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旭,我也是这么跟妈说的,但她非要我们还给她,还让我们拿出一千块,说是要去做生意,真不知道她在打什么主意。”
陈碧华自己也没存下多少钱,槐花没工作要吃饭,小儿子的开销也不少。
加上棒梗时不时来找她要钱,她哪里还能攒下什么,即便有一点,也是为了应急。
“一千块?她是不是疯了?”
贾东旭气愤不已,这一千块要是拿来下馆子,能享受多少顿美味啊。
“哟,你们俩嘀咕什么呢?”
许大茂从外面回来,正好撞见这一幕。
“许大茂,没什么事。”
贾东旭没法把这件事说出来,毕竟他爱面子。
许大茂没有下车,单脚支撑在地上,“你们也想跟李建设一起做买卖?那可是需要本钱的。
三大爷都出了三千块入股了。”
许大茂自己还没去找李建设,他还在比较其他机会,比如联系螺纹钢厂。
“什么?三大爷竟然跟我哥合伙做生意?什么时候的事?”
贾东旭完全蒙了,他一点都不知道。
“哟,你们还不知道啊。”
许大茂兴致勃勃地说:“不仅三大爷那边,傻柱和他的老婆刘岚也要去帮李建设干活。
现在政策放开了,谁不想多赚点钱呢?不过你们俩就别想了,你们没本钱。”
“谁说我没本钱了?许大茂,你等着,我也去找我哥合作。”
贾东旭忽然明白过来,怪不得老母亲非要一千块,原来是想独自占便宜,撇开他这个亲儿子,想跟李建设发大财。
“那我就等着瞧好了!”
许大茂冷笑一声,跨上车扬长而去。
贾东旭哪有什么钱?夫妻俩仅靠微薄的工资,还得贴补贾张氏和棒梗的生活。
再说贾东旭花钱大手大脚,别说三千,能拿出一千就不错了。
李建设这个人他也清楚,从来不吃亏,而贾东旭根本没什么资本,不可能和他一起赚钱。
就像他自己,只找了院里的老大爷和老二爷,他们都有钱,总算抢在李建设前面,赢了个盆满钵满。
傍晚时分,贾东旭回家得知槐花已离开,跟小当去了哥哥家。
“老婆,你存了多少钱?要不咱们也投一笔试试?我哥那个人,没吃过亏,做生意肯定赚。
别被落下。”
贾东旭心动了,许大茂还在等着看笑话呢。
“东旭,我没多少钱,你给我的钱,都被妈和棒梗花光了。
我的工资养活一家人,哪里还能剩下什么。”
陈碧华手里有几百块,但不敢乱花。
“五百够不够?”
贾东旭心想,没有一千就投一半吧。
“差一点。”
陈碧华攒了六百多块,每一分都是省下来的,连棒梗想要的自行车都舍不得买。
“那就拿四百,我这里也有点积蓄,凑个五百,我去找我哥。”
这时,贾东旭也不再隐瞒自己的私房钱,马上就能发大财了。
“东旭,你给我一百吧,到时候我们一起去,把钱交给哥。”
陈碧华不太相信贾东旭,担心他把钱乱花掉。
“好吧!”
贾东旭无奈答应,随即从床底下拖出一口上了锁的木箱,打开后里面有些旧物,还有一个铁皮盒。
当他打开盒子后,却愣住了——空空如也,别说一百,连一分钱都没有。
“老婆,我的钱呢?”
“东旭,你的钱放这儿了?我没有动过啊!”
陈碧华一脸惊愕,她没有钥匙,箱子一直是锁着的。
\"哎呀!儿媳,家里进了小偷,我的积蓄全没了,一百多块呢。\"
贾东旭几乎要哭出来,这么多年的辛苦积攒就这样消失了。
忽然,亮亮说道:\"爸爸,是棒梗拿的,是他打开了箱子。\"
\"棒梗什么时候来的?\"
贾东旭再也坐不住,带上妻儿赶往四合院,随即爆发了一场争吵。
\"东旭,你别胡说,棒梗怎会干这种事?\"
贾张氏虽已相信是棒梗所为,但钱已在自己手中,绝不可能交出来。
\"妈,就是棒梗拿的,亮亮亲眼看见的。\"
贾东旭怒不可遏,这些钱是他多年来一点一滴攒下来的。
\"亮亮还小,什么都不懂。\"
贾张氏不愿承认,毕竟她是长辈。
棒梗辩解道:\"爸,我真的没偷钱,我只是想找双鞋穿。\"
\"棒梗,你让我太失望了。\"
贾东旭气得想动手,但他还没学会如何打人,过去只知挨打。
贾家院内吵嚷不断,邻居们也在窃窃私语。
\"唉,棒梗从小就不是个好东西,肯定偷钱了。\"
傻柱对棒梗颇有偏见,认为他靠扫大街赚不到什么,却还偷钱。
\"贾家的日子不好过,双职工都没存下钱,还想做生意,连本钱都没有。\"
\"可不是嘛,人家三大爷都出了三千。\"
\"听说贾张氏拿了一百多块去找李建设谈生意,结果没人答应。\"
\"换成我也不答应,一百多元可不算少,但做买卖根本不够,不然谁都能开店了……\"
邻居们看热闹散去,难道还要借钱给贾家不成?
……
数日后,饭馆与盆景店都被承包下来。
如今的店铺规模远非后世那些狭小门面可比,面积宽敞得很。
李建设也没闲着,找三叔出马,组建了一支装修队,主要由泥瓦匠和木工组成。
至于工人,则一部分从城里招募,另一部分来自乡下。
粮票尚未废除,但粮站推出了议价粮,只需花五毛钱,无需粮票,就能买到一斤白面,数量不限。
然而,愿意支付高价的人寥寥无几,因为细粮供应充足,粮票价格下跌,仅需一毛钱就能买一斤粮票,再去购买粮食,能节省不少开支。
上面对于倒卖粮票的打击力度不大,毕竟开放政策已经实施,城市需要农民工,总得让人吃饱饭。
“姑爷,装修这块的事,您就放心交给我。”
三叔带着二十多个工匠,在好几个地方同时开工,人手明显不足,还在继续招募人员。
“三叔,你干活我信得过,你们先入场拆卸,我这边打算找几个监工……”
李建设简单说明了情况,他提供了设计图纸,但这些师傅完全看不懂,他也抽不出时间去现场讲解,因此需要监工,或者找个工长来协调。
人手短缺,最后从清华建筑系找了十几个勤工俭学的学生轮岗帮忙,正好解决了燃眉之急,虽有些权宜之计的感觉,却十分实用。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还需要一家更专业的建筑公司来接手,只是由谁来管理又成了问题。
暂时也不着急,以后再慢慢想办法。
“小当!”
李建设此时正在前院,三叔搬到了片爷那边的院子,整个前院便空了出来,成了他的接待处,方便会客和商谈事务。
“来了。”
小当快步从中院走来,身旁还跟着若。
“坐下吧。”
李建设做了个邀请的手势,待两人落座后,说道:“小当,槐花,你们的父亲是我的兄弟,你们都是我的侄女。
这样吧,小当你就别出去工作了,给我当个秘书,帮我记日程安排,还有客人来访时负责接待。
不要随便让谁都进中院,先向我汇报是否见面。
如果我不在,就按我的日程安排约好时间,之后再通知我。
每天等我醒来,提醒我当天有哪些事需要处理。
至于槐花,你年纪尚小,先跟着京茹姨管家里的饮食起居。
你们一个负责内务,一个负责外务,干好了不会亏待你们的。”
小当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激动地说:“叔叔,我会好好学习的。”
“叔叔,我也会认真工作的。”
槐花来了几天后就不想回去了,这里不仅吃得香住得舒坦,活儿还不多,再加上还有两个人帮忙,比在家时强多了。
“行,就这么定了。
小当你先拿三十块一个月,槐花留十块零花,每月三号发工资。”
李建设说完便到后院北屋休息去了。
这份工资已经不少,但还得过几年才会调薪,目前仍是沿用之前的模式,像易中海和刘海中的退休金也才几十块。
“姐姐,你一个月有三十块呢,包吃包住,真不错。”
槐花心想自己也有十块,足够用了。
“是啊,槐花你去忙吧,我在前院守着。”
小当很快进入角色,不是谁都能进中院的,前院才是接待的地方。
“嘿,晚上吃炖羊肉,可香了。”
槐花随即去了厨房,在李叔这儿每顿都有肉吃,她决定就在这儿待下去。
小当也没闲着,整理了书架,将桌上的新钢笔和笔记本摆放整齐,方便记录。
接着,她就在前院客厅看书,守在这里就行了。
谁知,她成为秘书后迎来的第一批客人竟是自己的父母。
“爸、妈,你们怎么来了?”
小当瞄了眼墙上的钟表,才下午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