提前养老的计划。
他预感奖励会丰厚,可惜系统迟迟未有动静,急也没用。
“李建设,真要建厂做锅?靠谱吗?谁家没锅?用炉子的多,你的电锅谁买?”
傻柱已听了一会儿,作为厨子,他对锅再熟悉不过。
李建设尚未开口,许大茂已急切地喊道:“傻柱,你懂什么?李建设何曾有过亏本之事?”
傻柱一愣,随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李建设确实精明,从未失手。
李建设笑着说道:“等产品问世,你也得买一台。
好了,上菜吧!今天大家都喝高兴了,傻柱你买单,谁让他刚才质疑我呢。”
“对,让他请客,他赚了不少。”
阎埠贵紧跟其后附和,论心机,他与李建设堪称同路人。
“请就请,我有的是钱。”
傻柱忍着泪走出厨房,准备继续炒菜,回头还得从私房钱里掏钱付账。
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三个月后,首批电饭锅终于生产出来了,数量不多,仅有一千台,建议零售价为四十五元。
出厂价三十五元,尽管如此,工厂依然利润丰厚。
这些电饭锅并未投放市场,而是被内部消化掉,用于测试市场反馈。
许大茂反应最为迅速,因为他只有通过零售卖出的部分才能拿到五个点的提成,而这种方式显然不可行。
他利用自己的一些人脉资源,立刻预支了一笔资金,四处宴请,争取各大单位采购订单。
其他人也不甘落后,刘海中凭借职务便利,索要了一百台电饭锅,全部搬回家中,打算转手倒卖,若全数售出,可获利千元。
连易中海都申请了五十台,他自身财富颇丰,却不知如何花销,此次是为贾东旭代购的。
如今傻柱无需为生计发愁,许大茂又不足为惧,易中海的目光转向了贾东旭。
“东旭,你知道电饭锅该怎么使用吗?”
“大爷,我当然知道,我哥哥家已经用了,这东西真神奇,把米放进去就能煮熟,都不用淘米。”
贾东旭至今仍对这款产品的原理感到困惑,“大爷,什么意思?电饭锅已经上市了吗?我得赶紧买一台。”
李建设家中仅有旧款试验品,新款还未带回。
“怎可能只买一台?东旭,我特意给你预留了五十台,拿去售卖……”
易中海知晓贾东旭住在李建设家隔壁,但他认为多帮助些时日,将来能让贾东旭生活无忧。
贾张氏年纪较大,但她与贾东旭并无冲突,随着时间推移,自然会有结果。
“大爷,若我全卖了这些锅,岂不是只赚五百块?这数目也太大了吧。”
易中海立刻给贾东旭送来了五口锅,说多了不方便携带,先售卖后再领取剩余部分。
贾东旭毫不拖延,将锅带回家,自己没空卖,便让母亲去处理,自己负责收钱。
“儿子,你买什么好东西回来了?”
贾张氏正在家里纳鞋底,她没有其他技能,年迈体弱,只想多做一些布鞋送给李建设,以示感激。
“妈,这是电饭锅,卖一口能赚十块钱,大爷帮我预订了五十口锅,家里留一口自用,其余的都卖掉。
每卖出一口,我会给你五毛钱提成。”
贾东旭也学会了做生意之道,知道给人提成的重要性,他已经给了不少。
“才五毛?儿子,给一块吧,妈妈缺钱,都没让你交生活费了。”
贾张氏也很机智,先试试市场,若真能盈利,就去找李建设进货,直接赚十块钱岂不是更好?
“一块就一块,不能再多了,我还得分一大爷的钱呢。”
贾东旭随即教母亲使用电饭锅,4.5不仅可煮米饭,还有蒸格,能蒸馒头、蒸菜。
二十多分钟后,贾张氏惊讶道:“东旭,这锅也太神奇了,这么快就做好了?”
“当然啦,这是我哥哥发明的,不过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发明,听说南方早就有了,只是我们京城还没有。”
“妈,看看这米饭和馒头多好啊,你自己先尝尝,记得卖锅哦,卖出去后把钱给我。”
交代完后,贾东旭急忙回去工作,前院需要有人看守,交给别人他不放心。
贾张氏赶紧吃了一碗米饭,啃了两个馒头,即使没有菜也吃得津津有味,这可是细粮,往常可吃不到。
吃饱后,她拿着鞋底出门串门,炫耀自己的卖锅成果。
与此同时,各大饭店、酒楼、火锅店的显眼位置都摆放了电饭锅,没有什么比直接上桌更能推广的了。
“哟,我家东旭弄了个新玩意儿回来,不用烧煤,放点米、倒点水,出去聊聊天,等回来饭就煮好了,馒头也蒸好了,可真省事儿。”
贾张氏在大妈圈里还算说得上话,毕竟她儿媳妇在蛋糕店工作,也算体面人家。
“贾张氏,你是不是做梦醒晚了?做饭哪能不用火?”
“对呀,你别糊弄我们。
你说蒸馒头还行,蒸米饭总得淘米吧?”
几位大妈都不信,一辈子做饭的经验可不是白来的。
“你们要是不信,就跟我回家看看。
这是我儿子从红星锅具厂买来的电饭锅。”
贾张氏赶紧领她们回了家。
这是蛋糕店的院子,她和陈碧华带着亮亮住在这里。
几个大妈进屋后,看见了一个形状特别的电饭锅。
贾张氏拿出内胆,放了些米和水,再装回锅里,又架上了蒸格,里面摆了两个馒头。
插上电,按下开关,大家一起等着。
二十多分钟后,开关自动跳起,饭果然熟了。
“我的天,这可真是方便,不用守着炉子,也不用沥米,太厉害了。”
“要不是亲眼看见, ** 我也不信。”
几位大妈惊讶得不行,这东西太神奇了。
“贾张氏,你这锅能买吗?太实用了。”
“朱大妈,这锅刚出来没多久,还没正式卖,不过我手头还有几口,你们要是想买,五十块钱一口。”
贾张氏随口加了五块钱,万一卖出去呢。
“五十?不贵啊,我要一口,不过要是有问题,得给我换。”
“我也买一口,以后接孙子也不耽误做饭。”
“我也要一口,瞧这红星电饭锅,听着就觉得好。”
做生意就是这样,简单直接,特别是大件买卖,价格多少就是多少。
当时刚改革开放,大家还不熟悉各种骗局,都愿意相信邻居。
贾张氏这么一卖,四口锅一下子就卖光了。
“天啊,这钱也太好赚了。”
贾张氏手里攥着一把钱,因未上过学,无法准确计算大额数字,只能数出四个三十五,最终发现还剩六十块。
这笔收入相当于她以往一年的生活开支。
……
“服务员,来一盆米饭。”
“好嘞!”
大栅栏酒楼内,服务员听见呼唤,立刻端来一口装满热腾腾米饭的锅,揭开盖子时白雾升腾,浓郁的米香扑鼻而来。
“这是什么?怎么是一整锅米饭?”
食客有些疑惑,他只要一盆饭,却端上来一锅。
“这就是现成煮好的米饭,这叫电饭锅,只需将米和水放进去,二十多分钟后就能吃。”
服务员简单介绍一番后准备去服务其他桌。
“这锅在哪里能买到?我也想买一个,太方便了。”
“客官,这是红星锅炉厂生产的,目前还未上市,不过您不用着急,过段时间就有货了,价钱也不高,几十块钱就能买到。”
……
四合院里,二大妈望着堆满屋子的锅,仍有些反应不过来。
“当家的,你不是去当副厂长了吗?怎么把这么多锅搬回家?用得完吗?”
“你不懂,这锅多好啊,光这些就够赚上千块,比傻柱干一个月挣得还多。”
刘海中接着说道:“快去把老大他们叫回来,我们家得开个会,以后专做锅的生意。
李建设真有办法,卖锅比卖电视赚得多,利润高,还不犯法。”
……
“嘟嘟!”
李建设按下熟悉的喇叭声,感到一切似乎恢复如初。
他急于成立锅炉厂的原因之一,是为了买车。
私人购车依然困难重重,不仅价格高昂,手续也极其繁琐。
但如果是以工厂名义购买,就容易得多。
他一次性购入三辆车,一辆留作公用,其余两辆供自己使用,还能避税。
院子一侧新添的一排车位,如今仅停放几辆自行车,显得十分闲置。
“李建设,为了买车我可没少托关系。”
杨厂长坐在副驾驶座上,曾经的不愉快早已烟消云散,当时不过是他被免职而已,现在他已经东山再起,一心想着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