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萱看着被带到面前的宫女,眼中满是怒火,猛地一拍桌子,吓得宫女们浑身一颤。
“说!是谁指使你们在后宫散布如此恶毒谣言的?”李萱大声呵斥道。
其中一个宫女吓得“扑通”一声跪下,哭着说道:“娘娘饶命啊,是……是周妃娘娘让我们这么做的,她说只要我们把谣言传开,就重重有赏。”
其他宫女见同伴招认,也纷纷跪地求饶:“娘娘,我们也是被逼无奈啊。”
李萱冷笑一声:“好个周妃,本宫一再忍让,她却变本加厉。孙贵妃,立刻去把周妃给本宫带来。”
孙贵妃领命而去,不多时,周妃被带到。她虽脸色有些苍白,但仍强装镇定。
“李萱,你凭什么抓我?”周妃硬着头皮说道。
李萱看着她,冷冷地说:“凭什么?你指使宫女散布谣言,恶意中伤本宫与王爷,意图扰乱后宫,该当何罪?”
周妃心中有些慌乱,但仍嘴硬道:“你别血口喷人,我没有指使她们。”
李萱看向那几个宫女:“你们把事情经过再详细说一遍。”
宫女们战战兢兢地将周妃如何指使她们散布谣言的经过说了一遍。周妃听后,脸色变得煞白,知道事情败露。
“周妃,证据确凿,你还有何话说?”李萱严厉地问道。
周妃瘫倒在地,哭着说道:“皇后娘娘饶命啊,是我一时糊涂,听信了别人的挑拨,才做出这等错事。”
李萱心中气愤不已,但她知道不能就这样轻易放过周妃。“哼,一时糊涂?如此恶毒的谣言,差点毁了本宫与王爷的名声。来人,将周妃打入冷宫,终身不得踏出冷宫半步。这几个宫女,各打二十大板,逐出皇宫。”
侍卫们上前,将周妃和宫女们带走。李萱深知,这次虽然暂时解决了后宫的危机,但朝堂上朱棣兵权之事一日不决,她和朱棣就始终处于危险之中。
与此同时,朝堂上,朱元璋面对大臣们关于朱棣兵权的争论,心中越发纠结。他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争论不休的大臣,揉了揉太阳穴。
“都别吵了!朕已经听了你们各方的意见,此事容朕再仔细想想。退朝!”朱元璋疲惫地说道。
大臣们纷纷退下,朱棣心中也十分忐忑。他知道,自己的命运以及大明边境的安稳,都系于朱元璋的一念之间。
“王爷,陛下还未做出决定,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谋士问道。
朱棣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如今只能等待陛下裁决。本王这段时间会更加谨慎行事,以免给那些反对本王的大臣抓住把柄。同时,你去联络一些军中将领,让他们做好随时应对边境突发情况的准备。”
谋士领命而去。朱棣心中明白,无论朱元璋做出何种决定,他都要以大明的利益为重。
而在东宫,朱雄英和朱标也在商议此事。
“父亲,如今朝堂上关于朱棣皇叔兵权之事争论不休,您觉得陛下会如何决定?”朱雄英问道。
朱标微微叹气:“陛下心思难测,此事关乎大明江山社稷,陛下定会慎重考虑。我们此时不可轻举妄动,一切以稳定大局为重。只是,你要继续培养自己的势力,但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起陛下和大臣们的反感。”
朱雄英点头:“父亲教训得是,孩儿明白。”
不知朱元璋最终会如何决定朱棣的兵权,李萱在后宫处理完周妃一事之后,是否还会面临其他危机,而朱雄英又会如何在不引起反感的情况下培养自己的势力,大明王朝在这后宫审讯揭阴谋、朝堂风云待裁决的关键时刻,局势依旧充满变数,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暗中较劲,一场更加激烈的风暴似乎即将来临。
经过几日的深思熟虑,朱元璋终于决定召见大臣们,宣布对朱棣兵权的决定。朝堂上,大臣们神色各异,都在猜测着朱元璋的决定。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神色严肃:“众爱卿,关于朱棣兵权一事,朕已深思熟虑。如今大明边境局势虽暂稳,但北方游牧民族仍有威胁,朱棣在边境多年,熟悉军情,朕决定让他继续统领北方军团,镇守边境。但为防权力过于集中,朕会从旁制衡,设立监军一职,监督军务。”
支持朱棣的大臣们听了,心中大喜,纷纷说道:“陛下圣明,如此安排,既能保边境安宁,又能防患于未然。”
而那些反对朱棣的大臣,虽心中不满,但也不敢公然反对朱元璋的决定,只能暗自咬牙。
朱棣心中松了一口气,赶忙跪地谢恩:“谢父皇信任,儿臣定不负父皇重托,誓死保卫大明边境。”
然而,这一决定却在后宫引发了新的波澜。那些对李萱不满的嫔妃们,认为朱元璋如此决定,是因为李萱在背后干预。
“哼,肯定是李萱那贱人在陛下耳边吹了枕边风,陛下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一位嫔妃气愤地说道。
“没错,她如今在后宫和朝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另一位嫔妃附和道。
她们决定再次联合起来,寻找机会扳倒李萱。而这次,她们把目标放在了李萱与淮西勋贵的交往上。
“听说李萱与淮西勋贵来往密切,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向马皇后告状,说她意图结党营私,威胁后宫和朝堂的稳定。”一位嫔妃眼中闪过一丝算计。
与此同时,李萱得知朱元璋的决定后,心中也十分高兴。她知道,朱棣能够继续统领军队,是最好的结果。
“孙贵妃,王爷能够继续掌管兵权,这是好事。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那些嫔妃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李萱说道。
孙贵妃点头:“娘娘说得对,我们要时刻警惕。只是,不知那些嫔妃还会想出什么阴谋来对付娘娘。”
李萱微微皱眉:“不管她们想出什么办法,本宫都不会怕。只是,本宫与淮西勋贵的交往,恐怕会成为她们攻击本宫的把柄,我们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而在朝堂上,朱雄英得知朱棣继续统领兵权的消息后,心中有些担忧。
“父亲,朱棣皇叔继续统领北方军团,他在军中的势力恐怕会进一步扩大,这对我们不利啊。”朱雄英焦急地对朱标说道。
朱标微微叹气:“如今陛下已做出决定,我们只能接受。你也不要过于担忧,继续按计划培养自己的势力,但要注意分寸,不可与朱棣发生冲突。”
朱雄英心中虽有些不甘,但也只能点头:“是,父亲。”
不知李萱能否识破那些嫔妃的新阴谋并成功应对,朱雄英又会如何在不与朱棣冲突的情况下壮大自己的势力,而朝堂和后宫又会因为这些新的变化引发怎样的危机,大明王朝在这兵权终定波澜起、后宫朝堂新危机的时刻,局势愈发复杂,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立场而暗中较劲,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故事似乎即将展开。
李萱在后宫中,时刻警惕着那些心怀不轨的嫔妃。她深知,她们不会轻易放弃扳倒自己的念头。果然,没过多久,马皇后便派人来传李萱。
“皇后娘娘,马皇后有请您即刻前往她宫中。”太监恭敬地说道。
李萱心中一紧,暗自思忖:“难道那些嫔妃已经开始行动了?”但她还是立刻起身前往马皇后宫中。
来到马皇后宫中,李萱看到马皇后脸色阴沉地坐在那里。“母后,不知您召臣妾前来所为何事?”李萱恭敬地行礼问道。
马皇后看着李萱,冷冷地说:“李萱,本宫听闻你与淮西勋贵来往密切,可有此事?”
李萱心中明白,该来的还是来了。她赶忙说道:“母后,臣妾确实与淮西勋贵有过接触,但臣妾这么做,都是为了大明着想。如今朝堂局势复杂,臣妾只是想多了解一些情况,以便更好地辅佐陛下和王爷。”
马皇后微微皱眉:“哼,你与淮西勋贵交往,难免会让人怀疑你意图结党营私。后宫不得干政,你应该明白。”
李萱心中焦急,说道:“母后,臣妾真的没有结党营私的意思。臣妾对陛下、对大明忠心耿耿,日月可鉴。还望母后明察。”
马皇后看着李萱,心中有些犹豫。她知道李萱在后宫的能力,也看到了她对后宫的管理有方,但关于她与淮西勋贵的交往,确实不得不让人警惕。
“此事本宫会再调查。你回去后,自己也要注意分寸,不要再给人留下把柄。”马皇后说道。
李萱心中松了一口气:“多谢母后,臣妾定当谨记母后教诲。”
从马皇后宫中出来,李萱心中明白,自己必须尽快想出办法,消除马皇后的疑虑,否则恐怕会给自己和朱棣带来麻烦。
与此同时,在朝堂上,朱棣继续统领北方军团后,他在军中的威望进一步提高。一些原本中立的将领,也开始向他靠拢。
“王爷,如今您继续统领北方军团,我等愿誓死追随王爷,为大明效力。”一位将领说道。
朱棣心中高兴,但也保持着警惕:“多谢将军信任,我等皆为大明效力,当齐心协力,保卫边境。只是,本王希望各位将军在军中也要谨言慎行,不可仗势欺人。”
然而,朱棣势力的扩大,让朱雄英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他决定加快在军中培养亲信的步伐。
“父亲,如今朱棣皇叔在军中势力渐大,儿臣必须加快培养自己的亲信,否则恐难以与之抗衡。”朱雄英对朱标说道。
朱标微微皱眉:“雄英,此事切不可操之过急。你要知道,陛下最忌讳皇子们在军中拉帮结派。你若行事不慎,恐怕会惹来陛下的不满。”
朱雄英心中有些无奈,但也知道父亲说得有道理:“是,父亲。儿臣会小心行事。”
不知李萱能否成功消除马皇后对她与淮西勋贵交往的疑虑,朱雄英又能否在不引起朱元璋不满的情况下顺利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而朝堂上朱棣与朱雄英势力的变化又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大明王朝在这后宫暗流频涌动、朝堂势力渐失衡的时刻,局势愈发紧张,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立场而暗中较劲,一场更加激烈的风暴似乎正在悄然酝酿。